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的,千万别去博物馆工作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hch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万别去博物馆工作,除非你真的喜欢。
  与参观者感受到的丰富有趣不同,每一个大型博物馆的工作内容具体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日常内容时,极有可能是循环往复和单调乏味的。在纪录片《殿堂内望》里真实呈现了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各个部门的工作样态。
  藏品的质量与数量,决定了一座博物馆的高度,而清点藏品,便成为一项重要工作。遥想400多年前,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为自己的千件藏品建造了天籁阁,每观看一次,兴之所至,他都会盖上一枚章,所以画中便有了那些密密麻麻的项氏印记。与其相比,博物馆里负责清点藏品的工作人员虽然不能在画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但对于热爱这项事业的人来说,定期观览全部艺术珍品,真的是一件求之不得的美差。
  在博物馆的所有工作中,修复或许是最为精细的一项内容。需要被修复的艺术品,有些是因为年代久远而产生裂痕或变色,如正在全球直播的《夜巡》修复;有些则是因为虫蛀。对于后者,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极其细致的修补画作,还得对这个入侵画面的小东西进行研究,找出應对方法,以免它们卷土重来。
  博物馆的管理人员,也不是喝茶看报纸的悠闲职位,对他们来说,需要处理的事项更为繁杂。从接待国家元首、向政府文化及财政部门解释“为什么要为博物馆启动品牌宣传活动”,到开会商定年度预算、内部审核年票上的数字字体设计;事情无论大小,每一项都需要细心解决。
  除此之外,博物馆里最为重要,也是与观众直接产生交集的工作便是展览。而在万事俱备的开幕式之前,还有最后一项略显纠结的内容——布展,有意思的是,即使是规划最为缜密的策展人或展览组织者,在这个阶段大都也还是会面临临时调整,因为未被悬挂在墙壁上的一幅画,没有人可以想象得出它与周围作品、对面作品及整个展厅的奇妙关系。“把这幅画拿到这边”“把它再拿回来看一下”“还是再放回去吧”……这就是真实的布展用语。
  影片结尾处,镜头扫过一众肖像绘画,最终来到老勃鲁盖尔的作品《巴别塔》上。这是导演的一次致敬,因为现实中的每一个博物馆,都像是一座巴别塔,它们虽然不能通天,却保留了人类过往的珍贵遗产,值得后人仰望。这是一部没有旁白,也没有采访的纪录片,它极其安静而震撼地赞美着所有参与到博物馆中的普通人。
  这些隐藏在背后的人员各司其职,享受着艺术的伟大与工作的“普通”,如果你不理解这份日常,听我的,千万别去博物馆工作。
  (摘自微信公众号“LCA”)
  【素材运用】步入博物馆,我们往往能感受到一份安静与从容,甚至会有人认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许悠闲得“无所事事”。事实却截然相反,他们的日常不但涉及清点、保管、修复、除虫、布展等繁杂工作,而且要忍耐日复一日的单调乏味。唯有热爱这项事业的人,才可能做得无尤无怨,有滋有味。
  【速用名言】
  1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西汉文学家 刘向
  2.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制造宇宙。——意大利哲学家 克罗齐
  【适用话题】伟大与普通;苦与美;各司其职;真相;反差
  (特约教师 张金枝)
其他文献
进入高中前的最后一个假期,我每天都坚持奔跑。我决定在入学后加入学校的橄榄球部。那所学校经常代表日本关东地区参加全国大赛,是所名校。邻居家一个我非常崇拜的比我大两岁的哥哥在那里打橄欖球,于是,没有任何经验的我决定加入球队。  学校的橄榄球部以训练严苛闻名。我对自己没有信心,非常担心自己能不能在那里好好待下去,因为我知道橄榄球部里最不缺的就是集运动神经和体能于一身的“猛者”。  为了燃起信心,我努力想
期刊
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喜欢纠正和反驳别人。比如,有人开玩笑说“你在我心中是世界上最帅的人”,他也会反驳说“你见过世界上的所有人吗”,这是非常不利于人际交往的。  1  我的朋友老张就特别喜欢纠正和反驳别人。前段时间,我和老张一起参加一个小聚餐。席间,有个长年走南闯北的朋友感叹说:“南方人做生意都比较灵活,北方人做生意都比较死板……”没想到,老张就反驳:“南方人也不全会做生意吧?北方人也不全是死板的吧?
期刊
当他蹬着自行车爬上一个陡坡时,望望脚下这条蜿蜒在崇山峻岭间的山路,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气。“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阿西西!”他想着,旋即猛然一蹬,胯下的自行车好似一匹回过神来的战马,顿时疾驰如风。  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意大利城市佛罗伦萨。两天前的一个深夜,一个人秘密找到他,恳切地说:“先生,我们需要您的帮助……”  听了他的话,他的脸色渐渐凝重起来。自从佛罗伦萨沦陷后,生活在这
期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教导大家要有人情味一点,但是在传递坏消息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展示一种中立的姿态——既不过分亲热,又不过分冷漠。  医患沟通准则总会提醒医生要注意塑造自己的专业形象,并且尽量在专业的环境里进行交流。对其他专业人士而言,有制服的要把制服穿整齐;没有制服的,声音、表情和姿态也都要有专业人士的规范。这些细节是在暗示告知方没有做什么亏欠被告知方的事情,坏消息不是来自告知方,告知方只是因为职
期刊
你上一次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是在什么时候?  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爱跟着同学与老师讨论“存在主义”,自以为懂得比别人多,其实什么也不懂,不过人云亦云,希望自己与别人不同。  有人在课堂上挑战老师,几十年后,依然回味,却也会老实地说:“那时以为自己很聪明,现在会感激老师当年的包容。”  老师能够包容学生,或许因为他们也是过来人吧?人在十多岁和二十岁的时候,不知道世界之大,不知道人的渺小,喜欢表现自己的深度
期刊
我的高考经历可能对大部分高三同学来说并没有借鉴意义。由于通过了艺考,我的高三生活比较特殊,其他同学都是万米长跑,越是接近终点,越是咬紧牙关,全力以赴。我却恰恰相反,先紧后松。然而,高三仍是我最值得骄傲的时光。  我一直认为,中学是人生至关重要的阶段,它是每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起点。尤其是进入高三后,学习的意义和目的更加清晰。而那个目标,绝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我告诉自己,一旦走出了中学的校门,我就成了一个
期刊
最好的小说就像“桃”一样,每个人都可以吃这个“桃”,不会咬不动,“谁吃了都舒服”。但吃了“桃”以后别忘记里面有一个“核”,“核”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桃仁”。有修养的人,不会轻易把“桃核”丢掉,而是拿小锤子轻轻敲开,尝一尝那个不一样滋味的“桃仁”。这是中国文化的特点,讲究藏。  曾经看过齐白石的一幅画,一张纸从上到下什么都没有,在这张纸离底部还有三分之一的地方画了一片秋天的叶子,叶子上面趴着一只蟬,头
期刊
能想清楚的写随笔,想不清楚的写小说。这就像人的视野里,有聚焦区能看得清的,也有聚焦区外比较模糊的,“虚”掉的那部分。  文学是用文字来表达细节的艺术,但很多细节没法用思想来条分缕析,说不出个一二三,有多义性,甚至可能一时无解。不尊重这种多义和无解,就会强加一种概念化,相当于文学的自杀。  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离思想越远越好。很明显,拒绝思想本身也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懒汉思想,没啥可夸耀的。  就像
期刊
作文君:胡萝卜素有“小人参”“金笋”的美称,有保护视力、抗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功效。1987年的第39届世界卫生大会把2月24日定为“世界胡萝卜日”。我们今天看到的胡萝卜绝大多数都是橘色的,但是胡萝卜最初并不是橘色的。这是怎么回事?  胡萝卜原产于亚洲西南部的阿富汗,栽培历史长达两千多年。据说它最初只是一种叫野胡萝卜的杂草,因其种子磨碎后有一种香气,被当作香辛料使用。在公元10世纪左右,它
期刊
据说,著名的华人设计师包益民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纽约这个城市好不好,取决于你有没有钱。”  这句大实话背后的意思很扎心。但它确实在提醒我们一件事,就是:我们对一个事物的评价,其实不取决于它本身是什么样,而是我们有没有资源和它匹配,有没有能力享受它的好处。  所以我经常说,千万不要说这不好那不好,千万不要公开抱怨什么。这不是说:你要当老好先生、留口德,或者是胆小、怕得罪人,而是:只要你说什么不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