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河曲丝叶蜂发生概况与防控对策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a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经调查,自2016年来,拉萨市城关区、聂当乡、柳梧新区和堆龙德庆区均发现河曲丝叶蜂危害柳树,发生面积逐年扩大,河曲丝叶蜂逐渐成为拉萨市危害最为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之一。分析了拉萨市河曲丝叶蜂发生的3种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关键词 河曲丝叶蜂;发生概况;防控;对策
  Abstract Through investigation,the willow sawfly Nematus hequensis Xiao feeding leafs on willow trees in Chengguan District,Niedang Township,Liuwu New District and Duilong Deqing District since 2016 in Lhasa has been found,and the willow sawfly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forest pests in Lhasa.This paper analyzed three reasons of the occurrence of Nematus hequensis Xiao in Lhasa,and finally propose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Nematus hequnsis Xiao;General situation;Control;Strategies
  楊、柳树是拉萨市及周边地区造林绿化、防护林及重点区域生态林建设、城镇周边及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1],对确保高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9月,七一农场、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所行道树普遍发生食叶害虫,危害十分严重。柳树叶大部分被取食,有些树冠已呈冬季落叶般光秃,黑色虫粪密布树下。经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室鉴定,该虫为河曲丝叶蜂,属膜翅目(Hymenop)叶蜂科(Tenthredinindae)长角叶蜂亚科(Nematinae),河曲丝叶蜂在拉萨乃至西藏属新发现和新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在拉萨1年发生1代,每年7月中旬开始化蛹,7月底开始羽化,8月初开始孵化,孵化盛期为8月21日至9月2日,孵化末期为9月12日,危害高峰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2]。该虫具有繁殖快、暴发性强的特点。自2016年来,拉萨市杨、柳树河曲丝叶蜂发生面积逐年扩大,河曲丝叶蜂逐渐成为拉萨市危害最为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之一,给全市林业生态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和影响,笔者分析了拉萨市河曲丝叶蜂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与建议。
  1 拉萨市河曲丝叶蜂发生概况
  1.1 河曲丝叶蜂发生区域
  河曲丝叶蜂喜好产卵于柳树,因此幼虫孵化后就近在柳树上取食,柳树被吃光后迁移至附近杨树继续取食。据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植保室调查发现,七一农场柳树有虫株率达90 %以上,虫口密度达每50 cm长枝条有15~30头,甚至有的叶片虫口密度达25头;拉萨市城关区、堆龙德庆区、柳梧新区和经济开发区、曲水县及达孜县和林周县、拉萨市各区及曲水县聂乡和果章均有虫害发生,调查地点平均虫口密度见图1;拉萨市西郊至柳梧大桥沿线虫害严重,许多柳树已经成片被吃光,且已经向杨树上转移;柳梧新区和城关区危害相对较轻,但也呈上升趋势;目前达孜县和林周县城周边尚未发现此虫害。
  1.2 河曲丝叶蜂发展趋势 根据调查结果推测,河曲丝叶蜂以拉萨西郊和曲水聂当乡为河曲丝叶蜂核心发生区逐步向四周扩散。2019年向西已经扩散至曲水聂当乡,向东已经扩散至拉萨城关区,向南已经扩散至柳梧新区(图2)。预计2020年会扩散至曲水县城、达孜县、林周县及贡嘎县。
  2 拉萨市河曲丝叶蜂发生的原因
  2.1 苗木检疫不到位
  随着近年来西藏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活动频率的增加,西藏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愈发频繁。引进苗木监管不到位,植物检疫环节存在把关不严现象,使得人为传播成为西藏林业有害生物迅速扩散蔓延的主要途径。河曲丝叶蜂成为近几年危害拉萨柳树的主要外来有害生物,其发生可能与人为调运苗木有关。
  2.2 气候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暖冬发生频率显著增加,使得西藏的气候条件逐渐适应河曲丝叶蜂的生存;再加之温暖的气候使得树木害虫的自然死亡率日益降低,害虫的繁衍和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给防治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2.3 林木结构单一 拉萨市行道树和绿化树种大多是柳树,有一部分杨树,树种和结构均比较单一,绿化树抗病虫能力弱,河曲丝叶蜂又喜食柳树,导致河曲丝叶蜂发生时,林木受损严重。
  3 拉萨市河曲丝叶蜂防控对策
  3.1 加强检疫 跨区域调运苗木是造成危险性有害生物扩散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3]。西藏拉萨和曲水聂当已成为河曲丝叶蜂发生的重灾区,各县市要加强对外来苗木的检疫管理,对河曲丝叶蜂的传入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广泛宣传河曲丝叶蜂入侵所造成的危害,提高全民防范意识,切实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等[4]。
  建立和完善外来物种管理过程中的责任追究机制,引种(包括区内跨不同生态系统区域的引种)时应把引入外来有害生物的潜在风险成本考虑在内,包括对引进物种的风险评估、验证、监测等费用。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引入外来有害生物,均应承担治理费用和经济赔偿责任。只有这样,引种者才会认真对待物种引进[5]。
  3.2 农业防治
  河曲丝叶蜂的寄主比较单一,建议保护和改造现有的物种和种质资源,并多开发乡土树种进行园林绿化和造林,而不应盲目引种,以混交林代替单一林,降低未来河曲丝叶蜂传播的风险。若需引进树种,则需加强引种后的监管。引进种苗后应进行隔离试种,散开种植后要不断跟踪观察,如发现问题应实时采取有效对策,避免造成大面积危害[6]。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包括利用天敌进行防治,其次是利用生物农药、生物源农药和仿生制剂防治。河曲丝叶蜂天敌卵期有草蛉、七星瓢虫和食蝇类[7];幼虫期有麻雀、喜鹊、蚂蚁和寄生蜂,目前发现的寄生蜂有缺距姬蜂[8],同时积极引进寄生蜂等天敌,抑制河曲丝叶蜂的暴发。在进行化学防治的同时,加强对天敌的保护,如在幼虫期可喷施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微生物源农药,保护天敌,还可用1.2%烟碱-苦参碱乳油1 000倍液。生物农药、生物源农药和仿生制剂的特点是适用于大面积防治作业,优点是功效长,能杀伤害虫,保护天敌,防治效果可达90%,缺点是见效慢。
  3.4 物理防治
  河曲丝叶蜂的物理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黏虫胶防治幼虫法和人工挖除冬蛹法。黏虫胶防治幼虫法:在害虫初发生期(8月初),将黏虫胶在距离地面1 m高度的柳树干上涂刷一圈[9], 形成一个闭合胶环(宽度为8~15 cm)或用宽8~15 cm的胶带距离地面1 m高度的柳树干上缠绕一圈,再把黏虫胶涂在胶带上来诱杀幼虫。人工挖除冬蛹法:落叶后至初冬铲除树冠下及树冠外围2 m范围内杂草集中烧毁,并浅翻表土深15 cm,人工挖茧,消灭越冬蛹,虽然人工挖除冬蛹法需要投入大量人工,施工成本高,但效果显著,除治比较彻底,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防治措施[10]。
  3.5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的优点是见效快,适用于危害面积较大、虫口密度较大的林木,一般只适用于旅游区、母树林、固定标准地和特殊用途林,缺点是易杀伤天敌,造成环境污染[11]。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配合农药增效剂激健进行树冠喷雾,防效能达90%以上。
  4 建议
  (1)由于河曲丝叶蜂成虫迁移、扩散、产卵能力强,幼虫虫口密度大,食量特别大,3~5 d可将柳树吃光,暴发性强,拉萨杨柳树多(树种较单一),易造成大面积危害,对园林景观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建议发生严重区(拉萨西郊和曲水聂当),秋末冬初或初春结合树下土壤管理人工挖茧,消灭越冬虫茧,8月初采用黏虫胶法,阻止老熟幼虫下树结茧,8月20日左右和9月初利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2 000~3 000倍液各防治1~2次,综合物理和化学防治,扭转灾情,阻绝扩散。
  (2)近年来西藏跨省、区内调运苗木相对比较频繁,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风险有所增加,希望有关部门积极组织监测普查,掌握疫情动态,控制疫情,紧紧把握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主动权,多建立几个可疑监测点,每年定期开展有害生物监测,每隔3~5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疫情普查,如发现虫情,应及早报告有关部门,做好防控。
  (3)苗木检疫是防止林木害虫入侵的重要手段,考虑近几年是否将河曲丝叶蜂作为西藏自治区跨省及区内不同生态区林木的补充检疫对象,对由拉萨和曲水聂当等地调出的苗木加强检疫,防治外传。目前的检疫工作过于被动,往往等虫害暴发时才发现,或等虫害暴发时才引起重視,使虫害的防治过于消极被动,清除工作量增大,清除工作达不到相应的效果。且面临新型的病虫害时,往往因为缺乏经验而无法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使病虫害在清除过程中速度缓慢,效果不显著[12]。
  参考文献
  [1]罗怀斌,杨帆.西藏人工造林主要树种选择[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2,31(3):27-29.
  [2]雷雪萍,庞博,卓嘎,等.河曲丝叶蜂在拉萨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J].植物保护,2019,45(1):186-189,233.
  [3]崔永三,赵宇翔,胡学兵.我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现状与防控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2009,28(3):40-42.
  [4]唐晓琴,卢杰.西藏森林病虫害现状及其控制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4):15060-15062.
  [5]祝列克.要重视和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危害[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5(2):3-6.
  [6]巴哈提古丽.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控对策[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1,37(1):58-61.
  [7]白岗栓,杨宝生,井明珠.河曲丝叶蜂的防治方法[J].陕西林业科技,2007(1):44-45.
  [8]党密云,刘艳.河曲丝叶蜂控制性天敌缺距姬蜂记述[J].农业与技术,2016,36(19):59,62.
  [9]冯润怀,高忠刚.河曲丝叶蜂综合防治技术试验[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19):13-15.
  [10]党宏发,杨忠年,杨明琎,等.河曲丝叶蜂在庆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13,32(4):27-29.
  [11]杨春.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措施[J].中国林业,2011(2):47.
  [12]亢利娟.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体系建设工作的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5):102,154.
其他文献
摘 要:汉中是我国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形成了汉中地区独特的种植业生产格局。从分析了汉中地区的种植业生产现状,阐述了汉中市10县1区别具特色的种植业布局,提出了种植业结构调整措施和种植制度的调整,为汉中地区的种植业生产和农业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汉中地区;种植业现状;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 F30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
期刊
摘要: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云南深度贫困区域多集中在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云南农业大学在对深度贫困区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农业科技作为扶贫攻坚的基本方法,根据贫困区域的资源禀赋及贫困人口状况,在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农业产业发展动力、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农业产业生产组织形式、贫困人口受益机制等方面,创新工作方法,构建了契合当地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扶贫体系;
期刊
摘要 运用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8个省(市)的入户调查数据,展开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从多维贫困的视角看,当前农村精准脱贫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扶贫工作的瞄准率相对较低,存在较为严重的漏出问题;其次,发展农村电商能够通过内生赋能机制有效地改善贫困人口的多维贫困状况,但贫困户从事电商时面临诸多特殊的困境,这需要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从而实现“六个精准”;第三,在有效的政策的支持下,发展
期刊
摘要:农业生产托管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新的经营方式。农业生产托管不仅有效解决小农农业粗放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更从整体上、系统性地深刻影响农村、农业与农民;不仅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利于小农业快速步入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新疆农业生产托管发展的特点:起点早,有成效;以多元化的托管服务组织联合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与托管服务;采取半托管为主的服务方式等。新疆农业生产托管未来发展走势是:政府应科学实施农
期刊
摘要:做好农业科技领域的国际化工作,对于加快推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阐述了该院国际合作交流的现状与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升全院国际化水平,助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提出了对策措施。  关键词:国际交往中心;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合作;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21)08-0269-03  doi:10.3
期刊
摘要 [目的]提高生物质秸秆降解速度,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微生物资源。[方法]以黑翅土白蚁菌圃为菌源,采用平板稀释法初筛分离得到降解纤维素的目标菌株,再复筛得到最优菌株FUN-ce4,然后对其进行ITS序列分析鉴定以及酶稳定性研究。[结果]菌株FUN-4归属于栓孔菌属(Trametes)。经对酶活性研究,菌株FUN-4在温度为60 ℃、pH为4、发酵时间为6 d时酶活相对较高;而温度为40 ℃、最适
期刊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主体是北京地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力量,通过对95家合作社进行深度调研发现业务量减少、运营成本高、工资支付压力大是合作社面临的主要困难,合作社探索新业务、新模式的愿望迫切,专业人才不足是瓶颈,项目支持、贷款或资金支持是合作社最迫切需要的扶持方式。后疫情时期,合作社应注重内涵发展,紧跟时代发展,探索经营的新模式、新手段,创新人才管理理念,增强合作社发展的内生力。  关键
期刊
摘要 为筛选防治西瓜根结线虫病害安全高效的防治技术, 对硫酰氟熏蒸剂防治西瓜根结线虫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硫酰氟熏蒸剂50 g/m2处理根结线虫的增长率为-34.39%,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根结线虫的数量。硫酰氟熏蒸剂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达71.78%,显著高于阿维菌素的防效62.10%。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气态熏蒸剂防治西瓜根结线虫的方法,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期刊
摘要:国际科技合作既是共同应对外部挑战的需要,也是助力科学研究发展的有效途径。蜂业是我国传统行业,开展蜂业科技国际合作对蜂业科技创新和蜂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为例,从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国际合作项目、国际人才培养、科研人员出国、国外专家学者来访、国际组织兼职等方面全方位梳理了蜂业国际合作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蜂业;国际合作;科技创新;乡村振兴
期刊
摘要 筛选出防治苹果黄蚜的高效药剂,提出合理的选药策略。采用室内生测的方法比较了13种苹果黄蚜登记药剂、10种果园常用药剂对苹果黄蚜的室内防治效果。结果发现,登记药剂中大部分吡虫啉高浓度处理对苹果黄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除20%吡虫啉乳油(EC)和200 g/L吡虫啉可溶液剂(SL)外,高浓度处理下48 h防效均达90%左右,相同剂量下水分散粒剂(WG)和可湿性粉剂(WP)效果优于悬浮剂(SC)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