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画的特殊技法与运用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su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的是现代中国画的特殊技法与运用。当代中国画坛正处在多方面艺术碰撞之后的融合时期,尤其当代艺术创作者的思维变得更加跳跃,创新精神愈加强烈。在继承"创新"之上创新,但是创新并不代表摒弃历史。回望,很多有成就的画家也曾在他们的时代创新,只不过属于他们的“创新”在今天被我们称为“传统”。
  关键词:特殊技法;传统;创新;继承
  一、传统笔墨技法与运用
  我之前的学习中都是以传统笔墨技法为基础,传统笔墨技法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创作是非常重要的。笔墨技法也分为很多,画家李咏琴的刀画作品《天池》大量运用了刀笔法,把笔毛削成刀片状,常用在点画树丛或者发丝皴;常用在勾画粗线条和点簇树叶、苔藓等的钝笔法,是把笔毛剪去一些,变为钝锋;还有山水画家李江航《富春气象···系列》的秃笔焦墨山水,画风粗旷豪迈,秃笔法就是把毛笔笔头裁切,只留下秃头,常用在点皴等的;还有中国画大家傅抱石的作品《初夏之雾》运用了散锋法,把笔毛散开或者刮成扁锋,这一笔法常用在披麻皴、发丝皴等,散锋也被称为破笔;尤其元以后的文人画家运用较多的聚锋法,是把笔毛刮成尖锋,常用在勾线、点苔和线皴等。干画法不把纸喷湿,直接在干纸上勾画,笔痕较为清晰;还有常用于现代国画创作的艺术语言:湿画法,因为是把纸喷湿再落笔,所以特点是笔痕较为模糊;又如画作《泼墨仙人图》运用大面积的泼墨湿笔画法湿笔法常用在染画,笔上蘸的墨色比较多,是唐代和宋人画山水时常用的笔法,画出山水画中特有的;又有花鸟中树干类肌理表现的枯笔画,笔上蘸的墨色比较少,常用在皴擦点画。
  在用墨方法方面还有:蘸墨法常运用的手法是把笔洗干净,笔尖蘸一点墨,使笔尖处较浓,笔肚处较淡,笔根处是水,一笔下去,浓淡分明,过渡比较自然;混墨法是笔上的不同部位依次蘸上不同墨或色,一笔下去,多色俱全,过渡较为自然,以上两种画法常常用于写意中变现自然过渡;破墨法是用墨破水或水破墨法,又包括干破湿或湿破干,古有张璪画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破墨法。在黄宾虹和龚贤的山水中常常体现的积墨法和常用工笔创作的罩染法也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技法。
  二、现代特殊技法与运用
  在2016年第十届工笔画大展时,我去观摩并学习到了许多传统与现代中国画技法,继承和创新一直是艺术创作中不能避免的问题,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也是画家表达自己的很重要的途径。但是一个进步的画家总是会不断学习,不会守着自己的传统止步不前。参展的很多画家都在自己的创作作品中融入了特殊技法,时代的发展影响了艺术的发展,当代多元化的艺术语言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了艺术创作者绘画研究的突破方向。但是否定中国传统绘画、一味崇尚外来艺术,摒弃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手段和笔墨语言,都不是一个真正的画家所应该采取的方法。有见地的画家都不会排斥外来艺术,甚至他们会利用外来艺术的刺激来带动自身的创新与进步。这些道理就像对于一件衣服的制作和评价。一件真正好的衣服,必须要抛开繁琐的工序才能够成为“皇帝的新装”。如果评价没有繁琐的工序就不能算好的衣服,那变成了儿童的见解。例如,罗聘为袁枚画肖像,袁枚的仆人就认为他画的“不像”,这就是“见与儿童邻”。所以,这位仆人不懂神似,不懂笔墨,不懂意境。虽然过去这些画家对外来艺术所吸取的角度和程度不同,但仍有其可取之处。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等艺术前辈的成果就证明了这一点。而当下的中国画恰恰处在匆匆进步的状态的画种,还在一个很不稳定的状态。现代正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时期,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事物总是在矛盾中不断变化发展,冲击和融合会使中国绘画有更新方向的发展。在当今中国艺术境遇下,也出现了很多成熟的、创新的特殊技法,也是本文主要探讨的现代特殊技法与运用。我将学习到的中国现代创作作品总结如下:
  (一)特殊角度
  《农夫农妇》是特殊角度创作中的代表作,其是当代画家范扬的中国画创作,他的山水创作在取景构图方面采用了西方风景画的方法,基本遵循西方畫面的透视和构图规则,但表现的手法依然运用到了中国画中的传统笔墨技法[1]。范扬是一位在当代中国艺术发展中很有见地与成就的一位画家。在中国传统绘画与外来艺术的激烈碰撞中,用自己“淡定”的态度面对,不会盲目地“邯郸学步”。他始终保持着正确的判断与审美,大量阅读了很多西方优秀的艺术作品。并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将西方艺术元素做了审慎的借鉴与处理。在人物方面,他曾经做过一些工作,将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和西方现实主义的人文关照结合了起来,并提取了现代艺术中的表现主义的某些因素,创作出了一组优秀的中国画创作。范扬最值得我们学习与发扬的除了他对西法宽容的接纳态度,还有能够精准的找到自身能够学习到的特点。体现了画家融汇艺术语言的能力。画家的艺术风格往往要经历许多磨练,慢慢成熟后会有自己的个人艺术风格。范扬的艺术作品总是会表现出自身的风格,对于他自身来说,风格的确立标志着他艺术上的成熟,也标志着他的特殊的艺术角度于当代中国绘画的价值。
  参展第十届工笔大展的画家秦艾作品《望春风》从题材、构图角度创新,以树枝贯穿整个画面,将鹤、豹、鹿、猴互相联系起来,又给予很强的画面氛围。带给我们一些画面形式语言的学习。
  《祥云图》中对传统用色有了很大的挑战,画家张建京首先在色彩的角度,尝试把原来的石青、石绿等颜色颠覆了传统的表现。其次增加了外来艺术中对比色和互补色的运用,使画面表现上有很大差别。颠覆了传统绘画中颜色的运用规则。张建京初期创作的中国山水画作古朴典雅,各个方面都是以传统的创作程序进行。一个成熟的现代画家,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构图的构成性和色彩的表现性是他表现画面特点的两个角度,他完整地继承了中国画传统的绘画技法和审美,而是在其他方面寻找创新的突破点。他在布局方面则学习并运用了外来艺术的构图规则,使画面有了全新的审美体系。在对创作的磨合和创作中他坚持自己的个人艺术特点同时也没有抛弃传统,使得他之后的创作既富有个人艺术特色有保有中国绘画特有的意境美。
  近百年来是中国人物画的多事之秋,也是其大有作为的时代。西方传入的写实理念和中国传统笔墨之间的摩擦推进了中国人物画创作的发展。吴山明不拘于传统人物表现技法,也不拘泥于写实理念带来的造型束缚,从取材、造型、笔墨等诸多方面都有突破,造像写形的写实理念与笔墨语言的发挥之间存在着冲突,这是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由来已久的公案。
其他文献
盛唐是边塞诗的鼎盛时期,作为其代表性人物,王昌龄边塞诗数量不多,但几乎篇篇出彩,他的边塞诗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情感真实,气势雄浑,以景喻情,情景交融,在平凡的主题上跨越时间与空间,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王昌龄边塞诗中的英雄主义情感是通过一系列的英雄人物形象传达出来的,他在自己的边塞诗中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英雄形象。  一、少年游侠  游侠手执利剑,为天下平不平,是民
期刊
摘要:在社会身份中,集体身份的特质强调性别、种族、民族等范畴。在群体中的身份特质中,为之强烈主导的便是确定性情感表达。然而在后人类时代,人类相互间情感表达发生改变,特殊性的群体,伴随着对技术依赖性的推动,赛博格的进阶化,其情感表达方式也随之变化,通过影像作品的展示以此映射大众情感的急速或缓慢的转变。  关键词:后人类;情感表达;群体  一、群体中的情感表达  群体是指一些集聚的人,情感输出以及目标
期刊
摘要:本文以《元白诗笺证稿》为例,探究陈寅恪“诗史互证”方法的运用,主要从“知人论世”的切入视角、“事必究底”的考证方式和“字必究源”的诠释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诗史互证;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  “诗史互证”是陈寅恪的一种重要的文史研究方法,但这并非陈氏的首创,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存在着“以诗为史”的观点。后世学者不断进行各类讨论,至清代钱谦益初步确立了这一方法。而陈寅恪则是对“诗史互证”
期刊
摘要:《西游记》中取经三兄弟出生入死,表面上和睦互助,实际上八戒和沙僧长期对孫悟空存有“嫉妒之心”,如在孙悟空因打白骨精被赶走时不予劝阻,还煽风点火。这种情况存在的外部原因是孙悟空出身乡野、性格招摇、唐僧倚仗和人缘甚好,内部原因则是八戒沙僧存在微妙的不满和嫉妒心理,担心自己的本领被埋没和压制。但三兄弟虽有芥蒂,又彼此依赖互助,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纷乱。  关键词:《西游记》;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嫉
期刊
摘要:《控方证人》这部电影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短篇小说。完美的原著加上改编后的编、导、演,形成强大的逻辑体系。庭审戏最佳,几乎未有思考的空间,全然跟随影片发展。比起那句流传已久的主旋律金句,“就像一个溺水的死人,抓住剃须刀片”,更令我记忆犹新。无知的爱言之凿凿,自行审判处决起来,却也锋利无比。一切细节服务人物,写人物的极致。各条线索汇聚一点,结构美而富有力度。  关键词:细节;雪茄;反转 
期刊
摘要:艺术在当代社会中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虚影,也不再是少数人独享的东西了。它更接近于普遍大众的生活,如今我们只要有一点精神余力想要去了解,各大艺术馆、博物馆、网络资料、书籍资料上面应有尽有。对于观者来说艺术是拿来享受和欣赏的,但对于艺术家来说无论在学习阶段还是后期的创作阶段,不停的重新理解、剖析、诠释、表现艺术是永远不可停止的任务。探寻艺术的同时更是发现自我价值证明自我的过程。本文是作者在学习创
期刊
摘要:本文回想藏族叙事长诗的演进历程,以及探析藏族叙事诗的起源,主要浅谈萨迦与崩智、甘丹頗璋等藏族历史上的三大嬗变时期所流行的叙事诗歌。  关键词:藏族;叙事长诗;演进历程  一、寻找藏族叙事诗的起源  藏族叙事长诗的演进来回想,以前有很多藏族智者的专著亮相大地,可以说数量及质量方面确实有进步。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作家认为藏族叙事长诗的处女作是格萨尔王史诗,也是很多智者把理论性的考擦来决定的。亚理
期刊
摘要:中国的艺术歌曲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流行,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20-40年代是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第一个重要时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研究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历史发展和中国艺术歌曲的特点为论点。通过文章的阐述,对学习中国艺术歌曲的同学有更好的帮助。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艺术特征;历史发展  艺术歌曲的名称起源于18世纪后期,德国起源于19世纪。 鉴于当时欧洲文学的发展已进入
期刊
摘要:延安剪纸文化历史绵长,在时代促进下不断变更,是具有民俗学价值的文化产业。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革命基地建立后,红色文化涌入延安,延安剪纸除自身民俗特质外与革命性和战斗性并存,为物资匮乏的战争时代提供多方面的艺术服务并有力的支持抗日战争的胜利。本文从延安剪纸的艺术特征出发,探究红色剪纸文化的时代特征与革命性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剪纸;红色文化;延安民俗  一、红色延安剪纸文化的艺术特征  中国
期刊
天地无心而有象,春夏秋冬四季,每一季都有不同的物什、不同的风景。或许只是女孩子们喜欢的搭配不同时节的漂亮衣服,或许是玻璃杯里跟随季节转换浸泡的不同口味的花果茶。武汉的桃花醉在春天会提供鲜嫩的小白龙;蜜桃小姐甜品店会在香衫裙影的时节推出诱人的草莓冰激凌蛋糕;到了秋天啊,可以吃到新鲜肥美的螃蟹,稻香村推出的金秋糕点也很不错哦;冬天的时候,一片白茫茫的紫禁城,纯糖稀熬的糖葫芦无疑是一抹最生动的存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