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美的艺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之我见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sh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人有云“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进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师生之间是要建立起一种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还是一种泾渭分明的关系呢?本文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体会,重点阐述了如何准确把握这个“度”。
  关键词:师生关系 关爱 距离 美
  和学生应该保持什么样的距离,从而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呢?对于这个问题,也许有人认为老师与学生走得近了就可以把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也有人为了捍卫所谓的师道尊严,对待学生疾言厉色、严格要求,认为这样方便管理工作的开展。其实这些都是不太现实的,其效果也不会好。没有距离的师生关系会给教师带来很多麻烦,会对教育教学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而距离感太强,又会让师生之间产生隔膜,影响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什么样的距离才合适?对于这个问题的认真思考也许会更有助于我们把握如何与学生相处,从而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下面是我自己真实的经历:
  在我开始当班主任时,我也是刚刚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一个角色转换,出于对一个未知工作的恐惧,我只有收起学生时期的天真与笑容,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严肃的我,用表面的冷酷做我的伪装,稳住我的阵脚,这样让我在学生面前看起来更有老师的威严,更方便我去管理学生、开展工作。可事实恰恰相反,由于平时在课堂上不苟言笑,给了学生冷冰冰的错觉,有时候班里出了什么状况、学生有什么问题,很少有学生来问我,每当我看到别的班主任在课间活动的时间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门庭若市”,而我则是“门可罗雀”,这时候我逐渐领略了什么叫作高处不胜寒、曲高和寡。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班级管理上,没有学生的配合,和学生关系疏远,使我每走一步都举步维艰,此时的我方才意识到,我和学生之间已经横亘了一条深深的鸿沟。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缓和了我的态度,课堂上也偶尔幽一小默,活跃一下课堂气氛。慢慢的,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慢慢地拉近了,学生乐意找我反映问题,随着和学生关系的回暖,课堂上他们渐渐地无拘无束起来,学生渐渐发现我不似表面那般严厉,而且很多时候很好说话,有一些同学开始试探性地不遵守班上的规章制度,班上的学风没有之前严谨了,纪律和学习都有所下滑,班上的很多规定都在渐渐失去效力,很多问题接踵而至。此时,我才逐渐明白学生是否“信其道”与老师是否满面笑容地对待学生是不成正比的。亲近让我身上的神秘感没有了,学生慢慢忘记了我作为老师的身份,把我当作“朋友”。一旦这种认知建立起来,学生开始慢慢质疑我的管教行为,我的一些要求就逐渐失去了约束力。
  这个事情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两只刺猬在冬天里寒冷难耐,就拥在一起相互取暖,可因为挨得得太近,彼此被对方的刺伤到了,所以它们又拉开距离,距离太大,这样它们又感觉难敌寒冷。就在这样反复靠近、分开的不断重复之后,它们找到了一个既可以不刺到對方又能彼此取暖抵御寒冷的距离。慢慢的,班上的一切都又回到了正轨。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师生由于角色的差异,在心理上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距离,学生往往将老师看作是自己的敌对面,有着所谓的“代沟”,而教师们又很想与孩子们拉近距离,此时的师生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过远则有生疏之感,过近则生戏谑之忧,这也许就是人与人相处的原则使然吧。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不是不分上下你我、亲密无间的关系,当然也不是壁垒森严、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着适当的距离,这是保证教学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教学调控的需求。古人易子而教是很有道理的,现实生活中愿意听从母亲教导的孩子真的是很少,以为母子之间没有距离。没有距离带来的是亲昵,但同时也使母亲们丧失了一部分的管理与组织能力。
  与学生保持多大的距离才适当呢?现在,我认为那是一种美的距离,庄重的前提下亲切,亲切的基础上庄重,和谐相处,不远不近,恰到好处。教师应运用人格与智慧的力量赢得孩子们的尊重,扩大自己的“非常管理影响力”。对不同的学生保持着多远的距离,这也是教师教育智慧的表现。对自卑感较重的学生,我们要与他们保持较近的距离,显露出特别的亲近,从而唤醒他们向上的动力;而对性格泼辣、有“侵略”倾向或行为的学生,我们要与他们保持相对远的距离,不然他们会给我们制造很多麻烦,影响班级形成积极的舆论氛围以及教师的权威。对于这类学生,甚至于说要保持一种威严,当然这种威严不是来自斥责,而是有意识地运用距离的力量。这种距离的力量并不至于使他们感到不安,却使师生彼此相互尊重和心照不宣。再者,距离也是因时因地变化的。在课外,我们与学生们在一起游戏娱乐,这是一种朋友般的关系;而在课堂上则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需要。教师维持必要的权威、争取最低限度的组织权威很重要,有的老师经常被学生冒犯,很有可能是因没有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造成的。
  美的距离产生魅力,魅力产生尊严,尊严产生力量,而这种力量无疑是促进学生向上的动力。这个美的距离,犹如你使用数码相机取景,一个好的构图可以让你所照的无论是人物还是景色,都可以增色不少,而这个构图最重要的还是要选取一个合适的“焦距”。同样的道理,和学生之间构建一个美的距离,那么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心目中永远会有一幅美不胜收的景致。
其他文献
摘 要: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爱撒播希望,用真诚对待学生”成了我长期以来无言的工作承诺,每天我都让这份爱散发它特有的魅力。  关键词:信任 关爱 激励  我时常在想:教育是什么呢?教育是完善人的事业。我对教育的理解可以概括为和谐、信任、关爱。没有感天泣地的故事情节,只有印象深刻和意味深长的故事情节,是全国教育家魏书生的报告《享受教育》打通了我闭
期刊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中的关键因素,班级管理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管理。因此,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就要努力探索一种适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管理方法,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如何适应快速发展又充满着竞争和压力的未来社会,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并理解别人、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也就成了当务之急。而合作教育就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因为合作教育倡导的是一种合作精神,它在强调师生合作的同时,也倡导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亲密
期刊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更会给孩子的童年生活带来无穷的快乐。为此,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民间游戏的特点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基础  1.民间游戏具有
期刊
摘 要: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以下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关键词:课堂 化学 教学 学习 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在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内,针对固定的学生进行的。而有效教学不光要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做到“有效果”,还要“讲效率”。课堂教学不是只面对少数的“优生”,应尽最大的可能不使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这样才是真
期刊
摘 要:班级是学生的心灵家园,班主任与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会影响班集体的建设,而且会影响班级管理的效果和学生教育的成效。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必须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拉近,构建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班主任 构建 良好和谐 师生关系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沟通是班主任育人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关键,它对于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高中的生物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不断探索出适应新课改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高中生物的教学需要对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加以正确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大程度地掌握知识点,并对知识点做到运用自如。“问题引领”教学是适应新课改和教学要求的科学教学模式,是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问题引领 应用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具有广泛而
期刊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联欢,有人问其中几位老人:“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老人们没有答以哈佛或普林斯顿、剑桥或牛津,却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学到什么?”“诚实!”“善良!”老人们并不是要低估从大学学到的宝贵知识,他们想要告诉人们的是,受用一生的东西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那些简单的处世道理和基本的做人准则,这就是我们常挂在口头的德育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
期刊
摘 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现代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不仅要教给孩子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学会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学会生存和学习的基本内容是学会发现、学会创造。3—6岁的幼儿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间,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是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日
期刊
摘 要:区角活动是幼儿自主选择、自发探索、自由操作的自主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最普遍的教育形式。在幼儿园里,幼儿对区角活动十分感兴趣,这是区角活动自由、宽松的氛围给幼儿带来的乐趣。在开展区角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每阶段的主题设置了相关的区角,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共同参与设置各种区角,同时还为幼儿提供了具有多用性的游戏材料,并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其中,使幼儿在区角活
期刊
传统的英语精读课上,大多数老师都是一句一句地翻译文章,遇到重难点再停下了讲解,然后举例句,最后学生记搭配。我做了教师之后发现同行们如今在精读课前有泛读课,但之后的精读课与十几年前老师的方法差不多,只是更重视语言知识点的训练。精读课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参与得太多,我们功利地只将考试喜欢考的词汇、短语、结构列为我们拼命讲的“重点”,花费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