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预重整之程序构建

来源 :长白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jia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重整制度有利于企业债务重组与破产重整程序的高效衔接,我国近年相关政策性文件亦强调要积极探索建立预重整制度.从目前各地法院的司法实践来看,因缺少预重整的基本理论共识,各地法院在适用预重整程序方面做法各异,有必要总结我国各地法院的预重整经验,构建起统一且适合我国的预重整程序规范.预重整程序的构建需以预重整的内涵、性质及形式等理论问题为其逻辑前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预重整的形式应采取庭内预重整,明确预重整的强制性效力,同时构建起以法院为主导的预重整程序,包括预重整的启动、临时管理人的产生、预重整方案的制定和法院的审查受理等.预重整制度在我国确立与发展,不仅需要借鉴域外预重整的制度规范和先进理念,更需要根据我国的现实环境进行培育,需要我国立法、司法与理论界的积极推动以及政府、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有效互动.
其他文献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应从五重维度澄明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提性、基础性认识.一是从实践维度定位意识形态建设的逻辑起点;二是从相对独立维度深化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认知;三是从总体维度厘清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路径;四是从阶级维度明确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旨归;五是从批判维度解析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要求.从整体上系统把握这五重维度,对深刻明晰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保障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前进方向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运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推进“智慧党建”的要求.虽然相关实践活动得以积极开展,但目前对于大数据技术运用嵌入“智慧党建”的底层逻辑和发展图景还缺乏更清晰的认识.“智慧党建”的规定性要求与主要趋向应集中体现于蓄力智能创新、强化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建设、运用新兴技术及建设系统体系诸方面.相关底层逻辑应聚焦于增强“智慧党建”的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科学性及安全性等方面.相关发展图景应围绕着在“智慧党建”中不断强化政治统领作用、推动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组织活动的质与效、
话语总是承载着思想和观念存在,并由此体现意识形态色彩.意识形态以话语活动的方式得以输出和传播,并达致其社会功能及价值目标的实现.将话语活动诸要素放置于生态学视角考量,其具有平衡性、竞争性及规则性之品性.新时代话语生态面临新兴话语模式的融入,并已显现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和影响,理应做出正视和回应.以话语生态的品性为建构基点,从话语自身、话语主体、话语场域等方面给予审视和重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良好运化和强大引领力、凝聚力的发挥,从而不断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意
目前,学界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研究已较为全面和深入,但为更好地担负起解疑释惑、激浊扬清的学术责任,仍需秉持科学态度注意解决研究中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对社会思潮的研究不能简单化.在廓清理论旨趣的基础上,应着重对错误思想进行实质性批判;在批判错误思想的同时,应充分肯定正确思想的借鉴意义;在影响对象的群体性选择上,除大学生群体外还应兼顾其他群体.二是要敢于正视社会思潮萌发所反映的现实问题.这些思潮在当代中国的滋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群体利益诉求表达问题,以及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三
作为表述组织内部复杂性不断增强状态下,技术和效率并没有真正得到提升,只是徒耗社会资源的现象,“内卷化”现象已然从学术界扩展至舆论圈并呈现“泛内卷化”的态势,似乎社会上一切过度竞争现象都能用“内卷化”来阐述.揭示“内卷化”现象本质,纾解“内卷化”现象问题,对其进行科学把握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域下的“内卷化”现象,缘起于价值规律中的供需不平衡,它以目标转换现象、劳动竞争现象、运转循环现象、状态锁定现象四种形式得以呈现,并大致经历了简单商品生产时期的价值形式、资本主义生产
“网络舆论审判”作为国家机器缺场下的网络互动行为,在法理、司法程序、舆论传播等研究方向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但该现象身后潜藏的社会性生产机制尚待进一步探究.符号暴力的“动力/工具机制”用来剖析“网络舆论审判”体现了很好的恰适性:一方面,传统道德规范在维序社会结构稳定、编织社会成员行动逻辑的同时,同样可能在网络议题中以符号暴力的形式,指导民众在自我规训下投入“网络舆论审判”的建构与再生产;另一方面,凭托于网络社会之扁平化、脱域性等空间特性,“网络舆论审判”可能在信息技术的符号化实践中流变为僭越法理、消解权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