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教育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chen91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上,妈妈带着宝宝外出赴宴。桌子上的菜太好吃了,兴奋的宝宝不停地抢吃自己喜欢的菜,甚至将最喜欢的那盘端到了自己面前——
  


  场景A:
  妈妈轻声批评了他几句,宝宝马上安静了下来,小心而拘谨地用餐。但妈妈却好像收不住口似的,又开始历数他以前所犯的错误:“你这孩子总是这么不听话!你说说,上午为什么要和小朋友打架?在一起好好玩儿,不要调皮!还有,今天中午吃饭时,你又掉了一桌子的饭粒……”宝宝嘴里塞着饭,不说一句话。过了好一会儿,眼泪才噼哩啪啦地掉了下来。其他客人都面露尴尬的神色,而妈妈还在不停地说着……
  
  场景B
  妈妈本想喝斥他一番,但想到还有其他人在场,就没有这么做,而是将他端过去的盘子挪了回来,并夹了些他喜欢吃的菜,放到他的碗里。谁知宝宝并没有理解妈妈的用意,没一会又把盘子端了过来。妈妈急了,敲了敲桌子。宝宝抬头看了看妈妈,还是没有明白妈妈急什么。妈妈终于忍不住了,不顾在座的朋友:“你怎么那么自私!养成习惯,会被人认为没家教……”
  


  场景C:妈妈立即纠正了他这种行为,态度坚决、表情和蔼地在他耳边说:“大家都在这里吃饭,有叔叔、阿姨,也有其他小朋友,你不能这样做,这是种不礼貌的行为!你想吃什么菜,妈妈可以夹给你。”听了妈妈的话,宝宝马上把盘子放回了原处。妈妈为宝宝夹了些他爱吃的菜,放入他的食碟。回到家里,妈妈特意给宝宝上了一课,这堂课的名字叫“孔融让梨”,宝宝明白了:原来为别人着想,是一种美德呀。
  场景A中的妈妈所秉承的教育理论是:孩子犯错就要立即纠正,如若不然,孩子可能就会把自己所犯的错误忘到脑后。然而,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在进餐时,家长的喝斥与批评会强烈地影响到孩子情绪,进而影响胃液的分泌和消化功能,甚至在孩子心理上形成挥之不去的阴影。更令孩子感到难以接受的是,妈妈把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也揪出来——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并可能造成孩子在社交场合的退缩,无法正常与人在餐桌上进行交流——而且,家长一次数落孩子这么多过错,他将无法分明轻重,不知妈妈究竟在批评自己什么,陷入茫然,不知所从。
  


  场景B中的妈妈,似乎已经意识到餐桌上不应指责孩子,特别是在这种还有其他人在的场合下,更应给孩子留“面子”,所以一直按捺不发,只是用肢体动作来暗示他。但是,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才刚刚开始,一般还不能理解暗示性的肢体动作,孩子并不是故意装聋作哑,只是需要在家长那里得到明确的指点:他到底哪里做错了?妈妈不懂得这一点,后来的失控就更不明智了,不仅不能使孩子明白就里,而且有可能伤害到孩子的自尊。
  相比较而言,场景C中妈妈的做法是最可取的。她在宝宝犯错时,马上“态度坚决、表情和蔼”地纠正宝宝的错误,但并没有立即对宝宝进行指责、教导,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又使孩子明白了自己行为有错误;同时,还满足了他对可口食物的需求,暂时安静下来。而过后,妈妈在当天就以一个故事的形式让孩子明白“礼让”的概念,尝试从观念上改正他“抢菜”这一毛病。
  当然,一个故事不可能根治,孩子的行为会时有反复,但只要家长有耐心、方法得当,就一定能改正宝宝的这一毛病。
其他文献
一个从没坐过飞机的孩子,听到小伙伴夸耀坐了飞机,便吹牛说自己也坐过了,而且更了不起—“坐过十趟呢!”  没错,这是在撒谎。从我和我教的美国小孩打交道的经验来看,幼童说谎 倒是和成人的谎言有所不同,他们说谎大多有些趣致得可笑的理由:     在想像力的作用下,分不清现实与幻想    由于年龄与阅历的局限,幼童们往往分不清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关系,结果常常在事实上加上一些夸大,一些扭曲,一些遮掩。这种孩子
期刊
儿子4岁半时,我也像社会上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带着儿子加入了学琴族的行列。最初的一段时间,我的心情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儿子的确天天在进步,已经能熟练地拉上几首节奏明快、音调优美的儿童手风琴曲了;忧的是他时常会打退堂鼓。原因来自三方面:一是儿子年龄小,枯燥的乐理知识即使在家长的辅导下儿子也难以接受;二是专业教师总用专业的语言讲授乐理知识,不能够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或语言去帮助儿
期刊
如果嫌这些简单了些、还不过瘾,不如我们来点有味道的。玩些你当年也玩过的体育游戏,不仅锻炼了身体,还顺便怀了旧。孩子呢,不仅领略一下爸爸妈妈当年的风采,还有可能批判地学习一把,给你当年的拿手好戏改个头、换个面、创个新呢!  目前,无论是在日韩两国,还是国内的一些儿童运动专家,都提倡“捡起70年代的运动项目”来,鼓励今天的儿童与30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爸爸妈妈来一场竞赛。    跳房子  基本锻炼目的:
期刊
“阿姨,这是不是飘飘画的?”邻居的小女孩指着我家客厅墙上女儿的涂鸦之作,好奇地问道。  “是呀!棒吧?”我用肯定且自豪的语气回答,丝毫没有怪责女儿乱涂乱画的意味。看得出,小女孩蛮羡慕的。  我需要表现出这种宽容乃至纵容,因为我的飘飘需要它。这种态度对于幼儿早期绘画兴趣的培养与保护是极为关键的:作为如此“捣蛋”的孩子家长,必须具备如斯的“虚怀”,方能成就孩子的任何兴趣。  女儿只有2岁,已经拥有了题
期刊
有一次,我带儿子去上美语课。有个女孩摔断了手,绑着厚厚的绷带,在全班同学的目光下,颇有些不自在地走进了课室。美国老师看见她,一边像往常一样跟她打招呼,一边轻松地说:“哦,你有一只断手啊?”然后模仿她吊着手的样子,开玩笑地说:“看,我有一只断手,你有吗?”引得全班哈哈大笑,那个摔断了手的小女孩更是笑得前仰后合。看到这种情形,我非常感动:面对逆境,还能幽它一默—美国老师仅凭这简单的几句调侃就把他的“逆
期刊
喂好养好身体好      秋天处于夏季与冬季的交替期,故喂养对于孩子具有双重使命:一是补偿夏季的损失,偿还“营养债”,二是为即将到来的冬天构建预防呼吸适感染的防病屏障。  先说还债。炎炎夏日带来了诘多不适孩子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糕神不振,情绪不宁,致使健康质量下降,发育所受到的消极影响令人吃惊。一份调查资料显示,9月份儿童的血色素普遍低于5月份,身高、体重的增长速度与幅度也处于一年中的最低点。随着
期刊
3岁了,孩子该入园了。你是不是松了一口气呢?孩子终于有人管了……  你这口气松得还不是时候——再好的幼儿园,如果没有家长默契的配合,也很难达到对孩子卓有成效的教育目的。而这家园配合是否真正默契,关键还在于家长对幼儿身心发展特征是否真正了解。从本期开始,陆赵钧鸿博士将有系统地为您介绍3-6岁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帮助您更好地做好家园配合工作,培育出一个健康、快乐、有优良个性的好孩子。    身体   
期刊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长大后具有健康的性观念和性行为,但每个父母都不知道该怎样去教。“怎么说得出口呢?”他们想,“要是有一个这方面的好老师就好了!”  其实,这些家长没有认识到—你自己就是孩子第一任且是最好的性教育老师。别担心自己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知之不多,不能很好地教孩子,因为比性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性榜样的树立。孩子可以了解到许多有关性方面的知识,但他日后照样可以成为一个态度冷漠、情绪忧郁、胆小怕
期刊
场景:  阿雯是我同事的女儿,5岁,皮肤白得要命,活像个安安静静的瓷娃娃。  样子像,性格也像。这天同事跟我聊起了女儿,抱怨说她在幼儿园太斯文了,一点竞争力也没有。  “就连说话都不够人快,慢声细气的,跟她老爸一个样,急死人。”同事跟我说起上个周末去幼儿园接她回家时的事情,好像还在生气。  那天在幼儿园,阿雯跟一个小男孩发生了点矛盾,好像男孩还动了手。下午双方家长都来接孩子,老师便把大家叫到一起,
期刊
女儿像块“橡皮膏”    女儿快1岁了,特别黏我,走开一步她都哇哇大哭,常常搞得我又烦又累。我该怎么办?  湖北襄樊 蔡慧儿    你最好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可试试下面的方法:  做游戏 用手蒙住脸,使她看不见你,然后再把手移开。对于婴儿来讲,这个游戏已经足够形成“妈妈走开后还会回来”的意识;当孩子大一些时可以和她玩“藏猫猫”的游戏,并逐渐延长你躲起来的时间,甚至可以走得远一点,这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