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视角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xjm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调研发现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除了社会的外在因素外,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模糊、课程设置不足、培养方式低效、实践训练缺乏等方面。培养问题的存在与就业难形成正相关关系,因此,要解决就业问题,就必须优化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关键词] 就业;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10-0006-03
  就业问题是整个社会和每位在校生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理论上,硕士研究生经过两到三年的高端学习,应该比本科生更容易就业且就业层次更高。但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两所高校,通过对两校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剖析,来分析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与就业的关系,以窥见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与就业的问题与对策。HK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处在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其高等教育学专业在全国名列前茅。HB是一所省属大学,所处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办学历史与师资力量也相对较为匮乏,其高等教育学专业虽是省级重点专业,但是教育资源仍然捉襟见肘。这两所高校分别代表了我国两类不同等级的高校类型,同时这两所高校的高等教育学专业在同级高校中都属于发展比较好的,在全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一 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及就业现状
  近年来,全国高等教育学点发展迅猛,出现学位点多、在读学生多、指导教师多的繁荣局面。教育学作为一级学科,在它下面的二级学科中,高等教育学的人数所占比例也是最大的。因此,要了解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规模,可以以教育学的统计数据为参考。如图一,教育学招生人数从2008年的14793人,增长到2015年的33612人,年均增长32%。这就意味着,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必然日益严峻。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国有近120多个高等教育学硕士点,在读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超过3000多人,从某种意义上看,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己经从“纯精英”逐步进入了“类大众”阶段。2011年一项对30所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有8所学校认为就业情况“一般”,2所学校认为就业情况总体“较差”。结果凸显了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艰难处境。
  由于种种原因,高等教育学的就业方向有很大的局限性。进高校工作的机会少之又少,因为一般高校现在都只要博士了;进中小学,专业不对口;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竞争的人数非常庞大。令人唏嘘的是,很多跨专业考上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三年学术生涯结束后,不得不去从事自己本科所学专业,用本科文凭去竞争找工作,这不仅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一定意义上更是高等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失败。一位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接受笔者调研时说:“在本科时我的成绩还是不错的,还挺有成就感的,但自从上了研究生,就觉得自己整天在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因为很多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进行了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后发现自己不适合做学术研究,但是学校所设置的课程都是要求学生做出学术论文,这种培养方式可能会对日后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有益,但是并不适合大部分今后不可能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再加上有些导师忙于自己的事务,无暇关注学生的心态和学业情况,因此,很多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很焦虑,却不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做。究其原因,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非常明显的“学术性”倾向。笔者通过调查各校培养方案了解到,大部分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定位都是致力于培养出学科理论知识雄厚、科研能力强的学术型人才。但这种单一的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使得大部分学生无法适应,造成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尴尬境地。
  二 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各高校对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都做了详细的规定,集中反映在各高校的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上。现以HK和HB两校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例,发现其在培养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模糊
  在培养目标上,HK较为具体,主要培养“教育学科教学研究人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高校辅导员及学生事务工作人员和其他”。这样言简意赅的表述,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毕业后所能从事的行业,方向较为明确。相比而言,HB的培养目标较为笼统,对学生在思想道德、学科知识、外语技能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最终培养的是“能够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HB的培养目标与大多数的高校类似,对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去向及可从事的工作性质和岗位没有明确指出,这一点HK做到了,它对所培养的人才进行了明确的定位,这样就给学生一个非常明确的指向。
  (二)课程设置不足
  两所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都设有公共课、学位必修课、学位选修课。两所高校开设的公共课程一样。在学位必修课上,两所高校都开设了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学、中外高等教育史和高等教育管理学,HK还另外开设了教育社会学,HB另外开设了大学课程论和当代教育热点问题研究。在学位选修课上,两所高校都開设的有SPSS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HB还开设了高等教育哲学,HK还开设了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社会学理论与高等教育研究、高等教育政策研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论与方法、国际高等教育认证与评估、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管理的国际比较、院校研究概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题研究、大学教学与教师发展研究。很明显,HK的课程建设更为丰富,尤其是在专业选修课上,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要,也为就业的分流做好了准备。
  通过对这两所高校课程设置的比对,发现HB在课程设置上尤其是在选修课上相对不足,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高等教育学理论知识的视野,也无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当然,HK尽管在课程体系上较为规范,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忽视了高等教育学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属性。高等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纸上得来终觉浅”,不与实践结合,学生的能力就不能得到提高。在就业时,即使有好的就业机会,也会因能力不足而与之失之交臂。   (三)培养方式低效
  HK和HB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都采用导师负责制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发挥导师的力量,又要发挥整个导师组集体培养的优势。每位导师指导1~3名学生,并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的学习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并重的方式,导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督促学生学习。
  两所高校的培养方式有其合理性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虽然强调了导师的作用,但是并未明确提出导师的职责,并且缺少考核检测,从而会导致很多导师的指导流于形式,学生得不到实质性的指导。其次,这种培养方式缺乏对学生业绩的考核,很多学生处于懈怠应付的状态,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四)实践训练缺乏
  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在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实践训练必不可少。但是仔细翻阅这两所高校的培养方案,发现在这个环节上都比较模糊。HK只是提及要有“校外调查及学习、教学实践”,但是具体如何实施、效果的监督检查并未说明。HB提出教学实践是参加本科生的教学一线工作。“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课、辅导、辅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组织课堂讨论等”。虽然HB明确提出了教学实践的要求,但是也存在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有能力给本科生上课吗?这是在拿本科生当“小老鼠”做实验,这既是对本科生的不负责任,也是对硕士研究生的不负责任。况且,很多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方向并非走进一线教学课堂更很少进高校教学课堂,即便进高校也多是做学生管理事务,这样的实践活动的合理性令人质疑。
  三 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优化的思考与建议
  (一)明确培养目标
  当前,从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实际就业情况来看,社会对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岗位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高校大扩招的最初几年,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有很多进入高校做了教学和管理工作。但近年来,高校在招聘教师和科研人员时对学历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很少能进入高校工作,即便有幸进入高校,也多是管理岗位或学工队伍。这就导致大部分高校在培养目标上存在与实际就业的严重错位。
  大多数高校培养的是从事高教理论研究的学术性人才,而就业市场大量需要的是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性人才。当前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对这一需要设定针对性的培养目标,从而导致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高校任何一个部门工作,都几乎完全是生手。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要下大功夫,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既要考虑学生学术水平的提高,更要确保学生实践能力锻炼。虽然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岗位尚未实现专业化,对管理人才并无专业上的特殊要求,但是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人才会具备集中优势,在未来就业时能够直接上岗。
  (二)优化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真正意义在于使研究生通过形成以本学科专业知识为内核,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为外围的多维立体的个性化知识结构以服务于科学研究需要。”[1]从对以上两所高校课程设置分析看来,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理论性课程开设过多,实践性课程几乎没有开设。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学术性的课程体系如何能培养出符合实践性强的人才呢?此外,必修课所占比重过大,选修课比重过小。尤其是HB所代表的这一类高校,受师资力量所限,无法开设足够的选修课供学生自主选择。虽然HK这类高校确实开设了很多选修课,但是其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仅仅局限在了高等教育这一领域,并没有其他学科专业的拓展。诚然,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需要多方面加强本专业课程的学习,但这也将导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思维的局限性就会使得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因为管理岗和学工队伍都是一些實践性非常强的工作领域。因此应适当加强硕士研究生选修课的拓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过程考核
  研究生指导教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非常关键,是培养质量的第一把关人,导师指导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虽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对导师指导工作进行规范跟踪管理,相对较为随意,这样就很难保证研究生得到应有的、充分的、及时的指导。
  因此应该对导师的具体职责、评价与考核的标准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对优秀的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和表扬,对指导效果差、难以满足研究生发展需要的导师实行淘汰制,不断优化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并将此种制度切实落实到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
  与此同时,培养机构应该加强对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过程管理,增加淘汰和分流机制,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早谋求合适的出路。严格中期考核和毕业答辩环节,并且对评价标准从为学术创新转向学术与应用兼顾的价值取向,根据学生的实际就业取向采取多元的毕业评价标准,在美国“‘档案袋’和‘课题研究设计’等实践性强的毕业考核项目正在越来越多地取代传统的学位论文”[2]。我国当下的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该学习美国的做法,以有利于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以求有更为满意的就读需求。
  (四)重视实践训练
  结合HK和HB两类高校对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实习要求来看,主要还是在校内面对本科生进行一线教学。但是,考虑到大多数实际就业的情况,高校应重新思考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训练。
  相比担任本科生教学工作,还不如让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担任本科生的见习辅导员,或者兼而有之,从教学实习和管理实习两方面进行实践训练。教学实习可以参考“导生制”进行,即先跟着实习指导老师观摩学习,然后自行备课,并与实习指导老师不断交流,待时机成熟时尝试进行教学。管理实习就是让其对某个班级进行管理。实习考核从实习指导老师和所带班级的学生两方面进行,确保实习工作的圆满完成。此外,根据就业实际,鼓励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走出校门,多多参与社会实践,增长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都是必要的。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必须要突破传统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出‘象牙塔’式的学校育人环境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3]。当然,学校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四 结语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培养问题的存在与就业难形成正相关关系,因此,要积极重视就业问题,办学改进和优化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为此,有必要重新设计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招生环节,注意招生有一定学校教育实践基础的学生;在培养目标上,更加多元和灵活,允许学生在中期考核的时候分流到专业硕士学位就读;在课程设置上,加大研究方法课、选修课的范围和数量,给学生更为开阔的视野;培养过程更加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度,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衔接;在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对于不同就业取向的学生施以不同的评价标准。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大众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研究生教育规模在迅速膨胀,高层次人才数量急剧膨胀,随之而来的是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必须与毕业生的就业紧密结合起来,虽然不能说培养为就业服务,但没有足够就业质量的人才培养肯定不是成功的。就业不好的专业势必为社会所淘汰,也为学生所厌弃。因此,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要自觉完善适应自我发展的调节机制,对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不断提高培养质量,实现培养与就业的匹配。
  参考文献
  [1]郭雅丽,任永泰,邓华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3):47-50.
  [2]李云鹏.教育博士学位论文的形式与质量标准[J].比较 教育研究,2013(3):28-32.
  [3]陈炼.产学研合作教育:值得关注的人才培养模式[J].现 代大学教育,2001(1):71-73.
其他文献
人们常说辅导员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有的人认为辅导员的工作是“万金油”,做与不做、做多做少、做好做坏都一样。有人认为辅导员的工作是执行学院命令,组织文体活动,检查学生考勤,“盯住”学生,等等。也有人认为辅导员的工作只是简单的劳动,但实际上辅导员的工作不是简单的劳动,不是瞎忙,而是需要好“手艺”才能做好的一项工作,需用“望闻问切”的原则来开展工作,完善这门“手艺”。   曾经认为作为辅导员的我,工作
期刊
针对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党员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能否有效地开展分党校学员的实践教育,在提高党校学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党校学员的党性认识,确保党员质量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开展党员的实践教育,可以丰富党内生活,提高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大学生的服务意识以及模范意识,避免出现“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一 党校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 开展实践教学是增强党员服务意识,树立党员形象的有效途径 
期刊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嘉兴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多年,在整个校企合作中,采用了三种校企合作模式,从而取得了专业在合作中发展、企业在合作中获利、学生在合作中能力提高的三赢结果。   第一种模式:学校提供场地,由企业提供设备和人员长期入驻学校,实现校中厂校企合作教学。   第二种模式:企业提供场地和设备,学生去企业工作实习,实现厂中校校企合作教学。   第三种模式:学校短期提供实验室,企业和
期刊
一 有关研讨式教学的概念   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最开始起源于德国大学,并且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成为了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高等院校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在1977年,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郭汉民教授为了实施发展素质教育,开拓新的方法,决定从外国大胆引进,并且进行了修改和实践,最终形成了一种与中国国情相符合的新的研讨式教学方法。从此之后,中国的许多专家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关注,从各个方面对研讨式教学
期刊
上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杰克·伦敦,在其小说《野性的呼唤》里面,使用极其形象的描绘手法,塑造了一只有着丰富感情和思维,行动极其敏捷的狗,取名巴克。这只人性化的狗在其生长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主人。有自私自利的主人,把巴克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也有通过各种各样残酷暴虐的方式试图驯服它。人们对于巴克的控制以及驯养形象地说明了人类和动物之间的恶劣关系。另一方面,巴克所处的狗的社会内部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欺压
期刊
当前,社会各行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虽然我国高校软件专业毕业生很多,但大部分进入企业后的毕业生主动或被动定位为“码农”,往往因跟不上产业的迅猛发展与技术的快速更新而倍感压力,简单的认为软件行业是“青春饭”行业,进而选择辞职转业;与之相对应的是,许多软件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 甚至不愿聘用毕业生。实际上,企业真正缺少的是能够快速理解软件架构及编码核心思维并能根据新技术、新潮流创新求变的人员,
期刊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1-3]。我国现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646所,超过普通本科高校总数的50%,培养的毕业生占全国非“985”“211”普通本科高校的45%,已经成为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4-5]。由
期刊
现代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以及高校内部广泛关心的问题。如今高校的科研实用性不强,与教学脱离现象很严重。针对这种现象,无论是高校工作者还是理论研究者都应该对科研的性质做一个明确的定位。高校科研的作用并不是弱化教学的功能,而是要为教学服务,是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科研的教育性”界定  我们知道高校科研的特征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教育性、基础性、综合性、自由性。其中,教育性是高校
期刊
一 责任感及社会责任感教育   1 责任及责任感   责任指的是每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对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以及对自己的选择或过失所承受的后果。它是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联系的纽带。责任的核心内涵即其内在的规定性,是外在的社会规范通过个体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转化为信念、意志,进而内化为个体认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责任感也称责任意识或责任心,属于道德情感的一部分,是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和自
期刊
[摘 要]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对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水平和个人发展成就的总体描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要体现实证性、务实性、导向性、标识性和激励性。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应该培养“厚德明法、通情晓理”综合素养突出的创新性应用型基层法治人才。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