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yu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瓣外科的发展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是带蒂转移的随意型皮瓣;50~60年代出现了肌瓣和轴型皮瓣;70年代随着显微外科组织移植的开展,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肌皮瓣和肌骨皮瓣等获得了发展;80年代以来,皮瓣外科硕果纷呈,既有科学理论的进展,又有临床应用技术的进步,相继开发了主干动脉皮瓣、逆行岛状皮瓣、远端蒂皮瓣、筋膜皮瓣、肌间隔血管皮瓣、静脉皮瓣、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皮瓣、穿支皮瓣等.其中我国在世界上最早报道或独自报道的皮瓣有10多个。

其他文献
手指贯通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治疗方式也较多,1997年2月至2004年7月,我科采用改进性腹部单蒂双叶皮瓣治疗手指贯通伤8例,术后外形满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期刊
拇趾撕脱离断伤在临床中较多见。1998年至2005年,我院收治拇趾撕脱离断伤20例,效果良好。
期刊
目的 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效果.方法 皮瓣设计以外踝上6 cm附近腓动脉穿支处为旋转点,上界可达腓骨小头下2 cm,依创面大小将皮瓣设计成倒水滴状.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远端达趾蹼平面附近的足部软组织缺损14例,皮瓣大小为24 cm×10 cm~23 cm×7 cm.结果 14例中13例皮瓣术后成活良好,1例远端少许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 应用腓肠神经
逆行岛状皮瓣是以知名动脉及其伴行静脉为蒂(如桡动脉、胫后动脉、甚至皮神经营养动脉)而形成的岛状皮瓣,皮瓣利用远端的动脉吻合支、动脉弓或动脉环而逆行供血.皮瓣的存活受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两个因素影响,静脉回流尤为重要.临床上,静脉危象常是造成皮瓣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我们通过术中保留逆行岛状皮瓣蒂部浅层的条形筋膜,皮瓣通过血管蒂动脉逆行供血后,经过浅筋膜内的浅静脉及动脉伴行的深静脉两套静脉回流,改善
期刊
患者 男,36岁.枪击伤致第一趾蹼贯通伤9 h入院,清创后形成第一趾蹼处约3.0 cm×1.5 cm×2.0 cm大小的软组织缺损,缺损从足背贯通至跖侧,经换药2周,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示少量大肠杆菌生长,经二期行清创、应用逆行趾短伸肌肌瓣转移加植皮术修复,术后肌瓣和植皮均成活良好,术后3周,创面完全修复。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有关特殊组织离体器官和显微外科再植和修复方法.方法 外耳离断7例,阴茎及睾丸撕脱离断2例,舌体离断1例,鼻离断1例.采用再植、寄养再植、皮瓣转移重建等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外耳再植成活5例,寄养再植失活1例,皮瓣修复重建耳廓2例全部成活,阴茎及睾丸再植全部成活,舌体再植1例失活,鼻离断再植1例失活.结论 对特殊组织器官离断损伤,再植手术可使离体组织器官恢复原有的的外形和功能,高质量地吻合血
"第八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暨国际显微外科研讨会"于2006年9月14~17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会议由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主办,解放军第四○一医院承办.会议共收到论文596篇,其中基础研究60篇,神经肌腱63篇,骨与关节62篇,断肢(指)再植与拇手指再造及整形109篇,皮瓣235篇,其它67篇,几乎涵盖了显微外科的各个领域。
期刊
目的 观察细胞外ATP对臂丛神经损伤后失神经骨骼肌和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雌性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制作大鼠左侧臂丛神经根性切断模型.术后每日实验组腹腔注射ATP(2mg/kg)0.4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4 mL.术后2、4、6周,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臂丛神经根性切断后脊髓C5-T1的神经营养素-3(NT-3)的表达活性.术后4、6周取肱二头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