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学家彭艳研制9个系列无人艇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c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无人设备家族中,空中无人机、地面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风生水起。鲜为人知的是,在浩瀚的海洋和江河之上,中国一名叫彭艳的80后女科学家正领航着无人艇的发展。
  怀惴梦想,挑战一个全新的科研领域
  彭艳于1981年出生在山东沂蒙老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但父亲身上那种不畏困难、热爱生活的勇气,给了彭艳强大的精神支撑。2000年,彭艳以优异的成绩被沈阳建筑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录取。四年后,彭艳考上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并选择了智能无人艇作为研究方向。
  经常有人好奇地问彭艳:“你这个高材生为什么选择研究海洋智能无人艇这项极冷门的课题?”彭艳笑着回答:“其实,与无人艇结缘,是源自我对蓝色海洋的痴迷与敬畏。”从学生时代起,她就对海洋有一种特殊的情結,对工科也非常感兴趣。“我国是个海洋大国,而我们致敬它的方式,就是开展智能无人艇的技术研发。”那场中日甲午海战,中国装备落后造成致远舰沉没,邓世昌等爱国人士英勇捐躯,这一幕也深深刺痛着彭艳。“居安岂敢忘危?科技是海洋强国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选择了研究海洋智能无人艇。无人机、无人车已经有很多人在研发了,我想挑战一个更新奇、潜力更大的领域。”彭艳从小胆子比较大,也敢于突破,她相信任何事只要肯做,就有可能成功。
  2008年,彭艳博士毕业就开始在大洋大海边测试无人艇,参与到了上海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罗均、谢少荣教授的团队,从事智能无人艇和仿生控制方面的研究。2010年10月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成立,年轻的彭艳被任命为执行院长。领导找她谈话:“彭艳,你可要挑起这副担子,组建一个团队,干出个样子来!”彭艳郑重地答应了,压力也随之而来。
  带领团队,在大海里练就攻关能力
  到任后,彭艳组建的科研团队有一个别出心裁的名字———“精海”团队,寓意用精卫填海的精神,披荆斩棘去开拓无人艇事业,填补国内空白。最初,无人艇的研发在国内还属前沿领域,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经验很少,全靠自己摸索。起初无人艇在避障、感应等方面经常出现问题。后来彭艳悟出:为了使产品性能更可靠,让无人艇能在海上平稳地“跑”起来,最后能精准执行任务,都离不开海测。从关键技术突破到工程应用,需要大量的海测。海测过程中,我们科研人员坐着工作船跟在无人艇后面一起出海,在海上一蹲守就是半天甚至一天。有时还会撞上礁石或养鱼设施等。”一年中彭艳和团队成员有近半年的时间在海上,平均两个月就有一次海试,足迹遍布东海、南海、黄海。
  海上环境十分恶劣,冷风吹、海水泡,还要能忍得住晕船、耐得住寂寞。“我们冬季经常要下水作业,最冷的时候在救生衣里还要穿上羽绒服,外加一件大衣,才能勉强承受。夏天常被晒到脱皮。而最难受的还是晕船。”彭艳描述他们工作的常态就是一边吐得昏天黑地,一边坚持完成试验任务。2012年彭艳怀孕7个月时,眼看着海试进入关键时期,她挺着大肚子、带上婆婆、扛着羽绒服、外披军大衣赶到海边。家人都很理解支持她。她说,希望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彭艳说:“我们最宝贵的不只是做出了多少艘无人艇,而是有一支心特别齐的团队。”每一个“精海”系列无人艇的诞生,对团队来说,都像孕育出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生命。“精海”团队很年轻,平均年龄32岁。作为团队的带头人,彭艳觉得,团队里除了小伙子,就是“女汉子”,大家在一起没日没夜地研究,为研制复杂水域无人自主测量装备奠定了重要理论和技术基础。“没想到,这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特别能吃苦。”他们既能探索国际学术前沿,又具有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使整个团队充满着活力和凝聚力。无人艇是个大系统,每次出海都要十几人至二十人相互协调。
  “精海”系列无人艇实现了中国无人艇在南海巡航和南极科考等关键领域从无到有的应用,正是用一种“精卫填海”般的精神换来的。就这样,十年磨一剑,千余次海试后,彭艳团队研发的“精海”系列无人艇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奖无数。国外一位顶尖科学家指出:“中国在无人艇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中国的‘精海’系列。”
  攻坚克难,研制“精海”9个系列无人艇
  中国有7千多个岛礁,有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深度还不到5米,在这些岛礁周边测绘海图,用吃水深的海测船是不行的,这个只有用无人艇来解决。无人艇吃水很浅,能够实现自主航行、自主避障、自主进行岛礁测绘。但无人艇对岛礁的测绘,在技术上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彭艳和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无人艇是在海面上移动的机器人。2013年,彭艳带领课题组研发的“精海1号”无人艇一鸣惊人———随中国海事166海巡船赴南海巡航,承担了对南海诸岛礁海域的测量和检测任务,还完成了勘察相关航路、检验海图等航海资料准确性的工作。实现了我国无人艇在南海的第一次应用。此后,彭艳的“精海”系列无人艇屡立奇功。精海8号作为一艘轻量型无人艇具有路径规划、导航避障、目标识别等功能,执行任务全面。2017年8月,彭艳率队参加中国第一届无人船国际比赛,荣获大赛“优秀技术奖”,获世界机器人大会组委会特别奖。“精海”系列研制居世界先进水平。2018年1月,“桑吉”号油轮在东海撞船沉没,彭艳紧急率无人艇赶赴现场,仅半个小时,就成功完成对沉没海域的应急探测。为打捞“桑吉”轮和这次事故的后续处置提供了珍贵的一线数据支持。“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的科技成果随时可以发挥作用,我觉得特别自豪。”
  从事无人艇研制工作以来,彭艳荣誉满冠,她的名字威震全球业界。2019年《花开中国———时代女性盛典》“三八”国际妇女节特别节目,彭艳作为中国杰出女性的四位代表之一,受邀参加了这一盛典。现场,她和团队中的“精海十大女将”首聚公演,齐声唱响《铿锵玫瑰》,将科技女性璀璨的“精海”力量演绎得淋漓尽致……
  据《伴侣》整理
其他文献
今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走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扎燕风筝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2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费保龄先生,听他讲述一生与风筝结缘的故事。  张仃为他题写大字  费保龄从小玩风筝,自己也会做风筝,成年后也一直没断了玩,当年放风筝最常去天安门广场和天坛公园,放风筝时结识了很多风筝爱好者。1963年费保龄认识了整理《南鹞北鸢考工制》的孔祥泽先生。孔先生看放风筝的人中,费保龄的风筝做得最好,人也
期刊
因了历史剧《清平乐》的热播,我已在上周给大家介绍了历史上的宋仁宗赵祯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本周,再和大家聊聊仁宗亲政前,一直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的宋真宗的皇后刘娥。  刘氏,生于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史》说她祖籍太原,后徒益州,她的祖父是五代十国时的后晋和后汉右的骁卫大将军刘延庆,父亲刘通太祖时曾做过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所以她家才举家迁至了成都华阳。但从现有的证据来看,这都不是真的
期刊
大年初三,李洱就从老家河南济源回到了北京。他原计划是要在老家待到正月十五的,因为他奶奶要在那天过九十五岁大寿。是新冠病毒改变了他的计划……  昨日重现  跟李洱通电话,再次访谈,才想起去年1 2月1日,在北京,第一次对他进行访谈时,武汉已有了新冠病毒的感染者。彼时,他正奔波于各地,参加活动,有公事,也有私事。是他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出行最密集的一段时间。  他患了急性咽喉炎。12月上旬,出席华东师大
期刊
4月27日,北京市254所學校,约4.9万名高三学生重回校园,迎接今年高考。北京十二中校门口挂出醒目横幅标语“馀力勤学,共同防疫,北京十二中欢迎高三师生重归校园”。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正当寒假期间,新的开学时间遥遥无期,学生们开始了居家网上学习。同时,在小区里坚持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在家里学习做家务,练习书法。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井井有条、丰富多彩。  独家报道□孙贺
期刊
小青拖着疲惫的身子,下班回到家中,天已黑了。给自己煮了袋方便面,吃完,又洗了几件衣服,揉着酸疼的手臂,她又想起了希文。  希文和小青是一起进厂的。希文对小青一见钟情,而小青一开始并没有看上希文。希文苦追了小青五年,才终于把小青追到手。中间的过程,就八个字:坚持不懈、百折不挠。  婚后,希文可谓一直将小青当“女神”一样供着。不仅承包了所有家务活,任劳任怨,更隔三差五就会制造一点小浪漫。每年情人节、小
期刊
2020年6月29日,豐台区王佐镇镇领导和村、社区党员干部一起坚守一线,全力保障核酸检测工作。副区长刘永宗带队检查疫情防控和防汛工作。镇党委书记高文娟带病坚持工作,副书记、镇长杨国强统筹协调。广泛调配人员力量,和工作人员一起组织居民有序登记、检测,提示保持1米线距离。小朋友们也表现得非常勇敢,在医护人员与家长的鼓励下,顺利完成检测。检测工作异常辛苦,当天下午还下起了小雨,工作人员们克服困难,坚持完
期刊
全國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可社区防控依然是重中之重。现在,居民已经习惯了进出小区主动出示通行证,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测量完双方还说一声谢谢。社区居民积极配合,共同做好防疫工作。  独家专访□本刊记者孙贺田文/摄
期刊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期刊
单霁翔,作为第一个曾走遍故宫9371间古建筑房屋的院长,能够清楚地说出故宫藏品数量到个位数;在其7年多的任期内,故宫成为一个超级大IP,受到无数观众的热捧。  2019年4月8日,他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渐渐淡出公众视线。一年后,单霁翔出版了新书《我是故宫“看门人”》,首次完整记录自己在故宫博物院的工作点滴。日前,他也开启了一场直播秀,讲述了阅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每个读书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读书故事,
期刊
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斗“收官之星”圆满发射,其背后的过程却是一波三折。此次发射任务原定于6月16日上午執行,却在发射前一晚按下了“暂停键”,背后原因是什么?推迟发射的7天里,航天人都做了什么?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冉承其做客《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