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制革污泥土壤中铬的积累、化学形态及其植物有效性

来源 :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e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施用制革污泥土壤中铬的含量和形态、作物中铬积累量的测定,结合小麦幼苗培养试验,对Cr的化学形态与植物有效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污染后2mol/L HCl浸提态Cr的大幅度增长可能是造成作物Cr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当土壤中Cr含量为220mg/kg时,小麦植株达到最大吸收量23.5mg/kg。高浓度Cr投入2种不同土壤时,小麦与水稻茎叶中Cr含量基本一致,而籽粒中含量则随作物种类有较大变化。
其他文献
利用西双版纳雾凉季和干热季热带季节雨林林窗的小气候观测资料,探讨了昼间林窗地表温、气温及下层植物的叶温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分析了叶温与气温和地表温的相互关系指出
处理柠檬酸废水的UASB反应器因所处地区季节气温相差较大,可在中温和高温条件下交替启动运行.反应器在中温条件下启动,串联使用的两级UASB反应器的COD去除率达到77%~86%;当气
在鼓泡塔式(Bubble Columns,BC)和气升式循环(Airlift Loop,AL)生物反应器基础上,于内循环管中加装蜂窝陶瓷载体,开发出蜂窝陶瓷固定化细胞的气升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Internal Airl
通过动态条件挂膜和静态降解曲线比较对丝网、ACOF、聚乙烯多面小球、,炉渣等介质作为气体生物滴滤池生物载体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4种材料都可用作生物载体材料,各材料
研究了CF3Cl-O3体系在253.7nm紫外光照射下所发的O(^1D)与CF3Cl的反应。O(^1D)与CF3Cl的反应最终产物为CF2O、F2、Cl2,并了O(^1D)与CF3Cl的反应机理,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的253.7nm此我作用下,CF3Cl自身不发生解离,同时O(^3P)不与CF3Cl发徨了反庆,此外外加气体对O(^1D)与CF3Cl的
通过对长江上游(四川省)各地、市、州水质及相应地区产业密的分析,以地区水质P’j为自变量,以产业密度G’为因变量,以1+5Pj和lnG’作散点图并进行数学拟合,得到四川省水民产业密度数学模型。
提出了以期望人口核心的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并应用于柴达木盆地水资源承载力的实验研究。用柴达木盆地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计算了人口等承载力指标的预测值,把期望
以lgKOW作为评价指标 ,讨论了C1 8和高分子填充剂 (Oasis)的固相萃取柱对不同物理化学性质农药的适用范围 ,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浓缩低极性到高极性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质的SPE G
分别采用三烷基胺(Alamine 336)和氯化季铵盐(Aliquat 336)为萃取剂,正辛醇为助溶剂,煤油为稀释剂,进行H酸、DSD酸及其工业废水反应萃取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萃取率与溶液的pH值有关,Al
在1993-1997年海河水质监测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了各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和入海通量。结果表明,海河的污染较严重,各断面的水质等级均在IV和V级的水平,主要的污染因子为NH3-N、NO2-N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