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综合管线内外业一体化测量技术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rg1989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需要,设计了内外业一体化的测量技术方案:利用探测仪+掌上电脑(PDA)+全站仪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作为外业采集数据的仪器组合,抛弃了纸质记录的传统,实现外业全数字化数据采集,内业进行数据处理和成图以及成果入库。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线进行科学化动态管理,作业精度和工作效率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其他文献
运用优化工具与优化方法对无人机在抢险救灾过程的次生灾害巡查阶段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首先确立巡查的区域范围,采用往返式"Z"型航行路线,结合无人机的续航时间确定无人机的全部行走路线.根据每架无人机在有效时间内可航行的总路径,结合优化计算将整个巡查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区域.基于改良的贪婪算法求解出各个小区域的最佳无人机探测方案,以期获得整体最优飞行路线.由于每个小区域在一定时间间隔内需要重复巡查,对每个小
期刊
DEM囊括了众多的地形信息,已经成为了分析地形的重要数据,常用于地貌、测绘工程等领域,用来测绘、计算和通视分析等。由于地形、地貌的多样化与及DEM数据的不同尺度的原因,因此在不同尺度下的DEM地形信息的容量存在较大的区别。本文简要记述了不同尺度下DEM信息提取和容量的对比。
期刊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2/30]11月10日消息称,中国第8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实现多项历史性突破,例如穿越中央航道、试航西北航道、开展环北冰洋考察。自1999年首次开展北极科考以来,中国北极考察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本次科考是中国第一次完成环北冰洋考察,以北极点为中心,顺时针航行"环形"始自上海,穿白令海峡至楚科奇海,经中央
期刊
湿地沉积过程研究对于揭示区域环境演变与湿地发育过程具有重要作用。2011~2015年,在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进并利用地表高程测量仪(surface elevation table,SET),对4处沼泽湿地进行年际尺度表层沉积物累积厚度监测,计算表层沉积物的沉积速率。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5年期间,4处沼泽湿地表层沉积物的累积厚度分别为(7.31±2.87)mm、(7.70±2.55)
期刊
为研究膨润土、生物炭和聚丙烯酸钾等土壤改良剂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5种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常规施肥、常规施肥+膨润土、常规施肥+生物炭、常规施肥+聚丙烯酸钾,分别标记为NF、CK、B、C和PAM)下河套灌区2015、2016两年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河套灌区农田N_2O呈双峰型排放规律,各处理于追肥灌水后5~7 d出现N_2O排放峰
期刊
通过分析黄河三角洲贝壳堤4处采样地0~80 cm深度土壤p H、含盐量、含水量和氢、氧稳定同位素垂直分布特征,研究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土壤水的潜在水源,为该区植物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各采样地的土壤p H都偏碱性,滩脊采样地的土壤p H高于其它采样地;向陆侧采样地的土壤含盐量最高,滩涂采样地的次之,向海侧和滩脊采样地的较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采样地的土壤含水量都波动增大,滩涂和向陆侧采样
期刊
为了研究南四湖景观格局在纵向和横向上的时空变化规律,提取湖区1985年、2000年和2015年研究区的景观类型信息,在Fragstats 4.2软件支持下,利用斑块类型面积、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斑块凝聚度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指数、景观分割度指数和Shannon’s多样性指数,分析湖区总体景观格局特征;采用移动窗口方法,分析沿不同梯度采样带的景观格局细节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1985年相比,2
期刊
运用末次间冰期以来兰州西津黄土钻孔和靖远剖面的磁化率、粒度,分别以综合年龄模型MG、粒度年龄模型、磁化率年龄模型、综合年龄模型GM为计算方法,建立了兰州和靖远黄土末次间冰期以来的4种时间标尺.经过线性拟合、多项式拟合的相关性分析和具有同步信号的气候变化事件的验证,表明综合年龄模型MG具有较高精度,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该方法建立兰州黄土地层年代标尺的可行性.在重建第四纪兰州黄土长序列高分辨率、高精度的
期刊
矿区植被覆盖度对反映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情况有重要的指示作用。选用World View-2影像,选取三种方法对安太堡露天煤矿西排土场植被覆盖度进行估测和精度验证,并分析人类活动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45.7%的区域达到中等植被覆盖。估测方法精度都达到0.7以上,估测受背景土壤影响较大,选取TSAVI指数较优,回归模型优于像元二分模型,K-近邻算法适宜地物信息变化剧烈区域。植被配置模式对像元
期刊
Carbon(C) storage has receiv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for its relevance to agricultural security and climate change. Afforestation can increase C storage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has been recogn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