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的心理素质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33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6月17日9时,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开启了为期3个月的飞行任务。当日下午18时,三位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彰显大国精神。自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到此次神舟十二号飞船圆满完成任务,我国已有12名航天员先后进入太空。在人们被载人航天精神感动和鼓舞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把我们的航天英雄当作自己的正能量偶像或榜样,希望知道航天员是如何选拔、训练的,以及怎样从榜样身上学到更多。本期热点追踪栏目,我们邀请到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心理研究室原主任武国城老师,为大家解析航天英雄们的心理素质是如何“炼”成的。

本刊编辑


  我国的载人航天成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国人,成为一名航天员也成了一些人不再遥不可及的梦。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军事飞行员和航天员选拔的大体流程,尤其是对心理素质有哪些要求。
   武国城:航天员主要是从空军飞行员当中选拔。所以,我先介绍一下飞行员选拔的有关情况。空军每年招收一批飞行员。考生有几个来源,一是普通高校大学生,主要是理工类本科毕业的男生;二是军队院校的大学生,主要是理工类、指挥类的本科或专科男生;三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占大多数,主要招男生,也招部分女生。
  飞行员选拔要经过政审、体检、文化考试和心理品质筛查。心理品质筛查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基本认知能力测验,主要检测考生的感知、理解、记忆、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二是特殊能力测验,主要检测在任务背景下的手眼协调、注意分配、空间定向、情緒控制和操纵动作等方面的能力。三是专家面试,含室外活动观察和室内面试会谈两项,评估考生是否具备学习飞行必需的基本心理素质,例如个性心理特征怎么样,有没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等。四是飞行综合能力测试,在飞行模拟器上检测考生对复杂情况的判断决策和操纵控制能力。
  航天员分为驾驶员、随船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之前我们招收过的两批航天员都是从有多年飞行经验的空军飞行员中选拔,主要选的是驾驶员,其中有些也兼做随船工程师的工作。
  这次选拔第三批航天员,除了从飞行员中挑选之外,还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选了一批在空间站从事实验研究的青年科学家,他们被称为载荷专家。
  航天员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必须符合要求。心理方面的检查包括以下项目:
  1心理调查。通过原单位的领导或同事,了解候选者平时的心理健康状况、人际沟通协作能力、耐受能力和危机情境下的反应能力等。
  2面试会谈。包括结构式会谈和情境模拟两部分。结构式会谈是根据预先编制的题库评估个性心理品质,具体包括成就动机、冒险精神、竞争意识、人际关系、情绪调控能力和意志品质等。情境模拟测验是检测在野外艰苦危险环境里的生存技能和逃生技能。面试中还会考察候选者在机械维修、电路测试、系统安装等方面的一些动手操作技能,因为这也是航天任务中所需要的。
  3个性心理测试。采用信度效度比较高的个性心理问卷进行测试,参照常模做出评价。
  4心理能力测试。具体包括视觉速度、符号转换、理解能力、跟踪能力、警觉能力、双手协调能力等方面的测试。主要检测基本认知操作能力和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多任务快速判断决策能力。

本刊编辑


  对军事飞行员和航天员心理素质的特殊要求,您在刚才介绍选拔项目和流程时已有所涉及,现在能否请您再简要地归纳一下?
   武国城:由于飞行员和航天员所从事的工作是高风险、高强度、极其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所以对他们的心理素质有非常明确的要求。
  首先必须心理健康。在此基础上,还应具备航空航天职业所必需的能力、性格和动机。能力方面,应有良好的理解接受能力、准确感知能力、注意分配能力、记忆能力、空间定向能力、操纵动作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等;性格方面,要求开朗活泼、胆大心细、坚韧顽强、作风严谨,具有适度的自信;职业兴趣和动机方面,要热爱航空航天事业,并有较高的成就动机。
  当然,由于飞行员和航天员的具体任务不同,所以他们的胜任特征模型既有共同的部分,也有各自的侧重。例如,飞行员的任务环境瞬息万变,因此更强调快速正确判断下的应变处置能力;而航天员更强调长时间在狭小、封闭和隔绝环境中的耐受能力和对执行任务以外其他事情的搁置能力。
  最后要强调的是,不论飞行员还是航天员,都必须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

本刊编辑


  如果一个人从小立志成为军事飞行员或航天员,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够格,要如何准备?
   武国城:在心理素质方面,前面已经讲过飞行员和航天员的胜任特征模型,可以参照着做一下自我评估,也可以听听别人的客观评价。
  有志向是好事,那就要从现在开始做准备。做飞行员、航天员身体素质要好,所以要注意锻炼身体,保护好视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为将来体检要求很严。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没文化干不了需要高科技的职业。无论是飞行员还是航天员,工作都十分艰苦而危险,所以一定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从现在开始就需要勇于经受各种磨练,培养坚定的意志、开朗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全而优秀的人格特点。

本刊编辑


  我们知道,飞行员、航天员从选拔出来到执行任务,还要经历长时间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提升心理素质的训练是如何进行的呢?
   武国城:心理训练强调有效针对、循序渐进、长期训练、全面发展等基本原则,并贯穿于培养成才的全过程。
  飞行员的心理训练,分为基本心理技能训练和飞行心理技能训练两部分,按照心理训练大纲组织实施。在基本心理技能训练方面,包括注意技能训练、记忆技能训练、判断技能训练、心理放松训练、心理暗示训练、认知调节训练、表象训练、自信心训练、沟通协调训练等。飞行心理技能训练是结合不同机型的军事飞行训练科目,在飞行模拟器和真实飞机上进行;其中,专门设置了偏差修正和特情处置等方面的多项训练科目。   航天训练项目包括几大类,有基础理论训练、体质体能训练、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心理训练、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以及大型的联合演练。其中的心理训练是要求航天员学习掌握在不同压力情景下的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例如,想象放松训练、自我暗示和正性资源植入训练等。
  特别要说明的是,不仅在飞行训练和航天训练中注重心理训练,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十分重视飞行员和航天员心理品质的培养塑造。

本刊编辑


  能否为我们举例介绍一下心理训练的具体做法?
   武国城:举两个简单例子。比如,飞行员和航天员在工作生活中有时也会出现压力反应或心理困惑,有必要接受认知调节训练。训练中,他们首先学习从情绪、行为、身体状态和社会功能等方面觉察自己的压力反應;寻找造成压力的各种因素,尤其是比较重要的生活工作事件;重点分析自己对所发生事件等现实因素的看法或解释;接下来尽量多地搜集支持自己看法的证据,也同样努力地搜集不支持自己看法的证据,将两方面的证据放在一起对比,看看哪种看法更能站得住脚、更加合理;试着换换角度,建构新的看法和解释。认知调整了,不合理的看法变为合理,情绪行为等方面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再比如表象训练。取坐姿,闭上眼睛,通过深呼吸调节放松全身。对任务演练的全过程一遍遍地“过电影”。训练中带上当时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所有通道的感受和情绪体验,回忆自己的操纵动作及其效应,就像又回到任务场景中,越生动越好。实践表明,表象训练很有价值。尤其是选择完成任务好的成功表象进行训练时,效果更为明显。

本刊编辑


  从大众的角度来看,飞行员、航天员的哪些心理调适方法可以供大家借鉴,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武国城:很多心理调适方法都是通用的。飞行员、航天员可以用,咱们普通民众也可以用。比如:
  ①及时地觉察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压力反应,分析造成压力的因素。
  ②选对应对方式。明确到底应该选择问题应对还是情绪应对,不在自己不可控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③要善于获取社会支持。遇到了问题,出现了困惑、苦恼,愿意主动地跟家人、同事、朋友、同学倾诉,能够及时获得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得到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支持。
  ④情绪本身是有发生发展规律的,要学会按照规律来管理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⑤能够充分地看到“认知”这个环节的重要性,学会及时地发现自己有哪些自动想法是属于负性思维,能够发现它的不合理性,学会换角度看问题。
  ⑥通过学习掌握放松训练等方法来调整心理状态。
  ⑦最后一点,就是必要时肯去寻求专业帮助。所有人只要遇到生活中的某些现实问题,都会造成心理不平衡。能够认清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多发性,在自我调适无效的情况下,要愿意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以上做法,大家都可以借鉴。要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做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其他文献
双相障碍的治疗目标  双相障碍是一类多维度的情感障碍,包括了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抑郁和亚临床抑郁发作,也包括无症状状态(缓解期)的发作间歇期。从临床病程看,双相障碍是可以自行“痊愈”的疾病,然而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痊愈”的只是临床症状,而生物学特质仍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目前学术界认为双相障碍几乎终生以循环方式反复发作,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就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  鉴于双相障碍病程的特点
期刊
在心理咨询中,有一部分需要我们严阵以待,那就是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之所以谈辅助不是主导,是因为精分的情况比较复杂,对它的治疗方式首选是药物。因为只有通过药物,患者的分裂程度才能被有效控制,过高的焦虑降低,心理咨询也才有可能参与进来。  可即便如此,我们也会非常谨慎。因为精神分裂的特点就是过度幻想,这让精分患者往往无法分清想象和现实。所以相对意识清晰、可以深入探索内心的神经症类来访者,精神分裂还
期刊
摘要: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是指能让用户参与或能互动的新型在线媒体,它使以往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方式成了多对多的“对话”方式。通过分析社会化媒体中消费者的行为变化,深入探讨了在这一背景下营销心理的新特点,据此提出相应的营销心理技术的构思,以期对进一步研究消费者心理和营销心理技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消费者心理与行为; 营销心理技术  社会化媒体(social me
期刊
刚满6岁的小欣,今年九月在家人的祝福和期待中开启了她的小学生活。可没想到,开学没多久,她就对上学没了新鲜劲,早上开始赖床,嚷着不想去学校。去了学校也没精打采的样子,总是嘟着小嘴,也不怎么和同学一起玩。老师问她怎么了,她总说自己不舒服。妈妈带去医院看了,但医生又说没什么事。每天放学看着别的孩子都欢蹦乱跳的,而小欣总是耷拉着小脑袋,一副不开心的样子,爸爸妈妈很是担心。后来经过学校心理老师的提醒,才知道
期刊
小茹是被老师带着来到咨询室的,她的头始终低着。班主任告诉我:“这个学生成绩优异,还是班长,管理能力比较强。刚才她在办公室已经哭了一场,现在情绪平复了一下,但还是一直很消沉。我建议她来咨询室。”引导小茹坐下之后,我问她:“小茹,老师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吗?”小茹保持沉默,过了段时间,跟我说:“老师,我觉得我得了抑郁症。我觉得我最近的情况跟网上描述的都挺像的。”初步心理评估,避免标签效应  听到小茹这句
期刊
在心理辅导工作中,我关注到:很多孩子在聊到成长经历时,或多或少都存在曾经被欺凌或正遭受欺凌的情况。这些欺凌经历都隐藏在校园看不到的隐秘角落,有些不被老师和家长关注;有些虽被关注,但因家长或老师的处理方式不当,给被欺凌的孩子带来更严重的心理困扰。  小浩(化名),男,高一,因打架事件被学校处分。在与心理老师的交流中,小浩自述初中阶段个子不高,长得瘦小,那些“霸王”式的同学就经常关起门跟他打架,小浩大
期刊
这是一个来自一名女研究生的在线求助,她采用的是小程序文字咨询的方式,我们在一起工作了50分钟左右。她从慢慢整理语言、回复很慢,到加快回复,转被动问问题到主动问问题。她自述与宿舍里同学的关系不是很融洽,可能是因为自己工作了一年才读的研究生,比同班同学大一点,也感觉可能是家庭里的复杂关系和事务,她不能帮上忙,她非常自责,经常情绪失控而自己打自己。换位思考,对方需要什么  因为文字中透露出危机信号,我就
期刊
社会工作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达到有效的社会心理功能的一门应用科学。该工作可为陷入困境的个体或群體提供服务,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倡导社会正义、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促进社会团结。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中的一个分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精神卫生及其相关领域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是围绕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所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可协助病人及其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心理、
期刊
还清晰地记得:2005年11月5日,正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对我说:“妈妈,你笑起来真好看。我喜欢听你笑,更喜欢看你笑。妈妈,一看到你笑,我心里就特别踏实。可是,妈妈,我一看到你板着脸、漫不经心的样子,或是对我发火,我心里就发毛,是不是我又做啥错事了……”孩子的一席话,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作为学过教育心理学的一名教育工作者,还真是有些愧疚。你会爱孩子吗?  父母爱儿女,这几乎是一切动物的本能。俄国著名
期刊
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 (sense)器官。心理学研究表明,70% 以上的外界信息都通过人的眼睛来获得。在人际交往中,眼神也是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和表述情感的“秋波”。  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依赖, 网络活动日益趋向于用眼睛来完成。这一方面造就了我们所说的一种经济模式——眼球经济;另一方面也使得网站使用者(用户)的“眼神(gaze)”成为网站界面设计者关注的核心。  界面设计者一直都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