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分析了气候平均意义下梅雨前期及期间东亚地区等熵位涡(isentropic potential vorticity,简称IPV)的源区和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梅雨发生前,东亚地区对流层高层经向位涡梯度减弱,
【机 构】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96162部队气象台,国家气候中心
【基金项目】
: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区域气候变化的监测、模拟和影响研究”(2005DFA2094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6CB403604)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7BAC03A01)共同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了气候平均意义下梅雨前期及期间东亚地区等熵位涡(isentropic potential vorticity,简称IPV)的源区和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梅雨发生前,东亚地区对流层高层经向位涡梯度减弱,而后这里的IPV开始向南延伸出高值带,形成“舌区”。同期对流层低层,经向位涡梯度出现反向,与南边位涡梯度大值带形成经向偶极子型并伴随梅雨发生发展。梅雨期40°N,120°E附近对流层顶折叠处有明显的位涡输送和质量交换。用10~90d带通滤波和超前相关追踪IPV异常源区和传播路径发现,34
其他文献
利用1979-2003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探讨夏季(6—8月)200hPa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异常与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研究指出:夏季200hPa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动能加强(
用积分变换法求解了包含地面加热作用的二维不可压缩流体的Boussinesq方程组,得到一组描述地面加热作用激发的局地扰动流场的解析解,主要有垂直风、水平扰动风、扰动气压、扰动
该文介绍了净全辐射表的两种校准方法。使用长短波辐射表组成的净全辐射标准器组,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现用标准净全辐射表和6台气象台站用工作级净全辐射表的灵敏度进行了测试
从风暴演变各阶段物理特征出发,基于多普勒雷达观测的三维反射率因子,定义物理量——单体重力势能。结果表明:单体重力势能是一个能够简洁、客观描述风暴单体整体强度的物理量;利
利用1971-2000年西藏那曲地区平均气温、≥5℃界限温度、降水量以及月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等资料,运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得出最大可能蒸
以位于合肥雷达西南100km的佛子岭闭合流域(1813km^2)及该流域的6个子流域为研究区域,用地面雨量计和雷达-雨量计联合校准两种方法进行流域面雨量计算,将两种方法计算的面雨量分
使用1951-2005年北半球500hPa高度场格点资料、1949-2005年海温场(SST)格点资料,计算与后期热带气旋发生频数的相关系数,分析两个相关场显著相关区的统计特征,进一步分析其天气气
对流云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降水云系,含有丰富的云水资源,是南方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对象。为了研究江淮地区对流云发生发展规律,利用双多普勒雷达反演技术分析了发生在2004年7
利用极端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讨论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的非均匀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集中度与集中期的空间差异并不大;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