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胃论中青年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及治疗

来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居民日常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高血压病患病率呈现显著的升高状态,并表现出低龄化、年轻化趋势.高血压病作为慢性病的一种,是目前国内受到大众广泛关注的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也是造成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根据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亦见于“耳鸣”各论中.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病位责之于肝,历代医家治疗时虽有侧重不同,但大多从肝肾入手.然而脾胃作为人体的气血生化之源,同时对气机升降起着枢纽作用,故脾胃调和保证了循环血量充足以及对血液推动有序,从而使血压水平稳定在正常范围内.脾胃气化有司,则五脏得以安和,进而气血调和.文章从中医学角度出发,对中青年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浅析和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基于PBL的对分课堂与SP相结合模式的教学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首先将教学对象120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60人)和实验组(B组,60人),进行理论授课.实践课进行组内分组,将A和B各分成2组,A组(a、b)和B组(a\'、b\'),教学结束后进行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及问卷调查.结果 B组理论考试成绩高于A组,实践技能考核成绩SP组明显高于传统实践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基于PBL的对分课堂与SP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各个方面均有优势(P<0.05).结论
李淑荣教授临床工作40余年,医德高尚,博采众长.临床中擅于问诊,重于辨证,诊宗八纲,性位结合,善于把握疾病的核心病机,提倡肝脾同治、鼻咽同治等.临床中治晕不离葛根,复杂病症经方合用,缺血性中风首重气血.对中医脑病及内科疑难杂症均有发挥.作者跟师多年,尝试对教授宝贵的学术思想和经验进行归纳整理,以飨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