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平庄乡位于迁安市西南部与迁西、滦县交界处,是一个只有16个村、1.6万人口的偏远山区小乡,长期以来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面对基础薄弱、经济困难等诸多不利因素,新一届乡党政班子积极抢抓机遇,创造发展优势,由此,乡域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山区小乡正朝着经济强乡方向加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可喜局面。
小乡也需大思路
2006年,新一届乡党政班子上任时,太平庄乡经济在全市排倒数几位,不要说干事,就连维持乡村正常运转都捉襟见肘。靠近高速公路但没有出口,东出西进只有一条破损严重的102国道,交通制约明显;生态村建设滞后于全市,全乡16个村只有一个小村完成了路面硬化任务;连接北部10个村的连村路年久失修,群众出行不便,意见很大。更为严重的是,干部群众的思想封闭保守,畏难情绪严重,成为太平庄乡发展的最大障碍。
针对这种情况,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没有消极畏难,而是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对症下药。帮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越是落后越要尽快谋求大发展,安于现状只会差距越来越大;既要看到土地瘠薄,丘陵、山地多的劣势,又要看到地价低廉、开山辟地破解土地瓶颈制约的优势;既要看到经济基础薄弱、开发较晚的劣势,又要看到巨大的后发优势。
为此,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在深入调研、全面论证、科学谋划的基础上,确定了“循环产业强乡、林果养殖富乡、生态旅游活乡”的发展战略,立足实际谋划了“建新农村、修万太路、办观光节、引大项目、建小城镇”五篇文章。由于发展思路清晰了,任务明确了,以改变落后面貌为己任,乡兴我荣、乡衰我耻的思想很快就深入人心,全乡上下干部群众热情空前高涨,干劲与日俱增,形成了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小乡也有大项目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建设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太平庄乡要发展,必须咬紧项目不放松,千方百计求发展。
2007年10月,乡里捕捉到江苏华尔润集团有限公司要在华北地区建玻璃企业的信息,就一方面充分宣传本地优势和迁安的优惠政策,同时跟踪业主投资意向,打探其他地区综合条件和政府承诺,主动上门洽谈,超前做好各项工作。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先后两上北京、六进省城,在省发改委领导的办公室门前一等就是几个小时,签约之后一个月内就拿到了备案证,半年之内跑完了环评手续,创造了迁安项目跑办工作的奇迹。这个全国最大、工艺达到世界顶级水平的浮法玻璃生产线项目终于落户太平庄乡。目前该项目已经开工,完成投资2亿元。
如今的太平庄乡,诸业并举,蒸蒸日上。投资3亿元的煤化工项目正在筹建,玻璃、焦化、煤化工三大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全乡可增创产值60亿~80亿元,增加财政收入2亿~3亿元。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富强的太平庄乡即将在迁安的西南部崛起。
小乡更要重民生
改善民生是最大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好载体。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2006年,新农村建设在太平庄乡起步。这是百姓渴望的一件好事,不能让群众失望。因此,乡党委、政府把文明生态村建设列为首要任务,谋划出了七条解决筹资的办法:乡财政投一点,向市里争取一点,企业集一点,对口帮一点,在外工作人员赞助一点,干部捐一点,政府担保赊一点。乡主要领导带领全乡机关干部进村入户,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拿起铁锹冲锋在前。东峪、七家岭、西店等村两委成员不要一分钱报酬,义务为群众挖沼气池、修路、建广场。党员干部干在前头,有效激发了群众的热情,大家纷纷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出力。在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仅用一年时间就硬化村级道路130公里,新建、完善村部14个,建广场13个,挖沼气池1400个,植树7万多棵,一年完成了四年的工作量。
出行难是制约太平庄乡发展的瓶颈,也是广大群众非常关注的热点。乡党委和乡政府把修建万太路、修通乡村主干道记在心里、抓在手上,在资金依然严重紧缺的情况下,优先保证群众利益,勒紧裤腰带压减行政开支、多方筹资,不到两年就完成17公里万太路拆迁占地和路基建设,修通了10个村与万太路的连接线,全长12公里的三条乡村主干道也顺利完工,从根本上解决了交通瓶颈制约问题,为全乡经济高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太平庄乡发展生态旅游的潜力巨大。境内年产苹果、甜梨、枣、核桃、柿子等干鲜果品8000多吨,品种丰富、品质优良,但由于缺乏宣传,“养在深闺人未识”,多靠“提篮小卖”,销售渠道不畅,造成果农收入始终上不去。为提高知名度,扩大对外影响并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乡党委和乡政府深入研究生态旅游开发文章,提出了“打造京津唐城市后花园、西入迁安亮丽旅游风景线”的口号,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以及和谐淳朴的民风,从2007年起连年推出太平庄乡观光采摘节,并承办了迁安市首届金秋旅游采摘节,努力打造集自然生态景观游、乡村风情民俗游、农家餐、果品采摘于一体的旅游亮点。观光采摘节推出以来,旅游区群众增收超过100万元。生态旅游正在成为太平庄乡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年来,乡里还投资200万元改建了集贸市场,投资60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教学楼,投资200万元完成了16个村的饮用水改造工程。就是这样一个经济困难的乡,投入到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的资金累计超过了1亿元。干部群众看到了希望,对太平庄乡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小乡更要作风硬
坚持创先争优,一心为民,勇于奉献,靠扎实作风和顽强干劲赢得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太平庄乡没有别的优势,有的就是这种精神和干劲。
“五加二”、“白加黑”早已成为全乡干部的家常便饭。干部职工加班没有补助,他们无怨无悔,没有人退缩,真正锻造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干部队伍。修万太路,正值酷暑,乡干部早晨5:00就出发,晚上9:00才收工,蚊虫叮咬,有的中暑了,打完吊针又返回工地。润安玻璃项目征占地工作正值清明,既是中国人回家祭祖的节日,也正是百姓迁坟的时节,一旦错过这一时期,工作将带来极大难度。为了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全体机关干部放弃传统祭祖节日,动员和帮助群众落实好迁坟工作,为项目开工赢得了时间。
乡里经济条件差,做起工作来困难可想而知,靠什么按时完成任务?靠的就是起早贪晚、深入千家万户,不惜千辛万苦,费尽千言万语,用对事业的一颗忠心,倾心为民造福的一片真心,感动了群众,赢得了支持。
乡党委、政府在改善民生、加快发展上不惜投入巨资,然而,乡机关的办公条件却依然艰苦,至今还在1981年盖的已经成了危房的土坯房里办公。太平庄乡的干部为群众树立了一个为民干事的形象,苦干实干的形象,也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拥护。润安玻璃项目占地568亩,涉及两个村、183户、400多个坟头,没有人提额外要求,没有人在补偿上斤斤计较,仅半个月就征占到位,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开工。
有了顽强的工作作风,各项工作就会无往而不胜。太平庄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就是把改变太平庄乡的落后面貌看做自己崇高的事业,在艰苦的一线不断锤炼自己的工作作风,迅速扭转了局面,汇聚了合力,激发了后劲,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工作局面。
作者:迁安市太平庄乡党委书记
(责编/彭澜)
小乡也需大思路
2006年,新一届乡党政班子上任时,太平庄乡经济在全市排倒数几位,不要说干事,就连维持乡村正常运转都捉襟见肘。靠近高速公路但没有出口,东出西进只有一条破损严重的102国道,交通制约明显;生态村建设滞后于全市,全乡16个村只有一个小村完成了路面硬化任务;连接北部10个村的连村路年久失修,群众出行不便,意见很大。更为严重的是,干部群众的思想封闭保守,畏难情绪严重,成为太平庄乡发展的最大障碍。
针对这种情况,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没有消极畏难,而是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对症下药。帮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越是落后越要尽快谋求大发展,安于现状只会差距越来越大;既要看到土地瘠薄,丘陵、山地多的劣势,又要看到地价低廉、开山辟地破解土地瓶颈制约的优势;既要看到经济基础薄弱、开发较晚的劣势,又要看到巨大的后发优势。
为此,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在深入调研、全面论证、科学谋划的基础上,确定了“循环产业强乡、林果养殖富乡、生态旅游活乡”的发展战略,立足实际谋划了“建新农村、修万太路、办观光节、引大项目、建小城镇”五篇文章。由于发展思路清晰了,任务明确了,以改变落后面貌为己任,乡兴我荣、乡衰我耻的思想很快就深入人心,全乡上下干部群众热情空前高涨,干劲与日俱增,形成了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小乡也有大项目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建设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太平庄乡要发展,必须咬紧项目不放松,千方百计求发展。
2007年10月,乡里捕捉到江苏华尔润集团有限公司要在华北地区建玻璃企业的信息,就一方面充分宣传本地优势和迁安的优惠政策,同时跟踪业主投资意向,打探其他地区综合条件和政府承诺,主动上门洽谈,超前做好各项工作。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先后两上北京、六进省城,在省发改委领导的办公室门前一等就是几个小时,签约之后一个月内就拿到了备案证,半年之内跑完了环评手续,创造了迁安项目跑办工作的奇迹。这个全国最大、工艺达到世界顶级水平的浮法玻璃生产线项目终于落户太平庄乡。目前该项目已经开工,完成投资2亿元。
如今的太平庄乡,诸业并举,蒸蒸日上。投资3亿元的煤化工项目正在筹建,玻璃、焦化、煤化工三大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全乡可增创产值60亿~80亿元,增加财政收入2亿~3亿元。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富强的太平庄乡即将在迁安的西南部崛起。
小乡更要重民生
改善民生是最大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好载体。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2006年,新农村建设在太平庄乡起步。这是百姓渴望的一件好事,不能让群众失望。因此,乡党委、政府把文明生态村建设列为首要任务,谋划出了七条解决筹资的办法:乡财政投一点,向市里争取一点,企业集一点,对口帮一点,在外工作人员赞助一点,干部捐一点,政府担保赊一点。乡主要领导带领全乡机关干部进村入户,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拿起铁锹冲锋在前。东峪、七家岭、西店等村两委成员不要一分钱报酬,义务为群众挖沼气池、修路、建广场。党员干部干在前头,有效激发了群众的热情,大家纷纷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出力。在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仅用一年时间就硬化村级道路130公里,新建、完善村部14个,建广场13个,挖沼气池1400个,植树7万多棵,一年完成了四年的工作量。
出行难是制约太平庄乡发展的瓶颈,也是广大群众非常关注的热点。乡党委和乡政府把修建万太路、修通乡村主干道记在心里、抓在手上,在资金依然严重紧缺的情况下,优先保证群众利益,勒紧裤腰带压减行政开支、多方筹资,不到两年就完成17公里万太路拆迁占地和路基建设,修通了10个村与万太路的连接线,全长12公里的三条乡村主干道也顺利完工,从根本上解决了交通瓶颈制约问题,为全乡经济高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太平庄乡发展生态旅游的潜力巨大。境内年产苹果、甜梨、枣、核桃、柿子等干鲜果品8000多吨,品种丰富、品质优良,但由于缺乏宣传,“养在深闺人未识”,多靠“提篮小卖”,销售渠道不畅,造成果农收入始终上不去。为提高知名度,扩大对外影响并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乡党委和乡政府深入研究生态旅游开发文章,提出了“打造京津唐城市后花园、西入迁安亮丽旅游风景线”的口号,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以及和谐淳朴的民风,从2007年起连年推出太平庄乡观光采摘节,并承办了迁安市首届金秋旅游采摘节,努力打造集自然生态景观游、乡村风情民俗游、农家餐、果品采摘于一体的旅游亮点。观光采摘节推出以来,旅游区群众增收超过100万元。生态旅游正在成为太平庄乡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年来,乡里还投资200万元改建了集贸市场,投资60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教学楼,投资200万元完成了16个村的饮用水改造工程。就是这样一个经济困难的乡,投入到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的资金累计超过了1亿元。干部群众看到了希望,对太平庄乡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小乡更要作风硬
坚持创先争优,一心为民,勇于奉献,靠扎实作风和顽强干劲赢得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太平庄乡没有别的优势,有的就是这种精神和干劲。
“五加二”、“白加黑”早已成为全乡干部的家常便饭。干部职工加班没有补助,他们无怨无悔,没有人退缩,真正锻造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干部队伍。修万太路,正值酷暑,乡干部早晨5:00就出发,晚上9:00才收工,蚊虫叮咬,有的中暑了,打完吊针又返回工地。润安玻璃项目征占地工作正值清明,既是中国人回家祭祖的节日,也正是百姓迁坟的时节,一旦错过这一时期,工作将带来极大难度。为了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全体机关干部放弃传统祭祖节日,动员和帮助群众落实好迁坟工作,为项目开工赢得了时间。
乡里经济条件差,做起工作来困难可想而知,靠什么按时完成任务?靠的就是起早贪晚、深入千家万户,不惜千辛万苦,费尽千言万语,用对事业的一颗忠心,倾心为民造福的一片真心,感动了群众,赢得了支持。
乡党委、政府在改善民生、加快发展上不惜投入巨资,然而,乡机关的办公条件却依然艰苦,至今还在1981年盖的已经成了危房的土坯房里办公。太平庄乡的干部为群众树立了一个为民干事的形象,苦干实干的形象,也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拥护。润安玻璃项目占地568亩,涉及两个村、183户、400多个坟头,没有人提额外要求,没有人在补偿上斤斤计较,仅半个月就征占到位,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开工。
有了顽强的工作作风,各项工作就会无往而不胜。太平庄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就是把改变太平庄乡的落后面貌看做自己崇高的事业,在艰苦的一线不断锤炼自己的工作作风,迅速扭转了局面,汇聚了合力,激发了后劲,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工作局面。
作者:迁安市太平庄乡党委书记
(责编/彭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