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探索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85858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教学改革的一大重点内容,随着中国对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大学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在大学教育扩招之后,学生及其家长对大学也有一定的选择性,他们选择源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社会实践才会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是针对大学校园如何开展社会实践课程的问题进行研究,结合现有的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课程探寻科学的课程开展方式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课程
  中图分类号:B0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519―01
  一、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1、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大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封顶阶段,一般的受教育人群在接受完大学的教育之后就步入社会,参与社会上的个性工作,所以大学成为中国人渴望进入的学习殿堂。事实上,大学的学习环境同初高中的学习环境完全不同,在大学校园里学生几乎是完全的自主学习,没有人会在身边一直敦促你的学习,相比之下,大学的环境过于优渥,让很多大学生沉浸在其中,失去了自我。
  这样的大学生已经失去了大学生的价值,因为学习成为他们的负担,每一天躲在校园的保护色下,完成各种娱乐。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都提倡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是大学的学习强调的是自主學习,学生在此阶段极易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放松学习。因此,适当的社会实践会激发大学生的激情和提升他们的危机意识。社会是一个大融盘,各类的性格特征的人在社会实践中都会遇到,因此大学生会自主的提升德智体美劳,重新确立大学生的形象。
  2、市场人才需求的要求
  人才是社会竞争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我国,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毕业了就说明大学生具备了人才的素质要求,而当大学生走入社会中就会发现,同在一个环境下出来的大学生,融入社会的速度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事实证明,一个只会读书却没有操作经验的人会成为人才竞争中最大的失败者。
  市场需要的人才是具备领导能力的、具有一定操作经验的人才,对大学生也是如此,因此在很多的面试中,面试者会问道:你在大学中参加过哪些社会实践类似的问题。那么大学生即要在校读书,哪来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这就要求大学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并鼓励大学生参与到集中。
  二、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的现状
  1、课程开展现状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一直将学习视为教育行为的主要内容,因此在众多的高校中,社会实践课程成为新旧教学思想的主要冲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对教育有了新的看法,但是这些看法不足以成为撼动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的砝码。
  目前,现有的数百所高校中还没有哪一个学校在校内开设专门的社会实践课程,于是很多重点高校尝试鼓励学生自主的进行社会实践。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场合都会有来自各大高校学生的身影,这些学生往往是通过学校告知的形式得知志愿者具体选拔的时间和地点,同时高校还会为这些学生提供便利的条件,进而鼓舞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所以,总的来说,我国几乎所有高校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开设专门的社会实践课程,但是有近百分之九十七的学校都尝试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前提是不影响到大学生的正常学习。
  2、具体的方法
  结合国外高校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展,可以初步的将我国高校的社会实践课程分为两种。
  一种是,教学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方法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具有实践性的学科而言,比如理工类大学,他们比较注重实践操作,所以社会实践相对开展的比较好,因为工业性大学的学科设置就偏重于操作。工业性大学往往会根据课程的需要,学校会有计划的安排在校学生参加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例如航空大学的机械制造专业,每一学期都会安排学生到飞机场及飞机制造厂进行实践性的操作。有一种表现是,在一些具有艺术性的学科中,例如美术,老师就会根据课程的需要为学生增设一到两节的具有社会实践性的课程,最具代表的是有学校组织的、面向全社会的本校学生画展。再比如,新闻专业的学生往往被老师要求进行社会实践,因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培养出新闻学生的新闻敏感度,课堂上老师会布置一个话题,要求学生通过采访撰写新闻稿件。
  另外一种,就是每一个高校的学生都要经历的毕业实习,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但是总体的可操作性不是很强。
  还有一种被人们忽视的社会实践,就是来自于大学生的自主实践行为。最常见的是家教、做兼职等等,但是这不是学校的要求下或者是指引下完成的,或多或少会存在很多隐患,所以很多高校并不鼓励学生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2、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素质要求已经成为社会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现在的高校中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或者实践安排,而现有的几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并不能完全的满足社会对大学生、人才的社会实践检验积累的要求,而大学生自行采取的社会实践活动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学校的不够重视成为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阻碍之一。
  (2)大学生认识程度不高
  如果将高效的教育和培养视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课题的话,那么大学生就是整个实践的主体。主体对社会实践的重要程度认识不足,即使是学校想要展开相关的活动,比如毕业实习,效果极其不佳。毕业实习是学校主动的一种行为,但是去还是不去则是由大学生选择。
  (3)教育模式的阻碍
  中国式的教育存在弊端这是社会共同承认的,这个弊端的存在无论是在心理上和行动上都严重的阻碍了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特别是,注重分数的教育模式更是极大的扼杀了大学生学习的自由性和可选择性。中国式的教育浓缩了太多思想的阻碍,打破思想才是突破口。
  三、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的建议
  针对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点,转变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马克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就是书本上的东西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也终将要回归于实践。所以高校可以为大学生营造更好的社会实践的环境,即使在不开设专门的课程的情况下,也能让每一个在校学生都有机会真正的进行社会实践。这就要求除了营造实践氛围的校园环境外,还需要老师们的推动,也就是要求老师转变教学的思想和模式,尝试推动大学生的实践性。
  第二点,提升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大学生的危机意识。也就是通过各种手段让大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他们并不是最优秀的,走出大学校园的保护,没有实践被社会淘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一方面中国的家庭环境也太过安逸,家长对孩子的引导也很重要,也是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条件。其中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也非常重要,因为打破心理的阻碍才能让大学生迈出社会实践的脚步。
  总结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并不一定要在大学的校园环境中才能完成,还可以通过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来完成。本文主要集中讨论的是校园环境下,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对大学开展社会实践课程的现状分析。
  总的来说,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社会氛围、校园氛围共同营造出来的,只要有足够的重视,就能够很快的树立起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认识,进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杨、江连洲、刘珊、王玥鸿、陈盛楠,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01期。
  [2] 周家伦,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求是》,2005年第17期。
  [3] 袁红林、李霞,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径,《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年第09期
  [4] 石婷、谢晓丽,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研究,《学理论》2009年29期。
  [5] 邓迎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制管理的实践与探索,《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年0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是幼儿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幼儿教师如何才能引导幼儿有效学习、和谐发展呢? 首先,必须从娃娃抓起,这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肩负的重任,我们必须不懈努力,以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笔者根据自身对幼儿园的工作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和尝试。  [关键词]新时期下 幼儿学习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161-01  万事开头难,如果不抓好开学初的班级管理,让孩子们摸着老师的脾气,松松垮垮,形成习惯,再来抓管理可是难上加难了。我总结了以往干班主任的经验和教训,决心在新接班伊始打好这个攻坚战。  一、立规矩 树威信  暑假过后学生返校,他们还沉浸在假期之中,思想没收回来,同时学生不了解老师,总想找机会试探。凭着多
期刊
[摘 要]友谊农场第十一管理区位于友谊农场东北部西邻九区,南邻十区,东和北邻富锦市,是一个比较低洼的管理区,现有耕地108387亩,其中水田96217亩,旱田12170亩。拥有各类农机具1846台件,其中高性能插秧机120台,步进式插秧机210台,乘坐式插秧机50台,各类机引农具560台套,各类收获机械136台,其中3518联合收割机20台,佳联-6联合收割机7台,3316联合收割机12台,各种小
期刊
[摘 要]介绍了我国农作物废弃物的概况及处理的意义和目的,农作物废弃物—秸秆的整株还田技术的原理、工艺、技术要点及可行性,结合我国的实际特点指出秸杆整株还田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作物废弃物处理再利用方法。  [摘 要]农作物废弃物 秸杆 整株还田 工艺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137-01  农作物废弃物是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及农产品加工后残留
期刊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162-01  当今高校里,90后学生逐渐成为了校园主体,他们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独特地思维,以及以个人为中心的处事方式,这些都给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挑战。针对新时代的大学生党员,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他们在学生中起到真正地积极作用,是摆在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道新的课题。  一.
期刊
[摘 要]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有效教学”这一角度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审视,并从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在语文中的灵活运用进行了阐述,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课堂 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G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518―01  有效的语文教学是关注“全人”发展的教学;有效的语文教学是促进
期刊
[摘 要]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一直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和学生高考的分数息息相关,还对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缺乏语言环境,英语只能在中国学,所以英语教学就存在很多困难,这就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办法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  [关键词]英语听力 词汇 音标 听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148-01  一、英语听力
期刊
[摘 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应如何面对,如何转换自己的角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改善评价制度。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教师 转换角色  中图分类号:Q555 文献标识码:Q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509―01  从古
期刊
[摘 要]虚拟现实技术带来了新的教育思维,,为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对提高旅游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的内涵、特征与形式的基础上,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旅游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U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157-01  虚拟现实技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9
期刊
随着我校校园网络的不断提速、扩容和校园外网站建设的不断改进完善以及现代物流信息资源中心的建立,为实现网上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物理基础。本文浅述了建设教学网站的必要性,分析了教学网站的分类和结构以及教学网站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实现方法,并提出了加强网站建设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教学网站 网络 教学 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G 文章编号:1009―914X(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