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雅石”之铁丸石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i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名称由来与成份:
  
  铁丸石主要成份是含铁质的沙岩。因含有铁质,外表附着一层坚硬的铁褐色外壳及结核状沙岩。因此,凡外表呈铁锈色、含铁质且质地坚硬之石头,赏石者依外形、色泽称为“铁丸石”。
  
  二、产地:
  
  铁丸石依产地可分为山采、溪采、海采三大类:
  1、溪产铁丸石:产于埔里国姓、南投中寮、恒春保力溪、宜兰县寒溪、清水地热、兰阳溪上下游。产量丰富,佳品不多。
  2、山产铁丸石:产于南投、埔里、国姓、中寮等山区。南横桃源、少年溪附近的山沟产量丰富。
  3、海产铁丸石:产于淡水八里海边的东北角一带和枋山海岸。因经海水冲击滚动变得浑圆或为脱壳状,体积不大,可为表达禅意石,但产量不多。
  假日旅游时,可按照采石路线图,去上述采石地点采捡铁丸石。
  
  三、清理方法:
  
  清理铁丸石,须以电动马达加钢刷,加以清理,再以清水清洗两三遍。直到看见清奇灵秀的石肌风貌为止。
  
  四、欣赏方法与价值:
  
  铁丸石,经风化后多呈深褐色或红色,纹理变化多端、质地细密、色泽古朴。极具瘦、皱、漏、透、秀、丑的条件,适于表达具体形象或岩洞型的山水景。铁丸石也可以说是台湾雅石中优雅可亲的石种。
其他文献
泥石自上世纪90年代末发现于哈密南湖乡以南80公里的泥石坑并被开发以来,一直以令人匪夷所思的造型、古朴沉静的颜色、奇幻莫测的图纹以及与紫砂相媲美的包浆,不断受到全国各地玩家的追捧。目前的哈密石市,20公分以上的泥石几乎绝迹,仅几个资深玩家尚有极少数家藏,大多哈密石友都以藏有几方像样的泥石为“炫耀的资本”。外地石友来哈密淘宝觅石,泥石是必选品种,泥石坑自然也成为哈密石友“招待”外地石友的必到之处。 
期刊
橘生淮北则为枳。禅宗是由大乘佛教和本土文化相结合所形成的宗教流派,是中印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混血儿,印度禅学给了它肉身与外形,老庄哲学和魏晋玄学赋予了它骨骼和脏腑。范文澜先生曾说:“禅宗是披天竺式袈裟的魏晋玄学,释迦其表,老庄其实。禅宗思想,是魏晋玄学的再现,至少是受玄学的甚深影响。”  禅宗之“禅”,已不再局限于原来的本义:静虑和思维修。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汉民族文化异质,已成为内涵更广,思想
期刊
和友人聊起自己的夙愿——一个萦绕脑间、挥之不去的家园梦:回归大草原,卜一清静地,两三匹好马,四五间土屋,五六亩田园,七八条牧犬。读书写字养精神,赏石种花度天年。一室图书,不染红尘;满架奇石,不带铜臭。终日只与书香为伴,老死不与俗世往来,优哉游哉,自得其乐……  惜乎不过是书生为境遇所累,试图遁世的乌托邦之想。  既不能出世,不妨寄情木石,读书码字。因为心中浓郁的毡乡情结,很久以来一直在寻找两方奇石
期刊
石头,自地壳裂变产生之后,就被风吹、日晒、沙磨、水蚀,亿年之后,有的有观赏价值,成了天然艺术品。古人米芾见石就拜,史称“米癫”;今人石某卖房购石,可谓“石痴”。但若问“米癫”、“石痴”留下了什么奇石艺术佳作,恐无人知晓。  现在石界有一种观点:“人生在世短短百年,说人在玩石。还不如说人被石玩。”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把石头捡回、清洗、配座(饰)、摆放,要不把玩、联想、自乐;要不买卖、收银、他图。联想
期刊
收藏,收集保存,收聚蓄藏。收藏对象可以是邮票,可以是石头,可以是古董……所以收藏可以是每个人的事。但达到什么程度才能叫“藏家”?代表着收藏领域高端的藏家们,决定着收藏品市场的发展与走向,一代代新老藏家的交替也让收藏市场起起伏伏。关注新藏家,关注石市新动向,把握奇石市场收藏脉博,让我们和专家一起探讨!  为了更深入地探讨“新藏家”的问题,本刊邀请了几位嘉宾坐客本期《对话》栏目,进行讨论。他们是:刘建
期刊
随着赏石文化活动近30年的复苏及近10年来的深入开展,观赏石资源急速地被开发利用,使得有的知名石种已经出现资源萎缩,甚至面临绝产[图1]。在我国东部的某些省区,已经由于资源的后劲不足而感到难于采捡到上品的天然石头了,甚至已面临无地可捡、无石可采的境地;相当一部分优质的传统石种,也只有被迫向原生露头的基岩直接开采后用人工打磨的手段来扩充资源了。观赏化石、观赏矿物也不例外,比如盛产一时的湘西奥陶纪“三
期刊
此积骨沙漠漆状若鸟巢,横横竖竖似用枯枝、泥团搭就,让人在佩服鸟儿为家含辛茹苦地劳动之时,也感叹自然造化的神奇巢中静卧着的两只鸟儿,白色的俏色极其精彩,白上有红,且红色正好在眼睛位置,自然又可爱黄色的圆头圆脑,似乎张着嘴巴嗷嗷待哺,憨态可掬。如此温暖又安宁的组合,仿佛连赏者也有了想家的感觉。
期刊
一方古韵、沉静的嘉陵江彩石,在墨黑的底面上,青绿的凸起占据石面大部分空闻,以品、长颈、蜂腰和阔阔的面板,渲染出一把吉他,微微地斜立着。其面板青绿、幽幽泛光,长长的琴颈直达石顶部,甚至连指板上凸起的品也依稀而出,伴随着隐约的琴弦,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到位,虽是静立着,却已含隐隐跃动之态,似在等你去抚之、奏之。  拥一方奇石,享一曲雅韵,是此石给赏者最好的愉悦。
期刊
一字部分:不分类    仁 心 月 和 空 信 念 泉 悟 忍 清  真 寂 云 道 恕 吼 雅 闲 憩 净 圆  然 悠 慈 昴 梦 禅 翔 静 潮 涛    二字部分:不分类    山云 天池 天险 天梯 天趣 止观  石林 林泉 玉泉 玉霄 幻境 古拙  古朴 古洞 江月 江浪 海滩 松风  松涛 怡然 奇美 奇绝 烟雨 高远  雄伟 寂静 闲寂 清秀 清流 清风  清幽 清雅 风雪 风云 
期刊
石画已风行数十年,这十几年来,经过多少艺术家及专业人士的研发及市场机制的洗炼,才创造出如此精美的产品或艺术品。由于各项技术的提升与结合,石画创作俨然已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从玫瑰石、水石(国画石/水墨石、黄金玫瑰、黄肉蝻等等),琢磨原石或切片依石头条件分类进而创造出石画的各类产品,由于封山封海、地形变迁,石材已不易取得,好的石画也不多见了。  “透光石画”在十几年前的市场上见过几片后就沉寂了下来,因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