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jx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诸如,知识灌输的教学观念仍根深蒂固,阅读教学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语文课堂由“满堂灌”走向“满堂问”;把语文看做纯工具性的学科,重各种阅读技能的操练,轻情感熏陶和审美享受,失去了人文关怀,等等。如何让阅读教学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我认为至少要注意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会处于高度的自觉状态,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设计一些精美的导语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求知欲望,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教师不能放弃。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适当辅之形体语言,就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要灵活多变等。总之,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
  二、渲染气氛,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教师首先要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如学习《春》时让学生回味春天,用语言和画面描绘春天,等等。其次是重反复朗读,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得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再次是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也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不能用标准答案评价。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削弱,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三、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多种形式的阅读,指导正确阅读方法,关注学生基础积累。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必要的积累谈深层次的阅读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一定要关注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默写,也一定要关注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
  学生的阅读不能任学生自由,教师一定要作好指导,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包涵一定的能力层级,教师应避免教学中阅读指导的随意性和零散现象,力求有一定的指导体系,能系统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进行点拨。
  1.感受性阅读。它是阅读能力和方法的基础。读书关键要“读”。“读”了才知道课文中的人物事情理趣,“读”了才能感觉文章作者那颗心,“读”了才能体会文章的含义,将文章读上两三遍,或快读全文,或细读有关段落,或跳读扫描,或吟诵你喜爱的句子……总之,要用“心”钻进去,感受文章的精华。
  2.理解性阅读。它是培养阅读良好品质、提高品位和阅读能力的必经途径。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联系作者或文章主人公的时代前景,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及主人公的形象也是文学性作品理解性阅读的方法之一。理解性阅读着力强调知识的迁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学以致用的阅读途径。
  3.鉴赏性阅读。它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高层次的阅读境界。要真正进人语文的天地,进人“语文”的胜境,就需要鉴赏阅读。鉴赏优美的文学作品,能够从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能够借鉴作者观察社会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及谋篇布局的思路,从而找到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思想的门径,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正因为如此,就要求阅读者将思维的触角深入文章的内涵,将“读”的思维与作者“写”的思维结合在一起,然后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地诵读全文,声情并茂地美读一番,定会热血沸腾起来,思维飘逸起来,获得感悟。
  4.比较性阅读。它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作较为深入的带有创造性成分的阅读。即使是同类文章,其文体或构思或题材的差异也依旧明显,从指导学生不断地分析、咀嚼、鉴赏到以文章中“求同存异”,在“异中求同”中归纳出某些共性,找出规律性的认识,使学生在辨识中学会整体性比较,形成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
  四、阅读教学不全是课堂上的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时间是短暂的,仅仅指望在45分钟的课堂上完成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是,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七到九年级学段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任务量,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有明显的特点:阅读者为需要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他关注的是文章内容而非形式,阅读的过程便是语言能力习得的过程。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在大量的阅读练习中习得的,仅有教师的指导是不够的。实践证明,凡是语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都有课外阅读的习惯。
  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既包含字词教学又包括语法教学。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仅靠课堂40分钟是不行的,需要大量阅读课外书籍,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多读相关课外书籍,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针对高职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本文提出了改革的理念和方法,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不同专业授课的内容应有所侧重,所设计的作业题目应本着实用性的原则,难易适当,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 高职 有机化学 问题 解决方法    一  作为职业院校的老师,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抱怨:我们天天辛辛
摘 要: 我们要明确所在的社会和时代给教师的精确定义: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师最好的发展。而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读书学习,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管理理念,并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关键词: 教师成长 专业素养 管理理念    教师成长,一个新颖又陈旧的话题,一方面,我们是老师,关注自身成长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每每谈及此,总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反思自我发展的道路,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
摘 要: 为了把纷繁复杂的历史问题亦即历史教学内容讲得线索清楚,主次分明,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在备课时,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出发,对教材加以精心剪裁和组织,这是课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步骤之一,更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正确认识重点、难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历史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对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历史
摘 要: 本文对语文教学中提问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启发性、思考性、趣味性等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例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做好提问中的评价工作及教师的提问态度等,通过设计好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达到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提问 语文教学 应用    提问,是教师以问题的形式,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行为方式。
介绍MPC8321芯片及其主要功能结构,并且围绕这款芯片设计了一款智能家居中对智能终端设备(例如空调、冰箱、热水器、电表等)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的监控板。重点详述了硬件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设问题情境,消除思维定势,组织课堂争鸣,培养创新精神,并精心进行课前设计。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改革    为了激活语文课堂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学习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