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武华的诗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武华
  向武华,1968年出生于湖北武穴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写诗,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选本,主要作品有长诗《栖息之地》《且酩酊》及诗集《流》,现在武穴市物价局工作。
  笼养的树
  安静的滨江公园里,每一棵黄栌
  乌桕、重阳木、杜英、红叶
  石楠、落羽杉、香樟、红枫
  都挂上了一块认领牌
  每一棵树都得到了精心护养
  该施肥时施肥,该喷药时喷药
  长出了疯枝萝蔓时坚决修剪
  每一棵树都长得非常顺眼
  齐整、精致,合乎标准
  不会有钩刺扯到行人的衣裤
  和笼养的鸽子、鹦鹉
  还有铁籠中美女一般的狮子一样
  温和、优雅,容易相处
  我们几乎忘记它们在山里的模样
  历经一场风雨雷电之后
  会疯狂地生长,没有节制地开花结果
  有野蛮的枝藤
  不羁的躯干
  和愤怒的花粉
  好雨
  这样的好雨下下来时
  我们都松了一口气
  在屋檐下摆满木桶、脸盆
  甚至洗脚盆和洗澡盆
  枫杨和棉花呼啦啦地
  倒来倒去横扫一大片
  时不时来一声炸雷
  让走到门口看雨的人
  不由得倒退几步
  大人们都说这雨下的是肥
  孩子们欢呼雀跃
  村前院后的水沟池塘泛滥
  有些鱼游进了稻田
  急冲冲地迎着水头向上飞跃
  这样的好雨下下来
  暴躁的男人也变安静了
  扛着铁锹去湖边挖沟放水
  没有人沉浸于回忆
  她们的日子单调得
  靠这场急雨来冲垮
  河流中漩涡推着漩涡奔腾
  平原上汹涌的旋律和舞蹈
  有人等不住了雨还没有停
  就急着出门
  一只白鹊鸰也是这样
  在稀薄的雨水中疾飞呜叫
  平原上的好雨往往发生在初秋
  自此天气一天天变凉
  雨水泼下的是五彩缤纷的油料
  大地永远硕果累累
  人终将一无所有
  和雨水一样自由落地,赤裸裸四处消散
  包括她们恐惧的抓紧在手的爱
  不再继续把她们拽在空中
  鹀
  一只普通的麻雀或黄眉鸡
  它们的羽毛也是富丽堂皇的
  栗色的斑纹,飞翔时更是
  闪耀着迷雾中钻石的光芒
  只是,我们往往视而不见
  更不相信身边的神异
  在一条船边
  在一条船边钓了一下午的鱼
  码头人烟稀少,粗大生锈的铁链
  一部分浸在水中,一部分镌入泥土
  废船有些倾斜,整个江滩看起来也是倾斜的
  一个下午,除了有船过路,江潮涌动
  江面上布满时间,多得无用
  一只江燕在低处盘旋觅食
  小鳡鱼成群结队,在水面形成颤动的涟漪
  来到江边的人影,都是孤单的,弯曲向上
  渡口
  等船的大多是当地的农民
  他们起得很早,带着水和农具
  坐在三轮车上抽烟
  我算一个另类,用手机拍江水
  和几艘锈烂的废船,一只贴在水面的江燕
  等久了,我有些不耐烦,来回走动
  那些当地的农民,尽管比我等得久
  并无怨言。他们闲聊收成,说到芝麻和玉米
  说到外出打工的孩子
  他们还说到对河的洲上
  好多灰雀,很多果实都啄完了
  原来的气枪都被收缴
  现在到处是雀窠
  江心岛
  准确地说应该是江心洲
  我更喜欢称她为岛
  曾经是很多人的家园
  由于江水决溃淹没
  人们都迁到对岸去啦
  这里变得草长树茂,有些荒芜
  江水退后,人们舍不得这么肥沃之地
  又坐轮渡过来,种黄豆玉米
  尤其是水产品
  都是江里的鱼倒灌进来的
  他们也不投肥饲养,纯天然
  我们过去垂钓时
  主人准备了一桌饭菜
  有江虾、冬瓜烧肉、苦瓜豆豉
  南瓜汤、青辣丝瓜、煎土鸡蛋、炒豇豆
  当然还有红辣椒烧翘嘴和黄颡鱼
  全部是天然无污染的食品
  非常难得,不喝酒的我
  不由也举杯喝了一瓶冰啤
  主人说简陋
  我说全是珍品
  孤岛的东西啊,其他地方都绝迹啦
  回来的船上遇到一个捕脚鱼的
  说也只有这无人的荒岛上
  才有成群结队的野鸭
  草丛中时不时能捡到野鸭蛋
  暴雨来临之前
  空中到处是滑翔呜叫的白鹭
  小草中钻来钻去的小苇鸲
  以及铺天盖地一会儿落到杨树林
  一会儿又落到枫树林的云雀
  在这里,我常常目瞪口呆
  似乎看到了岩石中保留的骨影
  蜡人
  看到一位美了容的女子走过身边,
  有问,好看吗?一张打了蜡的脸
  没有眼袋,没有雀斑,没有皱纹
  能不好看吗?一张打了蜡的脸
  白得放光,僵死得看不到一点生命痕迹
  能好看吗?五十岁之后,我爱的一张脸
  她的眼袋,雀斑,皱纹,我都会爱
  还有她有点疲惫的表情
  这一切都是生活的馈赠,为什么不爱?
  是白头鹎,还是乌鸫
  四点多就醒了
  听乌叫,夏天的晨鸟
  自然比不上春天那么热闹
  稀稀落落的,有两三只
  叫得特别沉闷
  又固执
  是白头鹎,还是乌鸫
  无物可赠
  路上遇到一位乡下的熟人
  近几年他种葡萄,原先他种过西瓜
  今天他上街卖葡萄
  见到我,硬是要送我几串
  我说种葡萄挺不容易的,要给他钱
  他说自家菜园的,要什么钱
  受之有愧啊,我无物可回赠
  聊记一首诗
  献诗
  月季园,记住了三个名字
  一个叫梅朗口红,一个叫绯扇
  一个叫第一夫人。再记住的就是
  月季园旁边的一条溪流
  和她从高空穿向地下的哗哗响声
  镌刻在石缝间的清澈的献诗
  普遍的恩惠
  秋天越来越美
  走在河边田地里的人
  看起来又善良又富有
  棉枝在手掌上划出细小的血痕
  装棉花的布袋,它的系绳
  断了几次,就打了几个结巴
  没有人能掩饰,他刚刚失去父亲
  他在往板车上堆棉花时
  有点吃力,经验也不足
  摇摇晃晃到达家门口
  月亮出来,比棉花更白的光辉
  洒得到处都是。河流停息
  也在接受这普遍的恩惠
其他文献
编者按:本科学校不理想,该同学最终通过“三跨”考入理想大学。  在充分发挥“内力”自省的同时,可以借助“外力”刺激来调节自我的学习态度和方式。一定要记住为你推开窗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  我是黄河科技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久经考虑最终选择“三跨(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考研的方向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下面是我备战考研的“战略”分析,希望能给2021年的考研学子提供一些经验
一  珞珈山上,武汉大学的逸夫楼里面,曾经有三个学  院,西边是历史学院,中间是哲学学院,东边是文学院。  逸夫楼东面就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我常常想,人文  学科,像历史、文学、哲学、政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独特性是什么?  我自己有一些浅显的思考。我觉得这些学科首先在  说话的方式和目标上是不一样的,文学的特点也体现在  这个地方。对于同样一个事件,历史、哲学、文学、
七夕的夜晚,我就是  那个仰望天河的人  多么遗憾,我看不清  有多少只鸟在振翅高飞  看不清鹊桥是否在重建  此刻,我宁愿相信  那些传说,都是真的  在这平凡的人间,我相信  牛郎来过,织女来过  我相信,流火的七月  也流传着万劫不复的爱情  在这平凡的人间,我熟悉  每一座山的高度  每一条河的走向,我甚至熟悉  那些鸟类飞翔的姿势  多么遺憾啊,沿着淡淡的月光  我就是看不到,天河的彼岸
你小巧的手掌  刚好握住了我粗糙的裸脚  你把地板上的碎趾甲  一粒一粒捡起,像是在捡拾  一段天上人間的爱情  午后阳光正好,在太仓  这古老的爱情发源地  浏河塘的流水也是缓慢的  周围的一切都静了下来  窗外,月季安逸的开着  双飞的大雁,正掠过长空  如果再安静一点就更好了  你的呼吸,就能轻易漫过  我的心跳,就能平复我  慢慢潮红的眼睛,在太仓  在这个美好如初的午后  我把这一切,都
柏桦:《南京组诗》,《钟山》2018年第2期  《南京组诗》,让我好生欢喜!  作为一位杰出的抒情诗人,柏桦以对“旧”的怀念和对“旧”的沉湎著名。“唯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应该是柏桦最有名的诗句。根据《柏桦自撰文学年谱》,1988年8月,他结束了自己“荒唐的生活”而“赴南京农业大学教授英文”,1992年“离开南京,返回成都,从事写作”。“甚是快乐”、计约四年的南京生活形成了柏桦相当深刻的“南京情
叶丽隽:《野渡》,《人民文学》2018年第9期  在我的印象中,叶丽隽沉默、内敛,不知确否?  ——是在一次会议上,我与叶丽隽匆匆见过,亦未交谈。但在此前的2013年,《扬子江诗刊》曾经与《文学报》《诗刊》《花城》等报刊搞过一个“六刊一报新世纪诗歌作品联展”,叶丽隽的诗被重点推出,时任主编子川先生嘱我对联展做一个述评,因此我得以较为集中地阅读了叶丽隽,发现她的诗作“生命的俗在与停滞经常会在动的自然
主持人语  这是一首需要沉静阅读的诗,一个阅读者必须有足够的好心境,才能够去领略布罗茨基描述的“夜无处不在”的房间、镜子背后、窗外的雪、比桌布更白和陡峭的屋脊。诚如诗名告诉我们的,这是一个诗人写给另一个数百年前的诗人的挽歌。布罗茨基写下它时只有24岁,还在俄罗斯的大地上游荡。布罗茨基向我们叙述数百年前一个诗人日常生活的场景:墙、床、画像、地毯、烛火、窗帘、玻璃杯和面包,陶盆和平底锅……而这一切,“
下雨的日子,我就想起旧时光  雨声滴答,你可想起徘徊在雨巷之中的小绿伞  你可曾经忘记雨水与红尘反复冲洗的青石板  那些滑亮的星辰,被小手指缠绕过的棉花糖?  雨声滴答,少年满腹惆怅走失在暮色将至的小树林  花手绢淋湿了记忆,日记本在青灯照耀下层层发黄  青丝缠绕的耳尖,风声霍霍,吹乱了一树的桅子香  雨声滴答,三尺之外,半个世界在安静地等我起床  引擎盖上的猫爪印子不见了,湿漉漉的树叶替代了它 
下一位  她有着和她们相同的年纪  她有着和她们相似的经历  她讲自己的故事就像在讲她们的故事  她的父亲母亲  八九十年代的东莞工厂  在啤机和卡位上浪费的爱情  她说,我是他们出租屋里遗落的时光结晶  他们从电子厂到鞋材厂到食品厂  换一个工厂搬一次家  我和他们的距离  是我陪着外婆把青丝数成白发的距离  我长大了。开始了我的打工生活  我站街、站柜台、售票、卖酒  跳槽像换衣服  下班逛酒
迷局  雨季里,故乡是湿漉漉的  斗笠撑起一方晴空  五月的河床打开纽结  鱼儿在浅水层鼓鳃  独木船上,父亲正摇桨迫近  涟漪。开捕的时辰,他撒下罗网。  鱼儿越奔逃,越陷入迷局  沙滩上,母亲弓着腰  一次次清理尼龙网  捡拾落败的鱼  如同捡拾凌乱的心  一条名叫打密的河  让我心绪紊乱  这场战役,走失了一群来自  珠江水系的泪鱼  所见  春昼。八里庄的姿色  掩藏于三十九万平方米的广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