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提高气象观测员对地温观测场松土重要性的认识,基于衢州市本站1970年~2003年每月松土前一日和松土后当日20时地面0厘米温度和地面最高温度记录的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月松土后的地面0厘米温度除9月下降和11月无变化外均较松土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6月升温最明显,秋季(9~11月)变化幅度最小,冬季(12~2月)上升幅度最大;地面最高温度较松土前有明显升高,夏季(6~7月)最为明显,温度变化幅度高达7℃~9℃,秋末冬初(11~12月)变化幅度最小。
关键词:地温观测;土壤松土;观测记录;影响初探
中图分类号: P41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6-21-1
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是气象工作的基础业务,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以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及时、准确地采集、上传相关的原始气象数据,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气象信息、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几代气象人经过多次修改不断完善而编制的,是气象观测工作者工作经验和汗水的结晶,是气象观测工作者的指南,每个气象观测员都必须严格遵照规范规定执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5章15.2.1.(3)指出:裸地表土应保持疏松、平整、无草,雨后造成地表板结时,应及时将表土耙松。必须经常注意地面3支温度表感应部分的安装状态,切实做到一半埋入土中(球部与土壤须密贴),一半露出地面。本文通过对观测场地土壤疏松前后的地温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发现土壤疏松程度对地温观测记录的影响,为提高气象观测员对地温观测场松土重要性的认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970年~2003年每月松土前后20时地面0厘米温度和地面最高温度观测资料来源于衢州市气象局。对每月松土前后地温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地面0厘米温度变化
图1 1970年~2003年各月衢州市地面0厘米温度松土前后平均温度变化幅度图
从1970年~2003年各月衢州市地面0厘米温度松土前后平均温度变化幅度图(详见图1),可以看出,全年各月除9月变化为下降和11月无变化外,其他各月松土后的温度均为上升,其中6月最为明显,高达1.6℃,次之为1月、2月、4月为1.0℃,再次之3月、5月、8月、12月为0.4℃~0.8℃,7月和10月上升幅度相对最小,为0.2℃。显而易见,秋季(9~11月)变化幅度为最小,而冬季(12~2月)上升幅度最大。
2.2 地面最高温度变化
图2 1970年~2003年各月衢州市地面最高温度松土前后平均温度变化幅度图
从1970年~2003年各月衢州市地面最高温度松土前后平均温度变化幅度图(详见图2),可以看出,全年各月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温度变化幅度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其中6月最为明显,高达9.3℃,次之为4月、7月~9月为5.0℃~7.5℃,再次之2月、3月、5月、10月为2.6℃~4.7℃,1月、11月和12月上升幅度相对最小,为0.3℃~1.2℃。显而易见,夏季(6~8月)上升幅度为最大,而冬季(12~2月)上升幅度最小。
3 结语
一是地面温度场土壤疏松与否对地面温度有一定影响,地温场松土前后对地面0厘米温度的影响,6月份影响最大,冬季比其他季节更加明显;二是地面温度场土壤疏松与否对地面最高温度影响较大,特别是夏季影响显著明显,冬季影响相对不明显;三是地面温度场土壤疏松在夏季对地面最高温度影响较大,这可能因为疏松后的土壤储能效果好。由此可见,地面观测业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特别是在夏季按规范要求经常保持土壤疏松,做到雨后板结及时松土,使地面温度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为提供准确的地面温度资料提供良好的客观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85-88.
作者简介:方璐,本科学历,衢州市气象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观测。
关键词:地温观测;土壤松土;观测记录;影响初探
中图分类号: P41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6-21-1
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是气象工作的基础业务,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以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及时、准确地采集、上传相关的原始气象数据,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气象信息、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几代气象人经过多次修改不断完善而编制的,是气象观测工作者工作经验和汗水的结晶,是气象观测工作者的指南,每个气象观测员都必须严格遵照规范规定执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5章15.2.1.(3)指出:裸地表土应保持疏松、平整、无草,雨后造成地表板结时,应及时将表土耙松。必须经常注意地面3支温度表感应部分的安装状态,切实做到一半埋入土中(球部与土壤须密贴),一半露出地面。本文通过对观测场地土壤疏松前后的地温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发现土壤疏松程度对地温观测记录的影响,为提高气象观测员对地温观测场松土重要性的认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970年~2003年每月松土前后20时地面0厘米温度和地面最高温度观测资料来源于衢州市气象局。对每月松土前后地温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地面0厘米温度变化
图1 1970年~2003年各月衢州市地面0厘米温度松土前后平均温度变化幅度图
从1970年~2003年各月衢州市地面0厘米温度松土前后平均温度变化幅度图(详见图1),可以看出,全年各月除9月变化为下降和11月无变化外,其他各月松土后的温度均为上升,其中6月最为明显,高达1.6℃,次之为1月、2月、4月为1.0℃,再次之3月、5月、8月、12月为0.4℃~0.8℃,7月和10月上升幅度相对最小,为0.2℃。显而易见,秋季(9~11月)变化幅度为最小,而冬季(12~2月)上升幅度最大。
2.2 地面最高温度变化
图2 1970年~2003年各月衢州市地面最高温度松土前后平均温度变化幅度图
从1970年~2003年各月衢州市地面最高温度松土前后平均温度变化幅度图(详见图2),可以看出,全年各月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温度变化幅度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其中6月最为明显,高达9.3℃,次之为4月、7月~9月为5.0℃~7.5℃,再次之2月、3月、5月、10月为2.6℃~4.7℃,1月、11月和12月上升幅度相对最小,为0.3℃~1.2℃。显而易见,夏季(6~8月)上升幅度为最大,而冬季(12~2月)上升幅度最小。
3 结语
一是地面温度场土壤疏松与否对地面温度有一定影响,地温场松土前后对地面0厘米温度的影响,6月份影响最大,冬季比其他季节更加明显;二是地面温度场土壤疏松与否对地面最高温度影响较大,特别是夏季影响显著明显,冬季影响相对不明显;三是地面温度场土壤疏松在夏季对地面最高温度影响较大,这可能因为疏松后的土壤储能效果好。由此可见,地面观测业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特别是在夏季按规范要求经常保持土壤疏松,做到雨后板结及时松土,使地面温度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为提供准确的地面温度资料提供良好的客观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85-88.
作者简介:方璐,本科学历,衢州市气象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