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20年河南省患者来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流行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ecue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河南省患者来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血清学和分子分型,了解河南省李斯特菌病流行情况,构建患者分离株分子溯源数据库,为李斯特菌病溯源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参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河南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病例专项监测从16家哨点医院监测李斯特菌病阳性病例71例,采集阳性病例标本80份进行检测,对获得的阳性菌株71株进行分子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血清分型方法(SN/T 2521-2010)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诊断血清使用说明书对获得的80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参照国家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使用手册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FGE)聚类分析。

结果

共监测到71例李斯特菌病阳性病例,其中38例为围产期病例,33例为非围产期病例。80份李斯特菌病阳性病例标本58.75%(47/80)来自围产期病例,20.00%(16/80)来自非围产期有基础病病例;来自于非围产期年龄>1个月~≤5岁、>5~≤60岁和>60岁人群分别为7.50%(6/80)、12.50%(10/80)和1.25%(1/80)。标本类型分为5类,73.75%(59/80)为血液,15.00%(12/80)为脑脊液,粪便、宫腔拭子、痰液各占3.75%(3/80)。对获得的80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分属3个血清型,1/2b型、1/2a型和4b型分别占61.25%(49/80)、35.00%(28/80)和3.75%(3/80);7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经AscⅠ酶切,获得58种带型,每种带型包括1~4株菌株,相似度为60.8%~100%。GX6A16HA0005、GX6A16HA0011、GX6A16HA0030、GX6A16HA0023、GX6A16HA0029和GX6A16HA0054为优势带型,依次包括4、4、4、3、2和2株菌;GX6A16HA0005带型包括的4株菌分离自2016、2018和2020年,其中2016年(1株)和2018年(1株)均来自濮阳市;GX6A16HA0011带型包括的4株分离自2016、2018和2020年,其中2020年2株均来自洛阳市;GX6A16HA0030带型包括的4株均分离自2018年,分别来自洛阳市、商丘市和郑州市;GX6A16HA0023带型包括的3株菌分离自2017和2018年,其中2017年中1株和2018年1株均来自洛阳市;GX6A16HA0029带型包括的2株菌均分离自2018年,分别来自开封市和濮阳市;GX6A16HA0054带型包括的2株菌均分离自2020年,分别来自平顶山市和安阳市;4株不同血清型菌株PFGE带型相同。

结论

河南省李斯特菌病病例主要集中在围产期、老幼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类型主要是侵袭性感染;流行菌株血清型为1/2a、1/2b和4b,菌株PFGE分型结果呈现多样化,出现跨年度或者同年度不同地区、同年度同地区不同时间带型一致现象;应将多种分型技术联合应用在溯源分析中。

其他文献
以重庆主城区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山地组团城市典型研究对象,从时间、空间2个维度,网络、线路与站点3个层面,选取全日与早高峰的相关客流指标进行系统性解析,并与平原城市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设计、运营组织及客流预测等项目提供借鉴。研究表明:重庆主城区轨道客流的时间分布形态与平原城市相似,但时间特征值有差异。重庆主城区轨道客流存在与平原城市相同的强中心、线路方向不均衡及站点进出站与换乘客流差异悬殊的特征;但重庆主城区职住相对均衡,中心分散,线网平均乘距短,线路高峰小时高断面不高,站点步行接驳比例高。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包皮环切术与一次性包皮缝合器治疗包皮过长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包皮过长病人资料,随机采用改良包皮环切术与一次性包皮缝合器各40例,对比两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及病人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切口完全愈合时间、切口水肿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方面比较,P>0.05。改良组包皮水肿8例,器械组3例;术后出血水肿改良组4例,器械组2例;切口感染裂开改良组2例,器械组1例;总体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