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劳动资源配置机制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raUnA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人口大国的工业化难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人口大国,我国的工业化有许多特殊的现象。也面临一些特殊的难题。中国工业化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全国解放时,仅城市失业人员就达400多万,相当于在职职工人数的一半。到国民经济恢复的1952年,失业率(待业率)仍高达13.2%。加之在人口政策上的一度失误,从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一直高速增长,除了1958—1961年由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人口增长这一度下降之外,从1951~1973年的22年间,我国人口的年增长率都在2%以上,最高的1963年甚至超过3%。因此,从建国以来,我国工业化一直是在巨大的人口
其他文献
<正> 市场取向与社会主义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这是我们考虑一切有关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出发点。商品经济是与市场紧密相连的。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外在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市场取向的改革。所谓改革的市场取向是指,以建立完整的市场体系,建立能发展市场调节激励作用的机制,建立与市场规律、市场运行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为目标的改革。以市场为取向,意味着在坚持公有制为主导的基础上。重新塑造经济活动的主体。重新调整社会各部门、企业之
在以往的排课系统当中,较为常用的是遗传算法,但是这种算法具有排课效率低以及影响因素相对较多的缺点,为此在之后的应用过程当中对这种算法进行了相关的改进,从而使其的应用
<正> 继日本和“四小龙”经济在六七十年代迅速崛起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这四个东盟成员国的经济也从70年代以来有了长足的进步,正在形成这一地区又一支新兴的和日益重要的经济力量,并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关注。据统计,东盟五国(包括新加坡在内,1984年才加入东盟的文莱除外)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在1965-1985年的20年间平均达到7.5%。在1980-1987年间,虽然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处于低潮时期,东盟国家也遇到了许多经济困难,其经济发展也出现了明显的波动,但其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仍平均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据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地质资料做为各大油公司的重要资产,如何既最大限度地提供便捷的利用途径,又有效地防止数据未经授权的外泄与扩散,是摆
污水大量排放、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养殖开发、盲目围垦等因素对淡水渔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介绍了我国湖泊污染的现状、产生污染原因,分析了湖泊污染对我国淡水养殖生物及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的日益频发,加之能源危机、安全生产等因素,能源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迫在眉睫。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能源应急管理
本文提出了道德教化的过程.从理论上分析了对个体道德实施有效调控的机制,对现行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调控机制运行的角度,予以了辨析、诊断,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目的:探讨三种机械化学排龈法对龈下边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32例龈下边缘单冠修复病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A、B、C三个组。A组使用排龈线+25%氯化铝凝胶,B组使用Traxoden
出版企业作为新兴企业,有别于单纯的物质生产企业,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政治导向责任、文化建设责任和社会伦理道德建设责任。出版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以11个观赏草种为试验材料,采取立柱式全水培养模式进行培养,以草高、整齐度、生长势和观赏效果等作为衡量标准,对观赏草的综合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室内进行观赏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