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教育一贯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尤其近年来给予中职教育许多优惠扶持政策,使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新型劳动者。然而随着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成为历史必然。作为中职学校最基础的数学教学,应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好教学工作呢?
一、要清醒认识中职发展形势和学生数学学习现状
(一)中职发展形势:就业与升学并存
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性意见》,科学表述了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在培养人才规格要求中增加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揭示了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高要求、多元化特点。
近年对口高职的发展,给部分学生拓宽了通往高职深造的道路,为追求更高层次的学习创造了条件,把包含升学在内的学习能力注入了培养目标中,终结了中职教育是终端教育的观念,把中职教育带进了新的发展时期。
总之,现阶段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基础劳动者和输送高职人才的双重任务。数学,是中职生的基础必修课,又是对口高职考试必考科目,所以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要根据不同培养目标,转变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中职生数学学习现状:存在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
笔者通过近年来教学实践和对部分学生的调查,发现中职生存在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表现在:
1.松弛心理
许多学生认为来职业学校只是为了学技能,数学可有可无,因此对学习数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学习的主动权。
2.急躁心理
部分学生还是想学好数学,以便为对口高职考试做准备。但因基础差,加之初、高中数学内容衔接不够和老师教学风格与方法的转变,使部分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因此表现得相当急躁。
3.自卑心理
自卑,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没上普高,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便认为己不如人而产生自卑心理。还有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尚无效果,便会泄气,也变得自卑起来,学习没有了积极性。
4.重结论心理
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过程,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面讲,少有对数学问题过程的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同学间交流仅是对答案,比分数。从教师面讲,也存在不自觉地忽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忽视解题方法的探索,对学生的评价也只看“结论”评分。这无疑助长了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结论心理,致其智慧得不到启迪,思维方法得不到训练,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我们应努力适应中职发展形势,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一)适应中职发展形势,合理选定教材,区别对待就业和升学
教材是办学基本要素之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条件。学校要严格教材管理,要规范、高效,也要灵活选择。
1.对于以高职升学为目标的专业、班级,可以大胆选用相应教材,做好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的转变。2.对于以就业为目标的专业、班级,可删除部分与本专业毫无关联的内容,这部分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数学是历史性很强的科学,应多选择数学史知识,让学生明白数学发展充满坎坷,以调动学生兴趣。在此基础上,讲解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的知识即可。这点在现行教材(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组编著《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数学》)上有较好体现。
(二)引导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
要达到以上目的,应在把握学生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原则下,做好以下工作:
1.狠抓“三基”
狠抓“三基”,即狠抓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帮助学生体会初、高中数学知识深度、广度的区别,多用“问、想、做、评”的探究式教学方法,鼓励思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发展健全人格。
2.联系实际
联系实际,一是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二是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三是加强实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初步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习兴趣。
3.注重过程
注重过程,一要揭示数学问题的产生过程;二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联系;三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四要对解题思路、方法、规律进行概括总结。
4.讲究方法
讲究方法,一要重视教法研究,利于学生接受,真诚面对学困生;二要重视学法指导,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知识体系,自我检查评定,反思解题过程和技能训练等。
总之,作为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我们要认清当前中职发展形势,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和中职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要清醒认识中职发展形势和学生数学学习现状
(一)中职发展形势:就业与升学并存
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性意见》,科学表述了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在培养人才规格要求中增加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揭示了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高要求、多元化特点。
近年对口高职的发展,给部分学生拓宽了通往高职深造的道路,为追求更高层次的学习创造了条件,把包含升学在内的学习能力注入了培养目标中,终结了中职教育是终端教育的观念,把中职教育带进了新的发展时期。
总之,现阶段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基础劳动者和输送高职人才的双重任务。数学,是中职生的基础必修课,又是对口高职考试必考科目,所以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要根据不同培养目标,转变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中职生数学学习现状:存在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
笔者通过近年来教学实践和对部分学生的调查,发现中职生存在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表现在:
1.松弛心理
许多学生认为来职业学校只是为了学技能,数学可有可无,因此对学习数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学习的主动权。
2.急躁心理
部分学生还是想学好数学,以便为对口高职考试做准备。但因基础差,加之初、高中数学内容衔接不够和老师教学风格与方法的转变,使部分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因此表现得相当急躁。
3.自卑心理
自卑,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没上普高,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便认为己不如人而产生自卑心理。还有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尚无效果,便会泄气,也变得自卑起来,学习没有了积极性。
4.重结论心理
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过程,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面讲,少有对数学问题过程的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同学间交流仅是对答案,比分数。从教师面讲,也存在不自觉地忽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忽视解题方法的探索,对学生的评价也只看“结论”评分。这无疑助长了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结论心理,致其智慧得不到启迪,思维方法得不到训练,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我们应努力适应中职发展形势,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一)适应中职发展形势,合理选定教材,区别对待就业和升学
教材是办学基本要素之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条件。学校要严格教材管理,要规范、高效,也要灵活选择。
1.对于以高职升学为目标的专业、班级,可以大胆选用相应教材,做好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的转变。2.对于以就业为目标的专业、班级,可删除部分与本专业毫无关联的内容,这部分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数学是历史性很强的科学,应多选择数学史知识,让学生明白数学发展充满坎坷,以调动学生兴趣。在此基础上,讲解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的知识即可。这点在现行教材(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组编著《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数学》)上有较好体现。
(二)引导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
要达到以上目的,应在把握学生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原则下,做好以下工作:
1.狠抓“三基”
狠抓“三基”,即狠抓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帮助学生体会初、高中数学知识深度、广度的区别,多用“问、想、做、评”的探究式教学方法,鼓励思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发展健全人格。
2.联系实际
联系实际,一是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二是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三是加强实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初步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习兴趣。
3.注重过程
注重过程,一要揭示数学问题的产生过程;二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联系;三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四要对解题思路、方法、规律进行概括总结。
4.讲究方法
讲究方法,一要重视教法研究,利于学生接受,真诚面对学困生;二要重视学法指导,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知识体系,自我检查评定,反思解题过程和技能训练等。
总之,作为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我们要认清当前中职发展形势,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和中职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