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问题研究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旧动能转化背景下,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本文分析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化;农业现代化;问题原因;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中也指出: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现代农业的发展对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分析,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措施和建议,以期对推动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发展的科学选择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然要求。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一方面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增加对农民的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增加對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另一方面必须从强化科技、完善设施、优化结构、转变方式、提高产能等方面入手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二)是充分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现实基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①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新旧动能转化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是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
  (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一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可以说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代农业作为支持;另一方面,现代农业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奠定了物质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二是农业是基础产业,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关系到其他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基础性问题。如果没有农业现代化,只有科技现代化、工业现代化,那么现代化是不全面的;如果没有农业现代化,其他产业的现代化也会受到影响。
  (四)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顺利实施
  农业现代化通过将传统的耕作方式向机械化式、规模经营式的方式转变,通过开展农业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培训,通过将闲散土地发展为成方连片式种植管理经营,通过在育种栽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等环节使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淘汰落后生产技术、机械装备和经营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特色现代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大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二、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旧动能转换不足,产业链条存在短板
  一是产业链不够紧密。我市农业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大个头数量偏少,全市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仅占规模以上总量的12.5%,从而导致带动能力不强,且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与农户和农产品基地大多处于松散型状态,没有完全形成一体化经营格局。
  二是价值链不够高端。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大多从事初级农产品加工,而精深农产品加工企业较少,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全市从事精深农产品加工企业只占规模以上总量的19%。同时,品牌意识不强,有的企业产品无注册商标,有的企业虽有品牌,但不注重推介打造,多局限在本市乃至省内局部区域小有名气,全国知名度不高,难以发挥品牌优势和综合效应。
  三是供应链不够完善。我市多数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信息服务、质量检测手段配套不到位,基本不具备电子结算功能,更缺少现代化的仓储物流、冷链物流等设施,服务功能不强② 。市场内大多数经销商的营销规模小、效率低,缺乏有实力、信誉好、规范化的大批发商、代理商组织,难以形成稳定的、规模化的农产品物流链条。四是信息链不够发达。我们的农业信息化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网络信息体系不连通、孤岛问题较为突出,农业物联网成本较高、用不起用不上的问题较为普遍,农业电商人才匮乏、流通链条不完整的问题较为明显。特别是有的农业干部、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尚未认识到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变革性影响,对数据的共享开放不愿为、不敢为、不会为,这些都将会制约农业信息化的进程。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一是基层农业科技服务机构亟待健全。市、县、乡三级均设有农技推广部门,市、县级相对稳定,但乡以下几乎是空架子。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服务能力较为薄弱,90%的乡镇已放弃农技推广工作,其余10%的乡镇农技人员真正从事农技推广服务的时间不足10%,专业从事科技推广工作的寥寥无几,严重影响了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的实际成效。
  二是基层公益性农技服务队伍极为薄弱。全市“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在编”现象较为突出,据调查,无编制或混岗混编人员占53.7%,高级农艺师仅占3.1%,无职称人员占38.8%,与农学相近学历人员不足20%。大部分基层农业服务机构尚未建立正常的职称晋升机制,普遍存在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广大农技人员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动。
  三是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尚不完善。驻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农业创新成果难以在济南本地实现有效转化,造成农技“产学研”与“科教推”渠道不畅,严重挫伤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在济南开展农技推广的积极性。涉农企业、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多以盈利为目的开展农技推销,公益性推广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对农药、种子、化肥等盈利企业缺乏有效监管。   四是农业科技服务投入不足。主要存在渠道单一、规模偏小、资金分散、集约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近几年济南市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经费只占农业增加值的0.1%左右。直接用于基层农业科技服务应用的专项资金不足,全市90%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办公设施简陋,試验示范场所缺乏,服务手段落后,农技人员大多靠“一张嘴、两条腿”开展工作。近年来通过实施基层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条件建设项目,条件有所改观。
  (三)刚性约束趋紧制约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多地少是我市不可改变的现状实际,全市人均耕地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全市农业从业人员当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7.1%,而妇女劳动力占比则高达47.2%,青壮年农业工作者已出现断层的迹象,农业兼业化倾向相当明显。加之为保障农产品刚性增长需求所形成的“以增产为导向”的生产模式,农业生态环境受损严重,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异常艰巨。
  二是农业面源污染有增无减,农业生态环境日益脆弱。化肥农药投入量大,尤其是蔬菜等高附加值作物化肥用量普遍偏高,氮磷钾比例不够合理,加上科学施肥技术落后,不按规程合理施用,利用率偏低且污染严重。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农残影响严重。近年来,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农膜用量明显增加,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处理手段,农田中废旧残留农膜日益增加。
  三是农产品市场日益开放,竞争性进一步加剧,要求必须配套完备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先进的市场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但我市在这几个方面仍有不足。
  四是近年来农产品生产成本始终处于上升通道,同时进口农产品数量增加且价格明显低于国内,国内库存积压增长,国内农产品生产面临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农业比较效益开始下降,农业的边际效益在逐步地递减。进一步挤占农业利润空间,对加快农民增收步伐造成较大压力,对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促进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补齐产业链条短板
  1.发展“新六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把农业综合体建设作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中心,科学规划15个县级农业综合体,打造以省道248线为中轴线的“新六产”融合示范区。围绕融合示范区,将各级现代农业扶持资金集中向这个区域投放,不断完善生产、加工、销售、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2.加快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完善农业产业链条
  一是加快土地经营流转。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仓储物流、农产品电商、乡村旅游等农村项目纳入设施农用地范围,支持和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参与产业融合。为农业经营方式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集约化、合作化、专业化转变创造良好条件。二是聚焦经营体系升级。建设综合交易市场,构建电商交易体系,做大做强苗、瓜、菜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精深加工、田园旅游等相关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三是聚焦产业链条建设。以打造精品线路、示范片区为重点,全面提升配套产业覆盖率。力争到2020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2000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
  3.抓好“互联网+”这一引擎
  “互联网+农业”是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一场深刻的农业生产力革命。要以促进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建设智慧农业为目标,大力培育“互联网+农业”新业态。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销售环节的示范应用,鼓励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自建或合作等方式,大力发展农业电商平台,推广O2O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销售,力争培植打造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农业电子商务企业,逐步实现“产运销”一体化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格局。积极推动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深化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应用,逐步实现农业资料的数据化、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数据使用的智能化、数据共享的便捷化。
  (二)加强科技创新,增强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1.构建产学研创新体系,强化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统筹协调应用各类农业科技资源,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作用,激发农业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市农科院创新龙头作用,强化合作,借智发力,建设一批农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着力在农作物良种、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增产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提高我市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对接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或博士后流动站,做大做强研发机构;鼓励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入股、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业科技资源依法向企业流动。整合全市农业科技人才,建立市农科院—示范培训中心—示范场—示范村—示范户“五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加快形成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经营主体的农业科技服务新模式,增强科技要素在现代农业生产领域的转化应用。顺应农民职业化发展趋向,加快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证和管理体系,发挥市农民教育培训校区龙头作用,整合全市农民培训教育资源,力争更多的农业从业者持证上岗。
  2.深入搭建创新平台,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一是加快构筑“科技研发平台”,着力凝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立足我市优势产业、优势品类和关键领域,把握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动态与方向,逐步形成以优质高产新品种和轻简化机械化等新技术研发和集成为主要特色的科技研发平台,在安全农产品生产、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关键技术和技术集成规范,为全市绿色农产品生产、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提供科技示范。   二是深入搭建“科技合作平台”,积极构建区域产学研创新体系。深化与驻济高校、科研单位、农技推广部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机制。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分行业加强与对口高校院所开展专题科技合作对接活动,重点强化与我市农业产业关联度高、专业特色强的高校、大院的联系。加强种质资源库项目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并以此为依托集聚高端人才,争取国家、省市重点科技项目,逐步形成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区域产学研创新体系。
  三是做精做强“科技成果示范平台”,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落实市局“科技+”行动计划,通过“科技+园区+企业”、“科技+基地+专合组织”、“科技+专合组织+农户”等模式,试验示范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科技项目,做好科技引领产业的发展。
  四是优化完善“科技服务平台”,开放共享创新资源。以服务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紧密结合科技攻关、示范基地建设,继续扩大科技特派员队伍规模。充分利用好农学会、生物技术学会等学术社团的组织优势和专家智力优势,积极服务政府决策、农民科学素质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扶贫③。积极响应“泉城众创空间”建设,将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活动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以生产实践为舞台、以协同开放为特点的科技创新2.0模式,通过共享研发设备、提供技术咨询、科技孵化等方式帮助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促进我院科技资源的高效运行、有效管理和开放共享。
  3.强化三个支撑,增强科技要素的转化应用
  一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育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围绕农业转型升级、农民持续增收对现代农业科技的需求,着重在学科带头人、领军型人才和技术骨干培养上取得成效,逐步构建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中心、中青年科技骨干为主体、学历及职称结构合理、综合实力较强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
  二是强化考核激励,多元化拓展科研人员晋升渠道。以“课题来源于实践,成果应用于生产,效果在生产中体现,人才在实践中成长”为导向,研究制定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的考核办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能真实反映农业科研人员工作绩效的评价体系,进一步调动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三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涉农企业等共同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信息共享机制,提供高效、快捷和实用的信息服务,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切实增强科技要素在现代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提升服务生产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三)突破刚性约束,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1.打造优势产业布局,突破资源约束
  立足区域资源条件和已有产业基础,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四级网络服务体系,制定落实鼓励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引导土地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形成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省会现代农业产业新布局。以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蔬菜产业功能区为平台,打破县级行政区域界限,宏观上分类制定指导全局性建设的产业布局规划,通过政策引导和方向把控,促进产业要素科学配置、产业布局趋向合理、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微观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农民意愿,进一步放活种养品种、生产类型和经营模式,真正做到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菌则菌、宜茶则茶、宜渔则渔,集中培育主导产业、品牌梯队、产业载体和市场主体。
  2.开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新模式,突破环境约束
  贯彻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的要求,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实行“减肥、控药、洁田、修复、循环”的综合集成技术路线,统筹解决好生态环境受损、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问题,逐步推动农业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路子。
  重点通过用好配方肥、增施有机肥、推广水肥一体化及推行统防统治、落实新型农药补贴、科学精准用药等措施,实现化肥减量、农药零增长。着力推广畜禽规模化养殖、沼气生产、农家肥积造一体化模式,着力将光伏发电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立投入品废弃物收集处理体系和农作物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推动秸秆、畜禽粪便、地膜等农业废弃物化害为利、永续利用。以实现清洁生产为目标,做好农产品产地区域划分,注重开展好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切实解决好设施农业土传病害和土壤改良问题,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水平。
  3.建立现代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突破市场约束
  一是建立现代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升级改造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改进硬件设施和软性环境,构建纵向贯通、横向交织、交易便捷的市场网络,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和均衡供应能力。
  二是加快建設济南市农产品市场监测和分析预警平台,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科学组织营销,规避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积极发展连锁配送、农超对接、电子商务、展会交易等农产品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在车站、机场、高速路服务区等枢纽场所,开辟济南特色农产品专卖店和专卖区,整体推介宣传我市龙头企业品牌农产品,不断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是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会展经济、直销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引导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瞄准动对接融入大市场,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出户出村、走出济南、走向世界。借势互联网蓬勃兴起新趋向,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创业等各领域广泛应用,引领智慧农业加快建设。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产城融合的农村一二三产发展新格局。
  参考文献:
  [1]付跃超:《论现代农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消费导刊》2016年09期.
  [2]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饲料广角,2016年03期.
  [3]闫坤:《济南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现状、问题及建议》,《中国农业信息》,
  2013年10月25日.
  [4]钱堃:《当好"四个中心"建设主力军 全面开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征程》,
  《济南日报》2016年02月19日.
  注释:
  ①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饲料广角》2016年03期.
  ②闫坤:《济南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现状、问题及建议》,《中国农业信息》2013年10月25日.
  ③吴槟槟:《论现阶段如何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民致富之友》2016年12期.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部门已经极为重视农村农业的发展情况,并且制定出了多项扶持政策,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农村农业的整体发展进程。因此,主动经济研究学者纷纷投入到了农村农业工作发展措施的研究当中,并且获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主要就推动农村农业工作发展进程的措施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农村;农业;政府;经济;发展措施  现阶段,随着我国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期刊
摘要:网络的快速发展不断深化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时代特点。同时,网络也给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政治工作,发挥网络在引导主流思潮等方面的阵地作用,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新形势下,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工作实际,创新思维观念和方式方法,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特点;挑战;对策  随着科
期刊
摘要:目前,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图书创作有利于向青少年传播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对青少年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当前,青少年科普图书创作存在科学性和人文性结合不够、创造性不强、趣味性不足、图文设计排版单调等问题。本文借鉴国外优秀科普图书创作经验,探讨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图书创作需要注重科普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以受众为核心、以丰富多彩的科普资源为依托、以内容趣
期刊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临场感以及网络学习行为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影响。根据以往研究,本项研究中的网络学习行为分为三个方面:网络学习时长,网络学习进度,以及网络学习表现。本研究采用了定量的研究方法。192名来自国内某理工院校的大二学生参与了此项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学习时长,网络学习表现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显著影响。而社会临场感和网络学习进度对其英语水平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社会
期刊
摘要: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食品用塑料包装不同类型的特性也各不相同,为确保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我们需要更加全面的认识一下食品用塑料包装。此文主要以食品用塑料包装的检验方法、和质量检验方法的现状和优势进行讨论,针对食品用塑料包装的质量检验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塑料食品包装;质量;检验  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各种设计新颖、方便携带、种类齐全的食品用塑料包装得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科学普及教育的方式,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是增强国家创新能力与国际实力的基础性建设,农业科普信息化需要打破传统农业科普的规则,将新模式与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科普教育中,打造智慧型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科普研究需要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实现,对新疆特色农业产业的科技成果进行研究,实现农业科普资源互通,提高科普教育,带动产业能力。  关键词:农业;科普教育;生态;休闲基地;规划  
期刊
摘要:在中学教育体系中,德育课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微信平台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学德育课教学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实现德育教学的目标。本文介绍了微信平台下进行中学德育课教学的优势,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在中学德育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的优势提出了几点有效应用策略。  关键词:微信平台;中学德育课;教学策略  前言:  通过德育课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优秀思想道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方式的日益多样化,网络购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高中生作为接触网络的群体之一,已成为网络购物群体的一部分,与此同时,高中生也因时间有限、缺少社会阅历、消费防范能力欠缺、维权意识薄弱等原因导致维权受限,正成为网络购物中权益受侵害的对象,因此,高中生“网购”维权问题也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将主要探讨在这种非直接接触式的远程交易模式下,对基于高中生网络购物中的遭遇所折射出的消费陷
期刊
摘要: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竞争也开始变得非常激烈。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在日常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开始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对于企业来说,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不仅是一种日常性的工作,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其不仅与员工的发展有关,也与企业的发展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在现实情况中,企业在职工思想政治的建设过程中,也需要注重融入企业文化。在本文中,就針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期刊
摘要:以三相电路瞬时无功理论为基础,可以得出用于无功补偿的无功电流实时检测方法。无功电流实时检测方法为实现最优化的无功补偿控制奠定了技术基础。  1.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简述  在瞬时无功功率理论体系中,将三相瞬时电压ua,ub,uc和瞬时电流ia,ib,ic分别变换到两相正交的α-β坐标系上,得到两相瞬时电压uα,uβ和瞬时电流iα,iβ,有  在α-β平面上,矢量uα,uβ和iα,iβ的合成旋转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