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微创应用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10938154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上普遍使用气管插管-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方法,但是INSURE作为一种有创的操作,可导致呼吸道损伤和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故微创应用PS得到了关注。微创应用PS包括经鼻咽、经雾化、经喉罩呼吸道、经微管应用PS。其中的微创表面活性剂(LISA)(即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的同时,在钳子的帮助下将LISA管或细管插入呼吸道,通过LISA管或细管给予PS后拔管)可减少INSURE应用PS带来的呼吸道损伤,减少机械通气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风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了更好和更合理地使用该技术,现就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微创使用现状及疗效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我国南方地区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MOG抗体)相关复发性脱髓鞘病(RDD)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就诊的10例MOG抗体相关RDD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年化复发率(ARRs)评估复发频率,扩展的残疾评分(EDSS)评估神经功能障碍。结果患儿起病年龄为(6.4±3.6)岁,男女比例为4∶6。(1)临床表型:随访
目的研究不同延迟脐带结扎(DCC)时间对健康新生儿出生后脑组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并探讨其原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南区合肥市滨湖医院产科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共164例,按照不同脐带结扎时间将新生儿分为非延迟脐带结扎(ECC)组(组1)、DCC 1 min(组2)、2 min(组3)、3 min(组4)组,并用近红外光谱(NIRS)监测新生儿出生后15
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男,11岁8个月,首次入院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类似卒中,但头颅磁共振成像(MRI)不符合卒中特点,病因诊断不明确,给予对症治疗后临床及头颅MRI均好转,随访过程中患儿头颅MRI出现新病灶并逐渐进展,MRI表现为圆形"靶征",靶心呈短T1WI短T2WI信号,靶环为长T1WI稍长T2WI信号,增
目的调查陕西省住院出生胎龄<34周早产儿院内感染败血症流行现状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12月30日陕西省4家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所有出生胎龄<34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其院内感染败血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及病原菌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患儿823例,其中73例患儿发生院内感染败血症,发生率为8.9%。73例败血症患儿胎龄(30.6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心室晚电位(VLP)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9年3月因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通过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POTS的儿童青少年144例为POTS组,年龄4~16岁[(11.03±2.34)岁];男65例,女79例。同期按年龄和性别匹配的91例健康儿童青少年为健康对照组,年龄4~16岁[(11.22±1.68)岁
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目前最高级的生命支持技术之一,可暂时替代患者心肺功能,为患者器官功能恢复争取宝贵时间。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及条件制约,该技术在国内新生儿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亟待解决。现就ECMO患儿的选择、启动时机、模式选择、运行时管理、并发症防治及相关伦理问题等几方面做重点讨论。
目的分析初始采用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INSURE)策略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1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初始采用INSURE方案治疗的RDS 351例,胎龄<34周,依据出生72 h内患儿是否需再次气管插管应用有创呼吸机治疗,分为INSURE成功组(281例)与INSURE失败组
贫血是早产儿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虽然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早产儿贫血(AOP),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缺乏是AOP的主要病因之一。早产儿体内EPO水平不足及其发生机制是目前国内外AOP相关研究的热点,合理采用EPO进行AOP的防治意义已成国际共识,临床也已获显著疗效。现就近3~5年国内外关于AOP发病机制、EPO与AOP的相关性以及EPO防治AOP的临床应用及疗效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10年内儿童肿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MAHS)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统计分析北京地区噬血细胞综合征协作组2007年7月至2018年2月18岁以下MAH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46例18岁以下MAHS患儿(男27例,女19例)纳入统计,占同期该地区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8.9%(46/519例),其发病年龄中位数为13.5岁(0.9~18.0岁)。肿瘤类型:淋巴瘤35
目的对76例新生儿脑梗死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以期为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有力的指导。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收治的新生儿脑梗死患儿,根据是否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将随访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部分患儿进行系统随访、定期影像学复查、智体力发育评测。结果76例患儿中惊厥起病占比最高(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