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文本:让言语实践丰富而有效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m888c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运用句式,巧妙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们知道吗?我特别喜欢鸟,猜猜为什么呢?我喜欢燕子,请你们猜猜为什么,用“因为……所以……”来说。
  生1:因为燕子外形漂亮,所以您喜欢它。
  生2:因为燕子是捉害虫的能手,所以您喜欢它。
  师:我喜欢大雁,请用“之所以……是因为……”来说。
  生:您之所以喜欢大雁,是因为大雁飞行时队伍整齐,它们很守纪律。
  师:我喜欢百灵鸟,请用“因此”来说说原因。
  生1:百灵鸟歌声很好听,因此你喜欢它。
  生2:百灵鸟样子好看,声音清脆,因此您喜欢它。
  师:的确,鸟儿不仅外形美,而且能歌善舞,是我们生活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种既胆小又胆大的鸟,它的名字叫——(板书课题:珍珠鸟)
  点评:燕子、大雁和百灵,学生既熟悉,又喜欢,借用表示因果的三种句式,引导学生猜测老师喜欢的原因,能激发学生对鸟儿的喜爱,让他们顺利走进文本,亲近珍珠鸟。
  二、借助句子,准确描述样子
  师:你们见过珍珠鸟吗?(学生摇摇头)我也没有见过。你们能猜到名字的来历吗?珍珠鸟,顾名思义,可能——
  生:可能身上有珍珠一样的小点点。
  师:是的,文中有一段描写小珍珠鸟样子的句子。(出示: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指导读好“球儿”的儿化韵,体会蕴含在其中的喜爱之情)
  师:你们能从这句话中选取有关内容,说说珍珠鸟的样子吗?
  生:珍珠鸟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
  師:谁来帮他纠正一下?
  生:珍珠鸟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有珍珠似的白点。
  师:这就对啦!珍珠鸟,顾名思义,原来它的后背有珍珠似的白点呢!
  师:(出示珍珠鸟图片)同学们,可爱的珍珠鸟来了,请大家跟它打个招呼吧!
  生1:嗨,珍珠鸟,你好!
  生2:欢迎你来到我们班做客。
  生3:你好,但愿我们能成为好朋友!
  师:(做侧耳倾听状)嘘——珍珠鸟说,你们该读课文了。(众笑)下面请大家先读准生字的音,然后朗读课文两遍,努力读正确、读流利。(学生朗读,读后要求同桌轮读课文,互相检查朗读)
  点评:由鸟名猜它的样子,进而引导学生朗读介绍珍珠鸟样子的句子,并运用关键句子描述珍珠鸟的样子。这样引导,能培养学生阅读猜测和验证的能力,提升他们信息提取和运用的能力。
  三、相机安排,进行词语训练
  师:(课件出示:信赖)“信赖”什么意思?能分别组词吗?
  生:信任,依赖。
  师:那么,依赖某一种物品、东西而生活,就叫——(学生说不出,教师出示“赖以生存”并领读)比如驯鹿,只吃北极苔,那么北极苔就是驯鹿赖以生存的植物。
  师:如果说精神没有依赖,感到非常无聊,就叫——(学生说不出,教师出示“百无聊赖”)
  点评:由“信赖”的“赖”引出“赖以生存”“百无聊赖”,两个成语对学生虽比较生疏,而生字学习时着意渗透,由意思引出词语,学生对此就可能产生印象,此后碰到这类词语就不再生疏,甚至能尝试运用。如此引导,可让许多课外的词语成为学生的“私有物”。
  师:(指导写“赖”)大家看这个“赖”字:左右结构,左右同宽,两个点,左边的点小,右边的点大些。请练习写两遍。(学生书写“赖”)课文中说珍珠鸟信赖谁?
  生:珍珠鸟信赖“我”。
  师:好,我们来看这组词语。(出示:神气活现 得意忘形 神气十足)
  师:谁来朗读一下,要能读得神气些。(学生朗读,读得比较神气)
  师:这三个词语都可以描写小珍珠鸟的表现,为什么作者只用“神气十足”呢?(学生一时说不出)
  师:你才考了个第三名,就神气活现起来,要是第一名,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呢!瞧他那得意忘形的样子,切!你喜欢神气活现、得意忘形的人吗?
  生:不喜欢。
  师: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了吗?
  生:这两个词语描写的人或物都不惹人喜欢。
  师:是的,作者那么喜欢小珍珠鸟,当然不会用这两个词语啦!可见词语也是有感情的哟!
  点评:对小学生讲词语的感情色彩,肯定比较玄乎。而让“神气活现、得意忘形、神气十足”在语言环境中呈现,让学生谈看法,如此感性化的句子,学生可谓心领神会。这样,感情色彩就能给学生具体化、形象化。也许,此后这些词语的运用也就不会出错。
  师:(出示:无动于衷 若无其事 不动声色 视而不见)谁来读读这组词语?(指名朗读)
  师:这四个词语都可以用来描写谁的表现?
  生:都可以用来描写作者。
  师:是的。小珍珠鸟跳到我的书桌上,我若无其事;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我无动于衷;它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不动声色。这样描写,内容多具体呀。可作者为什么不用这些词语呢?
  生:从课文题目看,主要写珍珠鸟。如果题目是“我和珍珠鸟”,就可以用了。
  师:说得真好!所以写文章时,不能想到什么写什么,要注意照应题目哦。
  点评:由“无动于衷”引出一组词,并让学生听读这些词语叙述“我”表现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何不写。这不仅是词语的列举积累,而且是中心的表达训练,能让学生明白:在文章中,词语运用、句子表述,都必须指向情感表达的目标,不能信马由缰。
  师:(出示)……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反映)谁来读读句子。(生读句子)   师:这里的“反应”是什么意思?作者为啥不用括号里的“反映”呢?
  生:指作者的态度。
  师:是的。那这个“反映”呢?比如,下课时,班主任老师不在班上,班里发生了特殊的事情,班长立即向班主任反映。什么意思呢?
  生:告诉的意思。
  师:(出示:“反应”是“生物受刺激引起的相应活动”和“事物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的意思。在课文中是指“我”的态度;“反映”是指反映某种精神、某个品质,还指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领导或有关部门)请大家看看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注意区别。(学生默读两个词语的意思)
  师:光说不练假把式。下面老师说句子,你们说填哪个词语。(出示句子)
  1.吃了药,他感到没精神,这是药品的不良( )。
  2.我们去向班主任( )这个情况吧。
  3.这场比赛( )了球员们良好的精神风貌。
  4.球突然飞过来了,守门员( )迅速,纵身一跃,就接住了。
  5.对于学校提出的要求,家长是什么( )呢?(学生都能正确说出答案)
  点评:“反映”与“反应”,学生运用多易混淆。上述片段,由“反应”引出“反映”,并让学生细读词语的意思,领悟意思和用法的不同。进而出示句子,选词填空。如此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一定能较好地把握。
  四、借助词语,概括主要内容
  师:词语学得不错。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练习用几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后引导叙述内容)
  生:朋友送给作者一对珍珠鸟,作者非常爱它们,在笼子上盖了吊兰。后来这对珍珠鸟有了雏儿。小珍珠鸟开始在笼子四周活动,后来胆子大了,便在屋子里飞来飞去,见作者不去伤害它,便跳到桌上,然后又喝作者杯子里的茶,还啄他的笔尖。后来它天天到作者身边玩。一天,它居然趴在作者肩上睡着了。
  师:你讲得很全面。但概括主要内容要讲得简洁些。怎样才能讲得简洁呢?当文章中的人物比较多,我们应该抓主要人物;当故事里的情节比较多的时候,应该抓主要情节。把主要人物做的主要事情讲清楚就够了。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它做了什么事?
  生:小珍珠鸟开始不敢接近作者,后来胆子大了,就到作者身边玩耍了。
  师:这样讲,又太简单了,别人对文中的重点内容難以了解。这样吧,我为你们准备了一组词语——(出示:原先 后来 伤害 居然 甚至 深深感到)请运用这些词语,说说看。(学生练习讲述后指名讲述)
  生:课文主要写小珍珠鸟原先在离我比较远的地方活动,后来慢慢靠近我,见我不去伤害它,居然喝我的茶,啄我的笔尖,甚至趴在我的肩上睡觉。我深深感到,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这样讲,简洁多了。大家再练习说一说。(学生练说)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种语文能力,大家可要多多练习哟!
  点评:上述教学片段,教师先让学生尝试概括内容,并针对过于详细和过于简单的概括提供文中的一组词语,让他们进行概括。这样,能有效地发挥词语提携要点、概括课文的功能,培养学生把握课文精要的能力。
  总评:
  用教材教,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的语言因素,让文本成为言语实践的主要凭借,让课堂成为言语实践的重要平台。上述教学案例在这方面做了有效的探索:
  1.言语实践的目标性。阅读教学中的一切言语实践,都在于促进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这在上述案例中有比较充分的体现。揭示课题,引导学生用因果句式说说对燕子、大雁、百灵鸟的喜爱,既引出了课题,又激发了学生的爱鸟之情,奠定了课文阅读的情感基础。由鸟名揣摩珍珠鸟的样子后,出示有关句子,要学生选择其中的重点句子说说珍珠鸟的样子,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信息的提取和运用能力,让学生清楚地感受珍珠鸟的美丽。至于阅读过程中的词语渗透、比较、运用,既在于促进词语的灵活理解、运用、内化,还在于促进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2.言语实践的随机性。阅读教学的过程,是以文本解读为凭借的系统过程,一切言语实践都是这个过程中重要而必要的环节。因此,随机性自然成了阅读教学中言语实践的必要特征。上述案例中,一系列言语实践都随机地渗透于文本的初步感知、整体把握、深度解读的过程之中:揭示课题前句式训练,诱发爱鸟之情——揭示课题后运用句子,表现鸟的可爱——生字学习后拓展词语,促进词语积累——新词学习后列举比较,领悟感情色彩——词语渗透中运用比较,领悟中心表达——初读课文后运用词语,概括主要内容。上述言语活动,都是随机进行,自然渗透,不露痕迹,体现了言语实践的自然性和整体性。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新课程教学特别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只有确立新的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转变自身角色,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然而,纵观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一线教师的部分课堂教学,可以发现有的老师还没有走出固守、僵硬、包办的教学方式,课堂中仍存在满堂灌的现象。下面结合笔者
期刊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倾听,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开启思维的火花,在获取知识中提升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倾听力”的培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孩子学会倾听,让他们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以及同伴发言的良好习惯。笔者认为,低年级的孩子缺乏注意力,应该更加关注倾听习惯的培养。因此,我在低年级开展了“倾听力”培养策略研究,让孩子思维的种子在课堂中静默生长。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培养估测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
期刊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数学老师问7岁的阿拉乌:“如果我给你一个苹果,语文老师给你一个苹果,体育老师给你一个苹果,你一共有几个苹果?”阿拉乌想了一会儿,十分有把握地回答:“四个!”  数学老师非常沮丧,她原以为这么简单的问题,是不会有人答错的。她想,或许阿拉乌没有听清楚,于是她又缓慢而清楚地重复这个问题,这一次,阿拉乌听得非常认真。听完后,他郑重地扳着手指,将这个问题算了又算,最后有些迟疑不定
期刊
深度学习的课堂,既包括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又包括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深入探讨数学的本质,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或在学习中生成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那么,以问题为驱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同时也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从而理解与掌握所学新知。  一、围绕核心问题,探究概念本质  依据教材内容,挖掘一两个核心问题,并围绕核心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学习中,学生的思维随
期刊
在班级卫生方面,我一度认为,一个好的环境并不在于打扫了多少次,也不在于打扫得多么彻底,而在于保持。  跟同学们讨论如何保持教室卫生的问题,我说: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不要乱扔。我要求他们每人准备一个塑料袋,有了废弃物就装进袋子里,等放学了,再扔进垃圾桶里。  这样一来,情况果然有了好转。  可是,教室的地面上仍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纸屑。于是,我提出新要求:无论是谁,只要发现废弃物都要主动捡起来丢进垃圾
期刊
“认识”徐特,如果从那节“鸡兔同笼”算起,已经有十来年了。  当年在网上研修时,我有幸观摩到徐特执教的“鸡兔同笼”,甚是崇拜。想啊,一节五年级学生都感到烧脑的课,徐特却带着二年级的小学生一起“玩”得入手入心不亦乐乎,怎不敬服!  而今,手捧徐特最新著作《无痕教育数学课堂18例》,在字里行间感受徐特的行云流水、信手拈来、道法自然,在设计、实录、解析、点评之中寻觅无痕之“妙”。如果说示范课的现场观摩会
期刊
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基于教师自身的兴趣与需求,在校本教研中才能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然而,校本教研如果缺乏一种经历式的参与,就难以促成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有效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性需求呢?笔者认为:一要引导教师关注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共同参与确定教研组研究的方向和主题;二要让人人成为研究者,人人有研究主题,实现教研活动的全员参与性;三要积极构建实事求是的教研文化,让教师在实话
期刊
在采访罗蓉老师前,我心里有这样一个疑问:日复一日地课堂教学,千万教师共用着同样的教材,她能在平凡日常的工作中脱颖而出,到底是因为什么?是天赋过人,是机缘巧合,还是另有不为人知的因缘?带着这样一份疑问,我走进了她担任副校长的昆明学院附属经开学校,希望通过探寻她以往的教育经历和心路历程,找到解开我心中疑问的答案。  昆明学院附属经开学校坐落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顺通社区龙辉路,是2017年由昆明学院与昆
期刊
期末成绩出炉了。看看汇总表,班上55人参加考试,参考率、及格率、优秀率达到百分之百,98分35人,一百分只有2人。为什么98分的人这么多,而满分的只有两人?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学生的原始考试卷。原来阅卷老师把第五题“我会查字典”的“戴”字部首“十加戈”和除去部首还有“11”画全部画上“×”。这题跟《云南教育》出的期末模拟考试卷一模一样,复印给学生考后还讲评过。学生的答题跟我讲的一样,怎么会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