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频率辅助通气对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来源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辅助通气对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尝试撤机阶段的12例危重病患者,机械通气模式均为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仅调整通气频率,保持吸气压力及呼气末正压(PEEP)不变,按随机原则将呼吸频率先后设置为5、10、15和20次/min,记录各设置调整20min后的呼吸力学、氧合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1随着设定呼吸频率的增加,平均气道压(Pmean)、控制通气分钟通气量(VEcontrol)逐渐增加,而自主呼吸分钟通气量(VEspont)则逐渐减少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一种感染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模型.方法 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脂多糖(LPS)组、中剂量LPS组和高剂量LPS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经股静脉插管两次注射不同剂量生理盐水(1.4 ml/kg和2.8 ml/kg);低剂量LPS组经股静脉插管两次注射LPS 1.4 ml/kg(56 μg/kg)和2.8 m
为了解不同年龄常见4种消化系统疾病的患病情况,选择在自然环境,居住条件,生活水平及膳食习惯都基本相同的2个地区部队干部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如下.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Pd(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使用高斯多峰拟合法对Pd(Ⅱ)-BSA体系荧光光谱的各荧光成分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BSA的荧光主要来源于色氨酸(Trp)残基,并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95岁,患冠心病35年,前列腺增生25年,诊断前列腺癌,双侧睾丸切除术后4年,慢性尿潴留,进行性老年痴呆3年入院治疗.入院时检查:体温37.6℃,脉搏84次/min,呼
1 军队疗养院面对的新课题在新形势下,军队疗养院的工作重点应转移到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这一根本问题上,再也不是吃好、玩好、休息好了.根据这一任务,军队疗养院疗养模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