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融入《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广州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feng20060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作为一门应用型本科专业核心课程,除培养学生加深核心理化理论基础、了解丰富的科学及人文知识外,还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载体,全面系统的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通过在该课程中深挖思政知识点,合理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进而达到“传道授业”与“立德树人”双效协同的目的。本文系统阐述了该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融入策略和融入元素,为相关课程的开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课时少、教学方式落后和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化工制图的教学应依据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安排化工制图教学内容,对授课模式进行改革,引入思政教学,增加考核方式的多元性。另外,要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与分析能力的同时,推行实践与化工制图特色教学相结合模式,重视课堂学生实践能力,增添实践上机课程,学习利用AutoCAD进行绘图,加强教学内容与各生产实习的结合。
为了能更好地解决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可能出现的问题,本文以“瀚蓝环境学院”为例,使用了多方查阅文献的方式,阐述了产业学院的建设情况和联合培养过程出现的建设情况,并给出了对策。借此希望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产业学院教学模式能在人才选拔、文化有机融合以及职工深造方面进行改进,做到在实践中培养高科技人才,提高企业科创水平。
大学化学是纺织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连接纺织与化学的桥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创新性成果日新月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大学化学教学效果,结合中原工学院纺织服装新材料特色学科群优势,提出融入前沿科研成果、导入思政元素、植入开放式实验课、引入混合式教学等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素养和创新思维,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食品分析》课程是培养熟练掌握现代食品分析检验技术,熟悉相关国家标准,具有高水平的食品分析检验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课程。本院根据《食品分析》教学的现状,根据基于工作系统化的进行应用型课程开发,制定了5个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都基于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改革教学以后,学生的应用性能力、职业技能大大提高。
在新工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高校光伏相关专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科院校需要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因此光伏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以光伏行业需求为引导,从新形势下校企深入合作模式,以及高校光伏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关系和虚拟实验室平台建设等角度对光伏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金属材料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是金属材料基础学、无损检测、材料失效等多种学科交叉的一门本科教程。本教改论文从课程特点、课程难点等方面对该门课程进行系统而认真的论述,同时结合在线教学和实践操作,探讨了如何通过混合式教学这种模式更加有效地提高本科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和感性地理解该课程,为今后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针对“新工科”、“互联网+”建设背景下如何构建智慧课堂,提出一些设想和措施,并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相融合,通过智能、高效的信息化平台进行互动教学,构建《工程制图》“云、网、端”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MOOC网络教学平台,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多元化教学与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过程考核,注重能力考核是改革的重点。油气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进行了案例教学和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实践表明,师生对新的考核方式还存在诸多不适应,需要加大课程研究力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加强课程资料建设,加大学生平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的达到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目的。
大学物理化学是一门逻辑性、理论性及系统性较强的交叉学科,由于公式多、概念多及计算量大,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较大。如何将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于理论知识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及远大的人生理想是值得研究的。本文探索了大学物理化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将思政教育与大学物理化学基本原理融于各位科学家创作的趣味性故事中,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与实践。
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主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油气储运施工在线课程建设为例,阐述了建设必要性,总结了大纲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分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实践证明,在线平台对油气储运施工课程教学具有良好促进作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突出了信息化的改革和创新,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