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115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行知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要求学校课程应以现存的社会生活情境为主要内容。教育就是学生生活本身,学生的课堂生活就是学生的成长。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呢?具体的做法是: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地理知识运用生活化;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中,践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以及“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地理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104-02
  一、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地理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对地理学产生亲切感。例如,在学习"有关建筑物(民居)的朝向"这一知识点时,可从下面的问题入手:①我国古代得寺院和道观均建在深山密林之中,往往背靠青山,前临绿水,被民间认为是"风水宝地"。这是为何呢?②为什么"坐北朝南"的房子冬暖夏凉呢?这两个问题在我们的日产生活中会经常看到、感受得到的。而且,"风水"在大多数学生看来很神秘,很不可思议,到底它跟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们都急切想知道答案,学习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使得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因为生活的地理"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的地理"实",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地理"广",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
  二、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中。从根本上说,学习地理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地理教学时,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并适时地引入课堂,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地理原因。将地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自然科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然科学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自然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自然科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自然科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例如:让同学谈一谈炎炎夏日,走在柏油马路边与林间小路里的感觉;让家住山区的同学说一说夏日白天和夜间站在山顶的感觉;让去过海滨城市的同学谈对气温的感受等等,并引导学生用刚刚学过的热力环流知识去解析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学生比较易于理解和接受。在地理教学中,就应该把教学贴近生活作为一个支撑点,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问题有机地结合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解释、去探究、去发现、去创新,使地理课堂更好地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世界。例如,讲洋流--风海流的成因时,用生活体验创设情景:假如你现在站在公园的小溪边"一阵微风吹过,河面荡起涟漪"水波顺着风向流走了,在公园的美妙回忆中想象一下海风吹过海面海水会作定向流动...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下接受了風海流的成因。在讲解热力环流、高低气压形成时,用自行车轮胎打气过程来讲解高压形成过程,然后把轮胎阀门打开,一股气流快速地往外冲出并发出声音,这个来自生活的体验,形象生动的说明了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又如在讲解海陆热力差异时,可用烧红的铁块与一杯热开水来说明海陆降温的快慢,显得形象直观。
  三、地理知识运用生活化
  地理教学让学生获取关于人类生存环境的知识,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应用,逐步形成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地理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已有地理知识去指导生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由于缺乏某些的科学性认识,常会对相关地理学知识形成错误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要及地更正经验性错误,有利于加强教学效果。例如清晨人们到树林中去,认为那里空气清新,对身体非常有益。根据已学的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指出实际情况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树木虽然能制造氧气,但必须以光照为前提条件。在黑暗中,植物就不能制造氧气,为了维持生命活动,还要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这样,经过一夜的呼吸消耗,使得树林中氧气含量大幅度下降,如果这时到树林中去锻炼,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因此,晨练适宜在旷野中进行,树林中的晨练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在教学中指出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经验性错误,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活品质。
  四、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课程具有实践性,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正确认识来自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加以应用在地理教学中,力求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同步。课堂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能力的主要形式,课外能巩固学生课堂学到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扩大学生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可组织学生到野外观察地形、地质和地貌,观察星象、测量地理经纬度、组织进行气象观测预报、人口调查、土地资源调查、环境污染调查等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使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增长才干,增强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技能,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高中地理教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不仅要教给学生地理学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素养,从而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周代许.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讨[J].地理教学,2012,(12).
  [2]潘竹娟.构建"认知停靠港",实现"有意义学习"[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06).
  作者简介:马世杰,甘肃天水人,大学本科,地理科学专业,方向:师范类地理教育。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呋塞米联合多巴胺微量泵入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Web站点信息资源的构成 ,对图书馆Web站点信息资源的组织、特点以及它的管理与维护进行探讨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osition of information r
【摘要】近几年,我国越来越重视对数学的教育教学,包括在高考的相关政策中已经明显指出要加重数学学科对于考试的所占比例。所以,数学教学尤其值得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在目前数学基础课程内容设计中,就如何加强学社应用数学能力上存在巨大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所以本文在此基础上就来粗浅的探讨一下关于数学基础课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相关问题,以供大家参考和交流。  【关键词】数学;基础课教
【摘要】近年来,网络通识课程不断的深入到高职院校的课堂当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方面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拓展与扩充,让广大学生感受更多名师的风采,在教学模式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能力,但是在课程监管和学习结果的考查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高职院校网络通识课程课堂管理及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进行深度的解读与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学;课堂管理
The theme of Chinese American fiction is always unable to avoid the confusion and choice on account of diversity of ethnic identity. Amy Tan’s novel The Joy Lu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7年11月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可加大单位时间教学容量,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
《春天里的秋天》是巴金在20世纪20-30创造高峰时期写就的一部十分反映时代特征的中长篇小说。他当时处于泉州的社会现实中,并以当时的自己真实的所见所闻而有了所感,于是有了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充分进行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找一些材料易得、装置简单、易于操作、可见度大、直观性强、现象明显、出乎学生意料的实验。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演示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