浅析殡仪馆建筑的设计方向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WE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当前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中国的老年人比例不断攀升,当前国内殡仪馆体量将不足以支撑未来殡葬行业的规模,殡仪馆建设急需提上日程。建设以规划及设计先行,从建筑设计上探讨未来殡仪馆的设计原则及思考问题,提出殡仪馆的用途,设计方向和注意内容。对未来殡仪馆建设提出完善和可持续建议。让逝者能够更人性化的走完人生最后一步。
  【关键词】殡仪馆设计;人口老龄化;建筑设计
  殡葬设施是所有城市设施中,受文化因素影响最大,最久远的设施。长期以来,殡葬设施无序建设的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少。对人的使用范围广,对个体的使用频率低。占地面积大而土地开发强度小。更有传统文化及新理念的碰撞。
  1、殡仪馆建筑的意义
  殡仪馆是为了向人生命的最后时刻致敬、聚集的场所。
  通常在葬礼过程中,会有三个关键时刻:朋友和家人的聚会,实际的纪念仪式,以及社交时间。
  思考死亡,是对生命的敬畏。
  当我们开始接受了死亡,我们的眼前就会豁然开朗,没有什么可避讳的,死亡和与所爱之人别离,就是个演练过的,准备充足的场景。
  只要被一直记着,我们就会灵魂不灭,一直活在所爱之人心里。
  2、我国人口形势
  目前,我国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人口在经历人口爆炸式增长后,带来的问题就有将来死亡人数的不断攀升。我们在此不研究人口萎缩的问题,只探讨未来死亡人数的问题。
  未来中国人口预测,2032年达到人口峰值,老龄化程度翻倍,人口结构重心上移,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升,未来将会出现人口死亡大面积爆发趋势。
  中国现在65岁以上老年人口约为1.58亿人,老龄化程度10.6%,预期2035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约为3.49亿,老龄化程度也许会达到23.6%。
  从中国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图表中,可见从1949年建国时,我国人口5.4亿人,除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口出现了短暂负增长,其他时间,人口增长率均处于2%以上。1971年,我国人口增长至8.52亿人,后国家控制人口力度加大,增长率出现下降。,2017年,我国人口达到13.9亿人。我国将很快迎来一波去逝潮,这将会对殡葬行业带来一场严峻考验。
  3、殡葬服务业的布局
  相关数据表示,我国殡葬服务机构数量
  当前,由于我国地域分割和行政审批等因素,殡葬服务行业整体市场分散,2019年,全国殡葬服务机构数量为4060家。
  殡仪馆数量近几年呈不断下降态势,2019年为1677个。
  殡葬服务机构职工人数,2019年,降为7.9万人。
  由于多年来的丧葬习俗,我国火化率还较低,2019年我国火化遗体数量为522.7万具,火化率为52.4%。随着我国殡葬划分火化区及土葬改革区,民政部提出2020年火化区火化率达成或接近100%。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平均每年死亡人数约为900万人,以此简单推算,我国每个殡仪馆每天需处理遗体约14.7具,未来还会有增加的趋势。以现存殡仪馆规模来看,市场容量不足以支撑这个行业,急需扩建增建。
  我国平均寿命的提高也会促使现阶段死亡人数逐渐减少,在未来某段时间内死亡人数不断增加的后果,作为社会服务行业的殡葬业不可不提前布局市场。
  4、殡仪馆设计的内容
  殡仪馆设计的原则:
  设计要彰显特色。殡仪馆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场所,是传承孝义美德与爱的能量场。殡仪馆设计要突出主题,将地域、文化、自然环境结合,提炼出的具有代表性且值得人们思考和体会的设计立意,形成独有特色、特点鲜明。
  设计要因地制宜。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如果简单的追求场地平整,大动土方,这种设计会增加施工难度,推高工程造价,甚至影响环境。
  设计要考虑成本。殡葬设计规模不可过大超出业务需求,造成浪费和带来维护成本过高的窘迫。
  设计要留有余地。殡仪馆的设计一定要有前瞻性,要给未来预留发展空间,不能短视。比如预留未来扩大停车的空间、人们治丧需求的变化、增加更新设备的空间等。
  设计要注重私密性。馆区遗体接运等功能空间,一定要注重私密性,在考虑业务流线时,对人流和遗体的流线一定要区分开来,不得有交叉的空间。尤其是群众办理治丧的公共空间,要尽可能不见到遗体。
  设计要注重细节。如火化车间在馆内的位置不合理,安排在上风口的位置,对空气影响较大;有些殡仪馆将遗体存放、冷藏、整容操作间设计在地下或半地下,空气不流通,导致服务人员工作环境差,给职工身体健康带来影响;有些殡仪馆没有设计配套的生活设施,这将给职工和群众造成不便;有些殡仪馆没有充分考虑公共厕所和停车等问题。
  殡仪馆功能区设计需注意:
  综合服务区功能要完整。其涵盖:业务接洽区,包括业务前台、公共业务接洽区、单独业务洽谈室,殡葬用品展示厅及用品超市、生命教育纪念园、陵园接待室、业务调度室、家属抚慰室、夜间接听业务电话值班室、互联网操控平台、鲜花订购超市、家属业务办理等候区等。
  生活区和工作区注意分开。殡仪馆员工的生活空间基本包括:食堂、宿舍、学习阅读室、运动场馆、员工抚慰室等。服务家属的生活区基本包括:餐饮、酒店、小卖部等。
  火化区功能配套注意分离。包括观炉室、取灰窗口、等候取灰室、装灰仪式房(此空间一定要与遗体区分开来)、火化间尾气处理室、火化工休息室、骨灰整理室、临时寄存空间等。
  悼念厅和守灵厅等功能配套设施需更加人性化。遗体瞻仰台、家属休息与会客室、音响室、遗体正式入厅前的临时停放空间、花圈和花篮以及追悼会所需要布置的物品暂存室、家属抚慰室、厕所等需考虑残疾人及小孩的因素。
  火化車间注意后处理空间。火化炉用油的油库(油桶)要符合安全标准,最好能预留天然气安装管道空间。
  遗体冷藏功能配套注意分类与流程。此部分的功能配套主要有:客户接待室、员工工作间、正常遗体冷藏间、遗体SPA室、正常遗体的整理室、特殊遗体冷藏间、除尘消毒空间、员工休息及值班室等。
  遗体处理空间注意人文关怀。除考虑遗体外,还应该考虑员工的职业保护,设置专门的员工消毒空间、更衣室等从设计的角度体现人文关怀。
  结语:
  每一座殡仪馆都有众多功能于一体,就像一台构造精密的仪表,一环扣一环,昼夜不停运行。功能区之间需要相互依存,保证业务办理的流畅性,又需要相互隔离,遗体需要私密保护。对殡仪馆进行功能细化分区,就要对每一功能区的作用功能有深刻的了解及认识。
  参考文献:
  [1]智研咨询集团.《2021-2027年中国殡葬服务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R906345
  [2]吕佳,张聪达,林静.关于殡葬设施规划与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2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BIM技术的概念与运用优势,进一步研究了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运用策略,包含住宅建筑需求分析中的BIM技术应用、住宅建筑工业化设计中的BIM技术应用以及住宅建筑绿色设计中的BIM技术应用,其后对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运用前景展开了分析。希望通过研究充分发挥BIM技术的功效,将国内的住宅建筑设计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BIM技术;运用策略  1、
【摘要】在农村供水工程中,水质的质量是影响人们生活的關键因素,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但是在当前阶段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建后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给供水工程的效益造成不良影响,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综合效益。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建后管理这两个方面。针对性的提出合理的建立,最大限度的保障农村用水安全,希望能给有关人员可供参考之处。  【关键词】农
|编者按|薪火相传,丝路精神辟征程;行稳致远,合作共享赢发展。2017年5月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中国北京隆重召开,来自世界130多个国家的宾客就对接发展战略
【摘要】本文针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且提出了工程施工现场的相关管理工作要点,对各个不同施工环节质量进行全面把控,进一步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实现工程建设单位的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房屋建筑;现场;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要求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对我国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和标准。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需
  目的 探讨应用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 Ⅱ、Ⅲ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自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应用组合式及环型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76例,其中男性4
【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对建筑工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行业工程设计领域要想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就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加强对质量优化管理理念的应用。本次研究首先简要的阐述了质量优化管理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应用的意义,然后重点分析了质量优化管理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质量优化管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技术;创新理念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
【摘要】隨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建筑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周期短、建设成本低、安全和环保性好等优势,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相关部门要重视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兼顾经济性和环保性,推动装配式建筑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建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各地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整体的工程质量,而其中工程施工现场是建筑项目工程当中的重要内容,所以应积极加强现场使施工管理,提升建筑工程使用技术,从而在确保工程施工得以顺利完成的同时,提高了整体建筑工程使用质量。本文分析了在建筑工程中加强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的意义,并根据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的现状,探究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的措施,以期能够为建筑工程相关技术管理工作
【摘要】在当代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提升了对建筑工程项目本身质量的要求及其重视程度,这也给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不断满足社会公众对于建筑项目的要求,才能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本论文中,笔者对目前建筑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进措施,借助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不断提升项目的质量和效率,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