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加速、退休人员不断增多的背景下,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当期征收的养老保险费和所需支付的养老金存在一定缺口,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使政府用于老年人的养老金支出急剧增加,造成养老金供需之间矛盾,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构成挑战。探索养老保险制度体制改革,积极应对老龄人口增加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冲击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制度;制约影响
由于特殊的国情和人口政策,我国是拥有广袤土地和庞大人口数量的国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个人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老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在背负着2000多万离退休人员的重压下起步的,只有巨额的人员存量,没有相应的资金存量,而充足稳定的养老金供给是养老保障制度关键所在,随着退休人口比重的逐年增加,意味着较少的在职缴费人口要负担越来越多的领取养老金老年人口,不适应快速发展的人口要求,给人口老龄化带来危机,影响到我国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面对由于体制改革的遗留问题及养老保险制度方面设计等原因已经出现问题或即将出现的养老金支付危机等问题,必须对原有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迎接人口老龄化到来的巨大挑战。本文阐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及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出现和面临的问题,针对我国在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和影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一些体制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提高退休年龄;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我国人口基数大,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降低,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大大加快,不到20年的时间便进入了发达国家近百年才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状态,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全世界的1/5。据中国老龄协会提供的数据,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比重将从现在的7%增加到11.8%,老龄高峰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并持续20余年。到21世纪中叶,60岁以上老年人可能超过4亿,65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会达到3亿左右,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开始进入养老期,老龄人口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
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使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受到挑战,对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出现和面临的问题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也较为迟滞,目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不符合我国当今人口老龄化数量增多的发展趋势。
(一)提前退休和退休年龄偏低给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带来很大冲击
目前,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普遍发生的提前退休现象增多,不仅增加了退休人数,而且使本来就多的老龄化人口更加增多,是造成养老保险金“赤字”的一个重要原因。提前退休,一方面意味着在职劳动力人数的减少,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的时间缩短,从而缴纳养老费的人数减少,造成养老金收入缩减;另一方面则意味着退休队伍的规模扩大、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增多、领取时间延长、退休金的支付规模扩大、支出负担加重,这一增一减,其影响是巨大的。另外,违规办理提前退休的许多职工退休后往往从事其他劳动,因为他们技术熟练,又不要求单位为他们缴纳养老金,所以单位往往愿意雇用他们,从而占用了社会就业岗位,这种情况减少了正常职工的人数,从而减少了缴纳养老金范围,减少了养老金收入;他们本身又因为提前退休而提前领取养老金,增加了养老金的支付,这双重影响加剧了养老金入不敷出,危害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良性运转。另一重要原因是退休年龄相对偏低,使很多仍然年富力强的人员过早进入退休队伍,加剧了退休人员的快速增长,造成进人退休制度的老龄人口大量增加,使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大大提前,更使我国在经济不发达时面临沉重的养老金负担。
(二)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窄,统筹层次低,保障能力弱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造成的压力,除了我国政府财力有限外,养老保险制度在设计上也存在问题,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偏窄和不合理,未达到全面统筹,养老基金收益率低,抗风险能力弱。
目前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仅局限于城镇的各种企业单位职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事代理人员和差额、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国家公务员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展缓慢目前未全面启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而这些职工除了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金外,他们的退休金和福利等费用仍然由国家保障。以陕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为例,原从1995年10月开始全员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按照单位22%、个人8%比例缴纳费用,但从2003年8月份开始又停止缴纳养老保险,并且把以前缴纳的养老保险全部退还职工个人,这一缴一停一返,不但减少了养老基金的筹集,给当今人口老龄化加大的背景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且在人们心中产生对自己以后养老问题的疑惑和担忧,而占我国总人口80%比例的农民大部分还未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之内,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只有30%。
三、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养老保险体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
(一)修改退休政策,逐步提高退休年龄,严格控制提前退休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发展,提前退休和低龄退休制度导致养老保险金存在潜在财务危机,对经济发展的不利方面将日益显露,我们不但要抑制提前退休的现象,而且提高退休年龄,以缓解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基金的不足现象。国家应尽快明确废止国发[1978]104号文件,颁布新的退休法规。一是加强对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审批工作的管理。要规范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审批程序,健全审批制度。二是延长职工退休年龄。首先,打破女职工女干部的身份,把退休年龄统一到55周岁。其次,逐步与国际接轨,把女职工退休年龄与男职工的退休年龄拉平,明确60岁为职工的统一退休年龄。
(二)不断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提高养老保险参保率,增强养老统筹基金
我国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的,为了实现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加剧下的背景,应积极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增强其保障能力,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来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一方面采取尽快把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纳入养老保险体系,使之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接轨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尽快将养老保险覆盖到农村很有必要,全面建立健全覆盖到农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计划,使占我国总人口比例较大的广大农民群体尽快纳入养老保险体系中来,这样不仅增大了缴纳养老保险人数,而且增加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有利于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亦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造成的压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基金的不足是困扰各国政府的一大难题,通过我国的实践经验和上面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只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扩大我国的养老保险的水平和覆盖范围,抑制提前退休并且延长退休年龄,不但能缓解养老基金的不足,而且为平稳渡过人口老龄危机打下基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在试点和改革完善过程中,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养老问题的关注,相信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会日趋健全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史柏年.退休年龄与养老金支付[J].人口与经济,2001(2).
2、崔少饮.中国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1).
3、郭春健.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
4、林宝.中国退休年龄改革的时机和方案选择[J].中国人口科学,2001(1).
(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者为经济师)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制度;制约影响
由于特殊的国情和人口政策,我国是拥有广袤土地和庞大人口数量的国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个人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老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在背负着2000多万离退休人员的重压下起步的,只有巨额的人员存量,没有相应的资金存量,而充足稳定的养老金供给是养老保障制度关键所在,随着退休人口比重的逐年增加,意味着较少的在职缴费人口要负担越来越多的领取养老金老年人口,不适应快速发展的人口要求,给人口老龄化带来危机,影响到我国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面对由于体制改革的遗留问题及养老保险制度方面设计等原因已经出现问题或即将出现的养老金支付危机等问题,必须对原有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迎接人口老龄化到来的巨大挑战。本文阐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及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出现和面临的问题,针对我国在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和影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一些体制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提高退休年龄;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我国人口基数大,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降低,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大大加快,不到20年的时间便进入了发达国家近百年才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状态,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全世界的1/5。据中国老龄协会提供的数据,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比重将从现在的7%增加到11.8%,老龄高峰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并持续20余年。到21世纪中叶,60岁以上老年人可能超过4亿,65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会达到3亿左右,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开始进入养老期,老龄人口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
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使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受到挑战,对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出现和面临的问题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也较为迟滞,目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不符合我国当今人口老龄化数量增多的发展趋势。
(一)提前退休和退休年龄偏低给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带来很大冲击
目前,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普遍发生的提前退休现象增多,不仅增加了退休人数,而且使本来就多的老龄化人口更加增多,是造成养老保险金“赤字”的一个重要原因。提前退休,一方面意味着在职劳动力人数的减少,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的时间缩短,从而缴纳养老费的人数减少,造成养老金收入缩减;另一方面则意味着退休队伍的规模扩大、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增多、领取时间延长、退休金的支付规模扩大、支出负担加重,这一增一减,其影响是巨大的。另外,违规办理提前退休的许多职工退休后往往从事其他劳动,因为他们技术熟练,又不要求单位为他们缴纳养老金,所以单位往往愿意雇用他们,从而占用了社会就业岗位,这种情况减少了正常职工的人数,从而减少了缴纳养老金范围,减少了养老金收入;他们本身又因为提前退休而提前领取养老金,增加了养老金的支付,这双重影响加剧了养老金入不敷出,危害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良性运转。另一重要原因是退休年龄相对偏低,使很多仍然年富力强的人员过早进入退休队伍,加剧了退休人员的快速增长,造成进人退休制度的老龄人口大量增加,使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大大提前,更使我国在经济不发达时面临沉重的养老金负担。
(二)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窄,统筹层次低,保障能力弱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造成的压力,除了我国政府财力有限外,养老保险制度在设计上也存在问题,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偏窄和不合理,未达到全面统筹,养老基金收益率低,抗风险能力弱。
目前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仅局限于城镇的各种企业单位职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事代理人员和差额、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国家公务员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展缓慢目前未全面启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而这些职工除了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金外,他们的退休金和福利等费用仍然由国家保障。以陕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为例,原从1995年10月开始全员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按照单位22%、个人8%比例缴纳费用,但从2003年8月份开始又停止缴纳养老保险,并且把以前缴纳的养老保险全部退还职工个人,这一缴一停一返,不但减少了养老基金的筹集,给当今人口老龄化加大的背景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且在人们心中产生对自己以后养老问题的疑惑和担忧,而占我国总人口80%比例的农民大部分还未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之内,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只有30%。
三、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养老保险体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
(一)修改退休政策,逐步提高退休年龄,严格控制提前退休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发展,提前退休和低龄退休制度导致养老保险金存在潜在财务危机,对经济发展的不利方面将日益显露,我们不但要抑制提前退休的现象,而且提高退休年龄,以缓解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基金的不足现象。国家应尽快明确废止国发[1978]104号文件,颁布新的退休法规。一是加强对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审批工作的管理。要规范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审批程序,健全审批制度。二是延长职工退休年龄。首先,打破女职工女干部的身份,把退休年龄统一到55周岁。其次,逐步与国际接轨,把女职工退休年龄与男职工的退休年龄拉平,明确60岁为职工的统一退休年龄。
(二)不断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提高养老保险参保率,增强养老统筹基金
我国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的,为了实现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加剧下的背景,应积极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增强其保障能力,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来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一方面采取尽快把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纳入养老保险体系,使之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接轨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尽快将养老保险覆盖到农村很有必要,全面建立健全覆盖到农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计划,使占我国总人口比例较大的广大农民群体尽快纳入养老保险体系中来,这样不仅增大了缴纳养老保险人数,而且增加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有利于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亦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造成的压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基金的不足是困扰各国政府的一大难题,通过我国的实践经验和上面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只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扩大我国的养老保险的水平和覆盖范围,抑制提前退休并且延长退休年龄,不但能缓解养老基金的不足,而且为平稳渡过人口老龄危机打下基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在试点和改革完善过程中,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养老问题的关注,相信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会日趋健全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史柏年.退休年龄与养老金支付[J].人口与经济,2001(2).
2、崔少饮.中国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1).
3、郭春健.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
4、林宝.中国退休年龄改革的时机和方案选择[J].中国人口科学,2001(1).
(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者为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