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体育优质课,不仅能衡量出教师的业务能力,而且能体现集体教学研究成果的价值和意义。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体育优质课呢?
一、有效预设目标
预设目标,要达到有效,必须要求教师在深刻地理解教材、全面地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使之切合于学生的实际和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有能力把体育课的水平目标分散到各个单元目标中,把单元目标分散到各个课时中。
1.吃透课标是关键。体育老师在授课前,应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理清该课程的内容体系,明确各块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及其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避免目标制订中的盲目性。甚至要思索一系列核心问题:对于目标而言,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哪条路是捷径?用什么方法最奏效?
2.目标细化是前提。体育老师制订教学目标,表述应当具体明确和行为化。目标应当包含三个内容:条件(在什么条件下)、内容(做什么)、标准(做到什么程度)。如水平三排球垫球教学目标可这样制订:同伴抛球(条件),能将球垫至(做什么)3米高3米远的同伴手中(标准)。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中,一堂课不需要五个领域目标面面俱到,否则只会陷入形式主义。
二、有效实施目标
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精选教学内容,通过示范、讲解、练习、游戏、比赛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紧紧围绕目标学。
1.教材要精选。目标统领教材,教材为实现目标服务。教材选择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爱好。特别是对竞技项目的教材要会科学地改编,比方说,降低排球网的高度,缩小排球场的面积;接力赛的编排采用男女混合比赛,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方法要优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创法”。要围绕学生的身体练习这一主要手段,开展方法的优化活动。比如,水平二跳远的练习,为了达到“知道要跳得远必须有一定的腾空高度”的目标,可以采用观察法、尝试练习法、辅助练习法等。通过观看优秀运动员的视频,通过学生自己的尝试练习,通过跳过踏跳板前一米处放约30厘米横绳的方法来理解这一知识性目标。
3.过程要简约。只要能达成教学目标,则过程越简约越好。我一直反对那种不切实际的、动用大量人力物力的体育课,因为这些平时根本没办法上。一是组织过程要严密,队伍调动要有序,并尽可能减少教学过程中的队伍调动,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二是要合理准备器材,既够用又能快速有序地得到。
三、要注重备教法和备学法
教法,组织,以及学生的学法是否有突破,是这节优质是否“优质”的关键。
1.设计新颖的教法。
(1)确定课的出发点。教法应遵循认知规律,教师要构思什么时候设疑,什么时候学生带疑练习,什么时候答疑,学生通过什么方法验证。也就是说,教师设计的教法应该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怎样学好这个技术,而不是落脚在教技术这个狭隘的目标上。
(2)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设计教法时,要打破由教师一味地“教”学生机械地“学”这种模式,体现在在教师主导的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学生怎样思考、创造。
(3)体现德育渗透。教书容易育人难。小学四下年级体育教案体育优质课更应该显示它进行思想教育的优势。备教法时应充分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及专教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把德育教育贯穿在整堂课中。
2.构思流畅的组织过程。
要做到组织过程可信、可行,有演示性,就必须做到:(1)明确所教技术的重难点,这样才能围绕重难点设计教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组织过程才显得有张有弛,形散神聚。(2)明确讲解、示范的时机。课前要准备好讲解的语言,示范的时机、方法、位置。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学生的活动方向、队形、位置,以确保自己在作课时调队自然,师生配合协调。(3)明确自己在课堂组织过程中的位置。教师要对自己什么时候该成为中心,什么时候该参与等做到心中有数,调队才有依据,讲解才有效果,组织才更合理。(4)明确教材间的内在联系。各种教材虽然发展的身体素质不同,但有其合理性;运动负荷的大小不同,但有其规律性;运用场地器材方法不同,但有其连贯性,这都是使组织过程流畅、可信的重要因素。
3.学生学法上要有突破。
教师要真正意识到学生才是教与学这个过程中的主体。所以学生的学法不能是一味地模仿、练习、边议边学、自创自练、自控自评。
四、采用幽默式教学方法
幽默,是思想、学识、智慧、灵感的结晶。它多以滑稽、诙谐、逗笑的语言形式,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内涵。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表达一个即使是极为严肃的思想主题,也会令人在轻松、愉快的感受之中领略其中的底蕴。米·斯维特洛夫说:“我一直认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精神的饱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对培养学生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培养兴趣都具有极大的意义。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幽默元素,妙语解疑,学生兴趣倍增,便营造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尤其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时,以幽默的语言来转移学生视线,使课堂教学得以正常开展,即“寓教于乐,寓庄于谐”。例:在练习立定跳远时,在练习的基础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采用“三字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一边做示范,一边讲动作要领:“膝弯曲,用力蹬,双手摆,体前跃,空展体,如燕飞,落地稳,要机智,须果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个接一个,一组接一组,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学生们跳得不亦乐乎。操场上你来我往,其乐融融。
五、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竞争性、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好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要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灵活运用组织方法。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一节课中,教材之间的衔接,传统的调队方法显得机械、死板、单一,且容易出现散乱的状况,而此时教师采用游戏或舞蹈等教法,进行衔接,既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顺利过渡。
一、有效预设目标
预设目标,要达到有效,必须要求教师在深刻地理解教材、全面地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使之切合于学生的实际和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有能力把体育课的水平目标分散到各个单元目标中,把单元目标分散到各个课时中。
1.吃透课标是关键。体育老师在授课前,应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理清该课程的内容体系,明确各块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及其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避免目标制订中的盲目性。甚至要思索一系列核心问题:对于目标而言,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哪条路是捷径?用什么方法最奏效?
2.目标细化是前提。体育老师制订教学目标,表述应当具体明确和行为化。目标应当包含三个内容:条件(在什么条件下)、内容(做什么)、标准(做到什么程度)。如水平三排球垫球教学目标可这样制订:同伴抛球(条件),能将球垫至(做什么)3米高3米远的同伴手中(标准)。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中,一堂课不需要五个领域目标面面俱到,否则只会陷入形式主义。
二、有效实施目标
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精选教学内容,通过示范、讲解、练习、游戏、比赛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紧紧围绕目标学。
1.教材要精选。目标统领教材,教材为实现目标服务。教材选择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爱好。特别是对竞技项目的教材要会科学地改编,比方说,降低排球网的高度,缩小排球场的面积;接力赛的编排采用男女混合比赛,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方法要优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创法”。要围绕学生的身体练习这一主要手段,开展方法的优化活动。比如,水平二跳远的练习,为了达到“知道要跳得远必须有一定的腾空高度”的目标,可以采用观察法、尝试练习法、辅助练习法等。通过观看优秀运动员的视频,通过学生自己的尝试练习,通过跳过踏跳板前一米处放约30厘米横绳的方法来理解这一知识性目标。
3.过程要简约。只要能达成教学目标,则过程越简约越好。我一直反对那种不切实际的、动用大量人力物力的体育课,因为这些平时根本没办法上。一是组织过程要严密,队伍调动要有序,并尽可能减少教学过程中的队伍调动,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二是要合理准备器材,既够用又能快速有序地得到。
三、要注重备教法和备学法
教法,组织,以及学生的学法是否有突破,是这节优质是否“优质”的关键。
1.设计新颖的教法。
(1)确定课的出发点。教法应遵循认知规律,教师要构思什么时候设疑,什么时候学生带疑练习,什么时候答疑,学生通过什么方法验证。也就是说,教师设计的教法应该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怎样学好这个技术,而不是落脚在教技术这个狭隘的目标上。
(2)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设计教法时,要打破由教师一味地“教”学生机械地“学”这种模式,体现在在教师主导的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学生怎样思考、创造。
(3)体现德育渗透。教书容易育人难。小学四下年级体育教案体育优质课更应该显示它进行思想教育的优势。备教法时应充分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及专教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把德育教育贯穿在整堂课中。
2.构思流畅的组织过程。
要做到组织过程可信、可行,有演示性,就必须做到:(1)明确所教技术的重难点,这样才能围绕重难点设计教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组织过程才显得有张有弛,形散神聚。(2)明确讲解、示范的时机。课前要准备好讲解的语言,示范的时机、方法、位置。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学生的活动方向、队形、位置,以确保自己在作课时调队自然,师生配合协调。(3)明确自己在课堂组织过程中的位置。教师要对自己什么时候该成为中心,什么时候该参与等做到心中有数,调队才有依据,讲解才有效果,组织才更合理。(4)明确教材间的内在联系。各种教材虽然发展的身体素质不同,但有其合理性;运动负荷的大小不同,但有其规律性;运用场地器材方法不同,但有其连贯性,这都是使组织过程流畅、可信的重要因素。
3.学生学法上要有突破。
教师要真正意识到学生才是教与学这个过程中的主体。所以学生的学法不能是一味地模仿、练习、边议边学、自创自练、自控自评。
四、采用幽默式教学方法
幽默,是思想、学识、智慧、灵感的结晶。它多以滑稽、诙谐、逗笑的语言形式,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内涵。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表达一个即使是极为严肃的思想主题,也会令人在轻松、愉快的感受之中领略其中的底蕴。米·斯维特洛夫说:“我一直认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精神的饱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对培养学生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培养兴趣都具有极大的意义。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幽默元素,妙语解疑,学生兴趣倍增,便营造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尤其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时,以幽默的语言来转移学生视线,使课堂教学得以正常开展,即“寓教于乐,寓庄于谐”。例:在练习立定跳远时,在练习的基础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采用“三字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一边做示范,一边讲动作要领:“膝弯曲,用力蹬,双手摆,体前跃,空展体,如燕飞,落地稳,要机智,须果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个接一个,一组接一组,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学生们跳得不亦乐乎。操场上你来我往,其乐融融。
五、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竞争性、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好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要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灵活运用组织方法。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一节课中,教材之间的衔接,传统的调队方法显得机械、死板、单一,且容易出现散乱的状况,而此时教师采用游戏或舞蹈等教法,进行衔接,既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顺利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