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自然地理学法探究

来源 :精品·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ir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然地理是地理学重要分支学科。本文在对比初中和高中地理对学生的不同要求的基础上,先介绍了传统学习方法,指出其在初中地理学习上确实能发挥重要作用,也指出了其不足,最后探讨了关于高中自然地理的学法。
  关键词:自然地理;学法;探究
  自然地理學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研究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的科学。高中阶段涉及的内容有地球运动、能量和物质交换(主要通过大气、水和地壳三大运动进行)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等内容,涵盖面广,与生活息息相关。高中地理课标要求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描述、分析,提升学科综合素养,真正实现课程标准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
  1传统学习方法简介
  初中地理,由于分值低,学生不是很重视,死记硬背是常用学习方法。由于内容相对较少、知识点简单,这种方法屡试不爽。不可否认,基础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确实有许多要识记的知识点,但纯粹的靠死记硬背绝不是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我们常说: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死记硬背最多只能让学生达到知其然的阶段,不符合当前教育培养学生的初衷。进入高中后,作为学生仍然认为地理只要多记记、多背背就能学好,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在地理学习方法上存在不少误区。我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第一,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要求提高,着重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更多、内容更加深入,需要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继续建构和深化。第二,学习方法的认识和选择上存在偏差。
  传统学习方法严重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自然地理事物的过程,片面地靠背诵增加自然地理知识的储量,没有理解内在原理,使学生感觉地理学科枯燥无味,无法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必然增加学生对地理的排斥感,学生消极应对,严重影响到地理学的教育功能。
  2高中自然地理学法的几点思考
  自然地理在高中地理的知识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在历年高考试卷中占的分值高,是高考备考的重中之重。从难易上讲,基于学生初中知识结构,这部分内容确实是高中地理最难的部分。客观上要求学生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教师教学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于如何学好自然地理,我从以下几个大方面提几点建议。
  第一,认真做好课前预习,提升独立思考能力。第一遍通读教材,将教材内容从头到尾看一遍,对内容有大体的把握。这个过程结束后开始对教材的每个内容进行深入细致地阅读。教材将内容框架用一个个小标题进行了区分和标注,比较好把握知识结构。把握每个标题讲述的知识点,思考不同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理解,及时做好笔记。课前预习要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大体把握,试着让学生发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二,带着问题认真听讲。之前的课前预习阶段,学生肯定有很多不理解之处,此外,教师根据考纲的要求及历年高考备考经验,可能会对某些内容进行深化,增加很多相关的知识点。在听讲的过程中争取将自己预习时不理解的地方统统消灭掉。另一方面,对增加的知识点进行理解,对于重要的内容及时做好笔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要会借助语言、框图或者其他形式展示出来,要认真理解和把握,最后将孤立零散的知识构建成一张网络。比如,对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小尺度上的热力环流的原理后才进行的,借助热力环流的原理推导出来的。
  第三,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知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一方面,学生可能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但教师授课过程中也没有涉及。这些内容是整个知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没有理解会影响其他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应该及时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会使学生联想到其他内容,发现其他问题,对此学生可以与教师探讨。或许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重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第四,提升知识转化为解题的能力。很多学生存在这样的困惑:上课听懂了,练习却不会做。这就是常说的知识转化为解题能力还有差距。一方面是由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没有准确把握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1];另一方面,学生发现和提炼题目核心信息的能力不足,出现了学生不知道在考什么,无法将已学知识点对应上去的现象。确实,地理的考题在命制过程中都会涉及很多学生很少接触或者是根本不了解的事物,以此为背景来命题。做题一方面是检验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考纲要求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是有意识地加强做题方面的训练,不断做题,不断训练。通过量的积累过程,实现量变达到质变,学生将知识点转化为解题能力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
  第五,主动学习和接受各类有益信息,培养地理区域认知思维,提高地理素养。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由河流、山川、植被等组成,这是地理学习的生动对象。比如说到一个地方,学生能自觉进行空间定位,联系学过的自然地理知识,思考这个地方自然植被是什么?气候条件如何?“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古代形容知识渊博的学者常用的一句话。地理学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包罗万象。其实,地理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地理学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区域性。所以,要学好地理应该主动接触和了解各类信息,在这有意无意间自觉地运用地理区域认知思维思考问题,有条件的话应该多去外面走走,多去观察和探究身边的事物[2]。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去了解和获取各类信息。比如,读书、看报、看新闻等。只要学生有意识地接受各类信息并对其分类,能逐渐形成用地理眼光去认识事物,就能提高地理素养,使地理学习更有趣味,提升成绩。
  参考文献
  [1]刘筱青.地理问题解答策略在高考难题解答中的运用[J].地理教学,2016,7:14-16.
  [2]陈杰,刘恭祥,陈焜.论地理课程“家国情怀”的内涵与培养[J].地理教学,2016,22:4-7.
  作者简介:吴维臻(1989-),男,汉族,江西赣州人,研究生。
其他文献
热熔胶粘剂的热融性改善研究郑晓磊,于东海,唐晓明(山东省化工研究院)1引言热融性是指热熔胶在某一特定热融温度下其熔融粘度大小、流动性好坏、润湿性难易以及对被粘物质的粘附力
随着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普遍运用,带来了语文教学手段的变革,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语文多媒体教学是语文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是
摘 要:语文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和宏观设置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教学内容的宏观设置需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如将知识系统、学生为本、语文学习本质是一个言语实践活动等;还需要学科的基本知识,如排比这种修辞是怎么回事,其结构有哪些类型,又如散文有哪些类型,不同类型的散文该用怎样的方式阅读等。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学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身为初中语文教师,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曾经一度的困惑,有课本,
在向信息经济世界的转变过程中,传统商务由于存在太多的弊端,已经不能胜任现时条件下的贸易环境。电子商务作为因特网技术发展日益成熟的直接结果,是未来商业发展的新方向。
通过对QCS-02耐硫变换催化剂及其复活技术在沂源化肥厂应用成功的分析,可以发现QCS-02耐硫变换催化剂及其复活技术的优越性和可靠性。
党建工作作为国有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有助于在提升企业凝聚力的同时推动企业进步。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党建工作面对着创新的挑战
改革开放一转眼已经过去了四十年,市场经济改革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太大的发展,我国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国家的发展,做了很多工作、改革和调整。因为改革就是革旧出新,新
本文在分析直播网红经济模式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直播网红与电商结合模式特点,提出直播网红的电商营销策略,希望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