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RT-PCR技术,以根据国外报道的几种双子叶植物的甘油-3-磷酸转酰酶的相对保守的氨基酸序列而设计的简并引物作为扩增引物,从不同抗冷性水稻品种中均扩增到一段约315bp的cD
【机 构】
:
云南大学生物系,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RT-PCR技术,以根据国外报道的几种双子叶植物的甘油-3-磷酸转酰酶的相对保守的氨基酸序列而设计的简并引物作为扩增引物,从不同抗冷性水稻品种中均扩增到一段约315bp的cDNA片段.测序结果表明它们都是编码GPAT的部分cDNA,含有315个核苷酸,编码105个氨基酸.比较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及推导氨基酸序列,发现有一定差异,且抗冷性相差越大的品种间差异越大.抗冷性的差异可能与脯氨酸的替换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高密度、高表达培养重组大肠杆菌TG1/pGEX-hCT,生产重组人降钙素(rhCT).方法和结果:应用NBS BioFlo 3000 型5 L自控发酵罐,采用分批培养和补料分批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技术
用流式光度术研究了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e,HT)诱导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及其转染了bcl-2基因的细胞株HL-60/Bcl-2线粒体膜电势的变化,数据表明线粒体损伤介导了HT诱导
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S-preS1融合基因SA-28插入质粒载体pAO815的EcoR Ⅰ位点中,将其置于Pichia Pastoris酵母AOX1启动子控制下.利用电转化技术,融合基因表达单元连同HIS4基因
简述了蜘蛛抱蛋属的研究历史,着重探讨它的主要器官分类性状的进化趋势,揭示了有关它的性别、花被、花被裂片、雄蕊、雌蕊、柱头、果实、花葶、花梗、叶、根状茎等14个方面的
1995年5月-1996年3月,通过一次(分批)培养实验研究了中肋骨条藻和新月菱形藻部分生化组成和性质随培养介质中硝酸盐和磷酸盐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氮限制条件下,藻体叶绿素a
使用流式细胞计和染色体制片法 ,对栉孔扇贝同一诱导群体的胚胎、D型初期幼虫和 6~7mm稚贝的三倍体率进行了检测 ,结合制片法对非整倍体现象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胚胎阶段检
异色瓢虫幼虫在烟田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并符合负二项分布。聚集原因由环境差异引起。通过 Taylor指数回归式参数确定了在一定精确度水平下的理论抽样数。
The heterop
描述了中国渤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一新种,奥氏微口线虫Tershellingia austenae sp.nov ,奥氏微口线虫与同属相近种马尔代夫微口线虫的区别特征是:体长(前者为770~950μm,后者为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脑胶质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5种细胞因子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结果:介导体液免疫的细胞因子(IL-4、I
结合酶消化和机械分离的方法,探讨一种适用于膜片箝记录的大白鼠海马神经元的急性分离技术.此法分离得到的不同状态的细胞有明显的形态差异,易于在镜下直接分辨.细胞具有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