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微信群朋友圈7大骗局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afoo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信在中老年人群中不断普及,一些隐藏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的骗子也开始盯上中老年人。免费领红包、帮忙砍价、发广告赚佣金……这些活跃在微信、朋友圈中的新骗局您碰到了多少?
  骗局1 礼品免费送
  被骗经历:2018年春节期间,福建厦门的张先生在朋友圈看到一条这样的信息——申明:绝不以任何形式收费,某品牌行李箱做推广,凡今天添加微信,即可免费领取旅行箱(24寸,一人限领取一个),分文不收,先到先得,活动真实有效。张先生按照信息提示添加了对方微信后被告知可以免费领取。随后张先生将自己的地址及电话给对方发过去。3天后,张先生收到了一个包裹,但要求支付50元的邮费。张先生支付了50元邮费后,却得到一个与宣传完全不符的箱子。张先生想要退货,却发现对方地址不详,无法邮寄,只能自认倒霉。
  防骗攻略:骗子以商家搞活动的名义,以免费赠送看似高价值的物品为诱饵,通过领取时需参与者支付快递费、关注微信号、提交隐私信息等条件实施诈骗。面对诸多的“免费送”活动,应时刻警惕其中的陷阱,勿贪一时的便宜;另外,不要轻易相信朋友圈中免费赠送高价物品的信息,在未经确认的情况下,慎用“群发助手”功能群发信息,以免其他人上当;对通过快递领取免费赠送礼品的这种情况,在收到快递后先别付钱,要求先验货,货不对就拒收,直接退回。
  骗局2 免费领红包
  被骗经历:2017年8月,北京63岁的陈唐加入的一个微信群里出现一个链接,标题为“某某(电影名)票房剑指60亿,庆功夜宴,撒钱啦,我刚刷到……”陈唐对电影内容没有太多关注,隐约记得孙子提起过这部电影,加之是红包链接,便放松了警惕,没有多想就点了进去。他点击链接后,手机上出现的并非普通的微信红包页面,而是类似于游戏界面,需通过不断下拉刷新页面来抢红包。单次抢到的红包越多、参与游戏次数越多,赚的钱也越多。
  陈唐参与了两次游戏,抢到了148个红包,累计红包金额为40.96元,页面上还有“玩得越多,奖励越大”等字样。两次游戏后,陈唐选择“不玩了,立即提现”这一选项,但意外的是,这笔钱并不能被直接转到他的微信零钱中,屏幕上“需进一步分享至微信群后才能领取”的提示让他有些疑惑。陈唐又将链接分享至自己所在的另一个微信群,但分享后又接到还需再分享至另两个微信群后才能提现的通知。陈唐将链接分享至3个微信群后发现,领取红包还要下载一款名为“某某商城”的应用。经过进一步查询,陈唐发现这是一款宣传语为“百万红包免费领,收益高达90%”的某贷款融资平台的广告链接,察觉到不对劲,连忙终止了操作。几天后,陈唐得知一个亲戚按照操作在该平台投了1万元,至今不能提现。
  防骗攻略:1.单个红包限额为200元,一旦遇到666元或888元等大额红包链接,需提高警惕;2.不明红包链接,可能带有木马病毒,一旦点击需要输入个人支付信息,立即退出;3.当点击真实红包后,资金将直接进入我们的电子账户,而假红包则会要求用户进一步操作;4.如果涉及需要填写个人资料或进行转发推广,甚至是要求进行下载相关程序才能提现的操作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各类陷阱。
  当遭遇虚假红包骗局时,可选择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举报:1.访问腾讯安全服务平台110.qq.com,点击“我要举报”;2.进入“守护者计划”公众号,点击“反诈骗-诈骗举报”;3.也可进入“腾讯安全反诈骗实验室”公众号,点击“查询举报-举报”。
  骗局3 扫二维码领钱
  被骗经历:今年4月,59岁的长沙微友“梅子”在群里看到一個点击领取福利的二维码,“梅子”点击扫描了二维码,显示可以领取188元的红包大礼,但在随后的链接中再次弹出一个二维码,并显示:只要支付0.01元即可获得188元的红包。“梅子”没多想,立马按照二维码转账过去,结果红包没收到,反而将188元转给了对方,转账后,梅子就被对方拉黑。事后“梅子”了解到,这类二维码红包其实是一张PS的图片,骗子利用PS技术将自己的收款码伪装成红包的页面,一旦用户扫描二维码,就将进入转账步骤。
  防骗指南:目前微信中类似扫二维码领取福利的骗局种类很多,但绝大多数骗局都是通过发送木马链接,要求输入自己的身份信息或银行卡号来骗钱。提醒中老年人在面对涉及个人隐私的链接时一定要警惕,尤其是银行卡密码之类的敏感信息,不要随意输入。
  骗局4 帮朋友砍价
  被骗经历:今年4月,北京郭先生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条帮忙“砍价”购物的链接,上面写着“找朋友砍价,最低0元可以购买苹果X手机”。郭先生当即点击了“砍价”键,留下姓名和电话后,页面显示“你已帮朋友砍了68元!活动时间有限,只要填写信息参与活动,找朋友参与砍价就能零元购手机”。郭先生将链接转发到了朋友圈,并给好友发信息要求帮忙“砍价”。正忙活时,他收到一条信息,通知他的银行卡被划走了600元。“余额一次性被转干净了。好在微信绑定的不是储蓄卡,不然损失更大。我怀疑就是填写的个人信息泄露了。”
  防骗指南:不仅在微信朋友圈,随着手机平台上各类社交应用软件的普及,类似的点赞、砍价推销活动越来越多,有的还涉及虚假宣传甚至诈骗。如果活动奖品难以兑现或内容包含不确定性的承诺甚至没有公布程序,就不要轻易参与,免得被他人利用,此外,也不要随意转发,以免中了不法商家的圈套,自己上当还使更多人受骗。
  骗局5 微信二次认证
  被骗经历:今年5月,湖南湘潭55岁的李娜收到一个用户名为“安全支付管理”发来的信息,“根据网络刑法规定,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由于您的微信账户尚未二次实名认证,即将冻结账号,请点击链接重新认证……”消息还称,如果不进行实名认证,将冻结账户。李娜将信将疑,按照链接的操作,输入银行卡号,将要输密码时,一旁的儿子看到,阻止了她。“后来才知道这是木马链接,可以直接将银行卡里的钱转走。”
  防骗指南:微信客服证实,目前并没有所谓的个人或企业微信账号进行二次实名认证事项。微信实名认证的步骤为:进入钱包→右上角“四宫格”→【支付管理】→【实名认证】完成实名认证。微信群中,陌生人发送的链接、二维码截图、压缩包等一定不要随便点击;安卓系统的微信用户收到后缀名为.apk的文件,一定谨慎点击下载和打开。
  骗局6 发广告赚钱
  被骗经历:今年6月,在亲戚的推荐下,山东高邑王女士加入“书蕣传媒有限公司”的微信群,该公司说给几家视频网络做推广,群友每天在朋友圈转发5条指定的小视频截图给管理员,到晚上就可领工资,管理员会以微信红包的形式给她每天发26元。王女士进群后,缴纳了369元押金成为推广员,当天,管理员转给她5个小视频和一条推广内容,王女士全部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然后截图给管理员。到了晚上,管理员直接退群,承诺的工资一分都没领到。
  防骗指南:此类骗局有较强的诱惑性,骗子通过虚假成交转账截图,骗取受害人信任,实施诈骗。犯罪分子主要的作案载体是微信,嫌疑人和受害人彼此互不见面,而是以微信转账方式进行欺骗诱惑,等你一旦发了高额红包后,对方就会将你直接拉黑。由于是微信操作,涉及金额不大,很难找到嫌疑人,不易维权,中老年人应保持警惕,拒绝贪小便宜。
  骗局7 微信群传销
  被骗经历:今年6月,广东深圳52岁的张海丽被朋友拉进了一个400多人的“物联网精英培训群”。这个群群规很严格:每天早上都要“升旗”“奏国歌”,每个群友都要报到,不允许潜水。群里有很多“讲师”,负责对新人进行“财富培训”,要求新人要多看多学习,并承诺只要进群,就能分到3000原始股,折合人民币9000元。而新人只要在群里踊跃发言,或拉其他的朋友进群,就有机会成为讲师、记录员和管理员,除了能领到3000的原始股外,每个月还能领8000元工资。张海丽拉了两个朋友进群后,“讲师”告诉她,拉满5人才算完成任务,而3000份原始股要等平台上市后才有。此后,张海丽没在群里发言,3天后就被踢出群。而据在群里的朋友称,讲师要求每人缴纳220元手续费,才能拥有获得原始股的资格。
  防骗指南:需邀请更多人入群才可获得利益、必须先交手续费或保证金,这类骗局较易识别,中老年人应对这类骗局时刻保持警醒,别被眼前的暴利所诱惑。
  丽丽荐自《快乐老人报》
其他文献
阿联酋的宜家进行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开始时并不起眼,但实验的结果,却震惊了全世界。  这件事发生在阿联酋宜家。他们在自己店里挑了两株长得差不多的植物盆栽。将植物盆栽套上透明罩子,放在GEMS校园里。每天给他们施一样的肥,浇一样的水、晒太阳也是同进同出。左边那盆上写着“这株植物被霸凌”,右边则是“这株植物被褒奖”。  植物怎么个霸凌法?所谓的霸凌,就是对它进行“语言攻击”。他们找了很多学生,提前录好
期刊
前些天电视中有一则新闻:一个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工作。可是,他总是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任务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两年了,儿子心安理得地赋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打游戏,要么用妈妈不多的工资去社会上消遣时日。对于妈妈的指责,他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这个新闻播出后,很多家长陷入了沉思,自己家里
期刊
面积不大,24小时营业,寒冷的冬夜可以吃到热乎乎的关东煮,便利店不仅给都市带来便利的生活,还成为中国零售业中的一抹“暖色”。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底,62家便利店企业合计门店数量达到了8.3万家,2016年中国便利店市场规模也将达到1000亿元。  应该说,便利店的发展是社区商业和零售业发展的体现,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史。便利店这一舶来品在扎根中国的过程
期刊
姜是助阳之品,自古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的说法,姜还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通经络的作用,因此,被用于男性保健,可起到助阳的作用,对肾虚阳痿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孔子活了73岁,这个年龄在春秋时期绝对算是高寿。这和孔子健康的饮食观和卫生习惯是分不开的。其中就有姜的功劳。《论语》记载孔子说过:“不撤姜食,不多食。”每次吃饭,他都要吃姜,但是每顿都不多吃。  苏轼任职杭州太守时,去净慈寺游玩,拜见寺内住
期刊
美国加州大学一项研究显示:上网时间与个人收入有关。收入越多,上网时间越少。年收入在2.5~3.5万美元之间的家庭,比年收入在10万美元左右的家庭,每周上网时间要多92分钟。  研究人员分析,低收入家庭享受到高质量休闲活动(如健身或旅游)的机会更少,所以会把更多时间用在成本更低、使用更方便的上网上。相比之下,高收入人群在工作之外,更愿意参加娱乐活动,如郊游、外出旅行或外出就餐。  研究发现,无论财富
期刊
1.在你还没有足够强大、足够优秀时,先别花太多宝贵的时间去社交,多花点儿时间读书、提高专业技能。放弃那些无用的社交,提升自己,你的世界才能更大。  2.眼睛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是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场的是大商人。同样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结果也不同。  3.对人诚恳,做事负责,多结善缘,自然多得人的帮助。淡泊明志,随遇而安,没有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许多失意之苦。  4.保持低调,才能避
期刊
王大夫,给你一万块,你能给狗整容吗?   短路  刘能與赵四上山采蘑菇,刘能说颜色鲜艳的有毒,不能吃。赵四说先给狗吃,看看有事没。结果狗吃了没事,摇头摆尾出去玩了。他俩一看没事,就全吃了。赵四出去转了一圈,回来说:“亲家,狗死了。”刘能吓坏了,赶紧把准备好的肥皂水大粪水灌下去,吐得死去活来。缓过来以后问赵四:“狗死得惨不?”赵四说:“死得老惨了,一出门就让大卡车轧死了!”  手机信息回复  山姆给
期刊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取得了任何国家都无法企及的成就:帮助数亿人民摆脱了贫困和疾病,还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实现了经济现代化。  现在对中国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时代。当你们步入社会时,恰逢中国崛起,成为全球发展和创新的中心。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中国,关注你们这些天之骄子。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在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我相信这些领域能够给你们提供大好机会,充分运用你们的知识,发挥你们的热
期刊
一项调查显示,面对不同环境,孩子们都渴望被当成一个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装东西的“瓶子”。借助大数据分析去懂得孩子们的内心,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老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  渴望成为集体中有用的人  在学校里,最让你自豪的事情是什么?  很久以來,学习成绩一直被当作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硬指标”。“当学生的,首先就得学习好。”这是很多成年人常有的看法。但在孩子们眼中,最让他们感到
期刊
英剧《唐顿庄园》讲述了20世纪初英国上流社会的人间百态。剧中一位孤傲的贵族女子从未听过“周末”这个词,因为她每天都有足够的闲暇时光。相比之下,穷人则总是埋头苦干。  经济史学家汉斯·约阿希姆·沃斯表示,1800年,英国工人平均每周要工作64小时。他说:“在19世纪,判断一个人是穷还是富,只需看他的工作时间就可以了。”  但在如今发达的经济体中,情况已发生了变化。  1965年,拥有大学学历的人(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