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左旗MS 5.8地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分析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a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4月15日15时39分28.6秒(北京时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发生MS5.8地震,中国地震台网给出该地震的震中位置为39.8°N,106.3°E,震源深度为10km.此次主震后,发生多次余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记录,于当日15时44分33秒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发生M4.0地震(39.8°N,106.3°E).
其他文献
详细了解震源的辐射场对于有效的震源设计和震源波场反褶积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了解气枪理论和操作原理,就有必要研究气枪在水下释放产生的气泡运动。气枪能够在水下释放高压气
传统地面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监测的是观测装置下的视电阻率。在装置一定时,由测区勘探体内介质各点的真电阻率值决定。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及降水等原因,地下介质浅部(地表)的电阻率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地电阻率观测的"年变化",即观测数据一年内有周期性变化。我国大多数地面敷设地电阻率观测台站的年变化值在1%~5%之间,大的可达10%以上,这一变化幅度已远远超过震前地电阻率的1%异常变化值。近年干扰的增多致
以大中城市地震应急综合演练系统设计需求作为切入点,结合大中城市实际地震应急演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模块化设计和软件集成开发,实现演练系统人工虚拟化、智能化,从而提高演
S变换、超限率方法是近年来定点形变资料处理分析的一个新方法,新方法的使用提高了资料的利用率,是提取短临异常方面的新探索.以往观测资料较少,但经过“九五”、“十五”改
为了尽量减少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积极开展地震前兆观测研究,并对地震预测进行探索。自前苏联科学家Gorny等人(1988)发现1984年加兹利地震震前卫星热红外辐射值异常后,震前卫星热红外异常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地震学界和遥感学界共同关心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来探测地震热前兆的有效性毋庸
2013年12月9日,Nature发表题为“火山之下”(Underthevolcano)的文章,指出研究人员常利用地震波来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通过分析不同界面间的地震波波速标定地球内部的温度差和密度
2015年第3期《美国地震学会通报》(BulletinoftheSeismologicalSocietyofAmeerica,BSSA)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地震动与烈度转换方程(GMICEs):全球关系和区域依赖评估”(Groundmotion
浅源地震发生在地球的最上部,即地壳(平均厚度约33km),影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全球其他很多地方的地震多属于此类地震。中源地震发生在50~300km的深度范围内,在全球地震目录中占1/4,
2016年10月17日15时14分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发生MS6.2地震,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中位于(32.8°N,91.9°E),震源深度为9 km。该次地震发生在羌塘块体,震中处在杂多断裂带附近。本文以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E/G热红外亮温产品为数据源,采用小波变换和相对功率谱法对杂多6.2级地震前后热红外异常进行全时空全频段扫描,意在提取和分析热异常随时间推移的演化特征,期望各类特征可为日
2013年国内外地震灾害资料表明,本年度属于人员伤亡人数的轻灾年。同时,设防建筑在地震中受损较小,能够有效地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而非设防建筑则会在地震中造成不可估量的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