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简帛书法相关问题分析--兼议曾侯乙墓出土简帛之书法艺术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geyonghuke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帛可以说经历了一段非常漫长的历史岁月,古时文人墨客将简帛作为记录文字创作的工具,这就造成了简帛凝聚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文学创作最真实的轨迹。从已经出土发现的简帛看,简帛使用的时间主要从战国时期到魏晋南北朝阶段,长达千年。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考古发掘工作稳步推进,全国各地都有简帛书法出土。因为简帛使用年代主要集中在战国到魏晋南北朝阶段,所以简帛上的书法风格多变且书体本身也具有一定特性,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以及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特别是简帛书法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不同书写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简帛书写
其他文献
南京理工大学档案馆近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广征博收,积极向各界校友征集实物档案,丰富了馆藏资源。2018年9月,档案馆接收了一份珍贵的实物档案—730近防炮造型的紫砂壶。该紫砂
摘 要:现存署名董其昌的《封翁董老年小像赞》为其晚年书法艺术真迹,以往研究文章未见探讨。文章通过对《封翁董老年小像赞》涉及人物的探讨,对该作品的创作时间、地点、可能性进行了分析。以董其昌、董汉儒之间交往为线,侧面揭示明代官员社交的维系情况,对《封翁董老年小像赞》中体现的书法艺术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董其昌;董汉儒;历史;书法;艺术  现存濮阳县档案馆的《封翁董老年小像赞》(图1)(以下称《赞语》
文物,是支撑博物馆存在的主体。革命文物则是凝结了革命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挖掘革命文物蕴含的革命精神,展示革命文物背后的壮丽篇章,传承红色基因,是博物馆的重要历史使命。
经过两年多的筹备,5月1日,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在武英殿对观众重新开放。新陶瓷馆从文华殿移至武英殿,在展示空间、内容主题设计、展品数量以及展示形式与古建筑融合等方面均进行了创新,力求给观众以全新的观感体验。  4月30日,故宮博物院陶瓷馆开幕式在武英殿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的陶瓷研究人员依据丰富的藏品,结合最新的考古发掘成果和科技检测手段,对陶瓷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021年5月13日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太原东山发现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明代中晚期藩王墓—晋端王墓。晋端王陵园遗址地处太原东山南端的缓坡地带,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市、区两级考古机构进行考古发掘。  该墓平面为“工”字形,南北长24米、东西宽8米,规模居明代中后期藩王墓之首。本次发掘的端王及王妃、继妃、夫人墓葬(1、2、3号墓)位于陵園中部,3
包头博物馆馆藏战国"合众宜士"瓦纽铜玺,为战国时期常见的吉语玺。其造型古朴、简练,字体圆转活泼,生动可爱,是同类战国玺中的典型器物。其玺文"合众宜士"意为聚集众长而为一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于2020年9月23日开馆,基本陈列"金色海昏"也同时开展。"金色海昏"以观众视角为中心,通过文化展讲述海昏侯国历史与文化,通过文物组合打造历史场景
文物保护工作是传承我国传统民族的精神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文物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可以让更多人民群众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彰显出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价值所在。在实际
摘 要:从考古发掘来看,璧多为玉质,人们也常用玉璧来泛称所有的璧。而庆城县博物馆所藏的陶质璧,就其材质、纹饰在璧的所有类别中,当属异类。文章通过对陶璧的年代、材质、功用及文化内涵进行初步探讨,进一步印证了汉代百姓“精神归天,骸骨归土”的生死观。  关键词:陶璧;年代;材质;文化内涵  2016年9月,庆城县博物馆工作人员接到当地群众举报,称玄马镇柏树塬村高山自然村一钻井队在推井场时发现古墓一座(图
文物是博物馆收藏、展陈、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文物征集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加强文物征集工作,拓宽文物征集渠道,提高征集水平,是各级博物馆面临的重要课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