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围绕地方特色农业,做好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吴中区气象局从2007年起开展了碧螺春茶叶、渔业养殖等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建成了上下互动的3级服务网络体系,形成由气象部门组织,区、乡镇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的种养殖大户参与的服务体系。强化信息沟通,加强上下互动,注重服务效果的反馈,服务内容不再是单纯的天气信息,而是根据未来天气变化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应采取的生产指导措施,更具科学性、专业性、针对性,服务效果更明显。开展了茶叶、渔业养殖等相关课题的研究,制定了碧螺春茶叶服务要点和太湖大闸蟹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
关键词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
中图分类号S165.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355-02
苏州市吴中区位于太湖之滨,拥有2/3的太湖水域。湖中岛屿众多,太湖72岛中58岛在吴中,农业呈现多样化特点。其中特产洞庭(山)碧螺春茶被列入全国十大名茶,享誉海内外。水产养殖以太湖大闸蟹和南美白对虾为主要产品。太湖牌大闸蟹2006年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近年来,吴中区气象局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和“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找准气象服务的切入点,增强服务的敏感性和针对性,在特色上下工夫。针对吴中区的特色水产养殖和碧螺春茶叶生产,突破常规服务的思路和手段,选择农民专家、有经验的养殖大户和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管理人员作为信息联络员,联合水产、农业等相关部门的技术力量,建成了由专家、技术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人员组成的3级服务网络体系。通过电话连线、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信息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结合未来天气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最终的生产指导建议,形成专题服务材料,通过传真、信函等方式将服务内容及时传达到乡镇农业服务站,同时将专题服务材料精炼后通过短信平台第一时间传达到广大农户。重视农民专家的经验总结,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上下互动,及时了解服务效果和生产需求,信息畅通,由气象、渔业技术人员和农民专家共同参与会商所得出的服务意见不再是单纯的天气信息,而是根据未来天气变化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应采取的生产指导措施,更具科学性、专业性,服务也就更有针对性,效果也更明显,为更有成效地开展农业特色服务作出了有益探索。
1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思考
1.1气象为农服务是一种责任
在调查了解和研讨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天气信息与特色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相结合形成的服务意见更具指导性和针对性。广大农民是弱势群体,文化程度偏低,科学养殖水平不高,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帮助农民尽可能地规避不利天气带来的损失,根据天气变化进行合理生产、科学种养是气象为农服务的一种责任。
1.2提高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能力
具有针对性、指导性是提高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能力的关键。在服务过程中有3个层次的人员构成了整个服务体系,即气象与渔业、茶叶技术专家;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管理人员;生产一线的农民专家和农业大户。由气象部门组织召集服务网络的三级人员进行实时会商,根据未来天气,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开展讨论,最后将各方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最终的生产指导意见;再由气象局通过短信平台、传真、材料送达等方式免费向全区2 000多种养殖户、乡镇农业服务站开展服务。乡镇的农技人员起着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作用,平时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及时向气象部门反馈。同时将气象部门提供的渔业、茶叶气象服务信息根据本地的情况充实内容后,从管理层的角度将意见辐射到更多的农民,以点带面,扩大覆盖范围。种养殖户是直接的受益者,他们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很重要,每次服务后要通过走访和电话连线及时了解服务效果,听取各方面的反馈意见,通过分析总结完善服务方式和内容。
1.3充分发挥农民专家传、帮、带的作用
长期在生产一线的种养殖大户生产经验丰富,应对天气变化的能力强,有一套自己的种养殖经验。注重与这些种养殖大户和农民专家的沟通,将这些农民专家的生产经验通过气象短信平台向全区养殖户宣传推广,效果十分明显。
1.4上下互动,畅通信息
及时了解生产一线的生产情况、服务效果和需求,与经验丰富的种养殖大户实时连线,上下互动,信息畅通,经过气象、渔业技术人员和农民专家公共会商所得出的服务意见不再是单纯的天气信息,而是根据天气变化应采取的生产指导措施,更具科学性、专业性,服务就会更有针对性,效果也会更明显。预报业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也能学到他人的知识经验,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
1.5服务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服务
加强天气条件与渔业生产之间关系的研究。对服务中的重点和难点组织渔业技术人员和养殖大户进行立题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日常的服务过程中,增强业务人员的技术服务水平,提高气象服务的能力。
2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方式
2.1确定信息员
选择长期进行茶叶种植和渔业养殖、经验丰富、经济效益好的种养殖大户作为联络的信息员,建立信息反馈网络,采用电话连线、调查走访等方式上下互动,可以第一时间了解生产一线的情况,对症下药。
2.2气象牵头,三方共同会商
对渔业生产而言,5~10月是水产的关键时期,通常情况每周1次,突发性天气不定期开展服务。根据未来1周的天气变化情况,气象部门和渔业技术人员、养殖大户共同会商,同时电话连线信息员,了解生产情况,三方会商最终形成的生产指导建议通过短信平台等方式免费发送给全区农户。突发性的灾害天气过程与渔业生产应急措施相结合,及时指导科学养殖和安全生产。茶叶采摘期的时效性强,根据天气变化指导采摘进度,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
2.3构建三级服务网络
气象与农业技术专家、各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管理人员和信息员,形成三级服务网络节点(见图1)。由气象部门综合各方意见后,形成综合性的指导意见,并通过短信平台、材料传真、送达等方式向各级传递,以点带面,覆盖全区所有渔农和茶农。
3服务内容
3.1碧螺春茶叶服务要点
通过2年的服务,吴中区气象局总结了碧螺春的服务要点,制定了周年服务方案。碧螺春茶属春季茶,采摘期为3~4月。影响它的产量和品质的气象因子主要有温度、降水、光照、湿度等。服务的关键:一是开采期预测。本地春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温度、降水等气象因子变化大,使春茶的开采年际之间的变化差异大。因此,对开采期进行预测,对于安排和组织劳动力开采、提高品质、增加产量、提高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采摘进度。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与天气息息相关,适时采摘可以促进碧螺春优质高产。根据天气情况调整采摘计划,对茶叶的品质和效益至关重要。采摘期间的天气服务尤其重要。要主抓温度的变化趋势和降水情况,服务前主动与茶叶技术人员会商茶叶采摘进度及应对天气变化的措施,通过短信平台及时将会商意见向近百茶叶大户提供服务,服务覆盖了近80%的茶农。
3.2渔业养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
渔业养殖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见表1。
4参考文献
[1] 马培荣.洪泽湖螃蟹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气象,1983(6):23-26.
[2] 申晓强,王志禄,陈 英.陇南优质茶叶生态气候种植区划[J].甘肃农业科技,2003(2):20-23.
[3] 张永强,卢 荻,罗 虹,等.河蟹养殖中气象条件的影响及趋利避害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03(5):52-54.
关键词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
中图分类号S165.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355-02
苏州市吴中区位于太湖之滨,拥有2/3的太湖水域。湖中岛屿众多,太湖72岛中58岛在吴中,农业呈现多样化特点。其中特产洞庭(山)碧螺春茶被列入全国十大名茶,享誉海内外。水产养殖以太湖大闸蟹和南美白对虾为主要产品。太湖牌大闸蟹2006年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近年来,吴中区气象局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和“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找准气象服务的切入点,增强服务的敏感性和针对性,在特色上下工夫。针对吴中区的特色水产养殖和碧螺春茶叶生产,突破常规服务的思路和手段,选择农民专家、有经验的养殖大户和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管理人员作为信息联络员,联合水产、农业等相关部门的技术力量,建成了由专家、技术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人员组成的3级服务网络体系。通过电话连线、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信息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结合未来天气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最终的生产指导建议,形成专题服务材料,通过传真、信函等方式将服务内容及时传达到乡镇农业服务站,同时将专题服务材料精炼后通过短信平台第一时间传达到广大农户。重视农民专家的经验总结,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上下互动,及时了解服务效果和生产需求,信息畅通,由气象、渔业技术人员和农民专家共同参与会商所得出的服务意见不再是单纯的天气信息,而是根据未来天气变化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应采取的生产指导措施,更具科学性、专业性,服务也就更有针对性,效果也更明显,为更有成效地开展农业特色服务作出了有益探索。
1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思考
1.1气象为农服务是一种责任
在调查了解和研讨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天气信息与特色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相结合形成的服务意见更具指导性和针对性。广大农民是弱势群体,文化程度偏低,科学养殖水平不高,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帮助农民尽可能地规避不利天气带来的损失,根据天气变化进行合理生产、科学种养是气象为农服务的一种责任。
1.2提高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能力
具有针对性、指导性是提高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能力的关键。在服务过程中有3个层次的人员构成了整个服务体系,即气象与渔业、茶叶技术专家;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管理人员;生产一线的农民专家和农业大户。由气象部门组织召集服务网络的三级人员进行实时会商,根据未来天气,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开展讨论,最后将各方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最终的生产指导意见;再由气象局通过短信平台、传真、材料送达等方式免费向全区2 000多种养殖户、乡镇农业服务站开展服务。乡镇的农技人员起着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作用,平时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及时向气象部门反馈。同时将气象部门提供的渔业、茶叶气象服务信息根据本地的情况充实内容后,从管理层的角度将意见辐射到更多的农民,以点带面,扩大覆盖范围。种养殖户是直接的受益者,他们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很重要,每次服务后要通过走访和电话连线及时了解服务效果,听取各方面的反馈意见,通过分析总结完善服务方式和内容。
1.3充分发挥农民专家传、帮、带的作用
长期在生产一线的种养殖大户生产经验丰富,应对天气变化的能力强,有一套自己的种养殖经验。注重与这些种养殖大户和农民专家的沟通,将这些农民专家的生产经验通过气象短信平台向全区养殖户宣传推广,效果十分明显。
1.4上下互动,畅通信息
及时了解生产一线的生产情况、服务效果和需求,与经验丰富的种养殖大户实时连线,上下互动,信息畅通,经过气象、渔业技术人员和农民专家公共会商所得出的服务意见不再是单纯的天气信息,而是根据天气变化应采取的生产指导措施,更具科学性、专业性,服务就会更有针对性,效果也会更明显。预报业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也能学到他人的知识经验,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
1.5服务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服务
加强天气条件与渔业生产之间关系的研究。对服务中的重点和难点组织渔业技术人员和养殖大户进行立题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日常的服务过程中,增强业务人员的技术服务水平,提高气象服务的能力。
2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方式
2.1确定信息员
选择长期进行茶叶种植和渔业养殖、经验丰富、经济效益好的种养殖大户作为联络的信息员,建立信息反馈网络,采用电话连线、调查走访等方式上下互动,可以第一时间了解生产一线的情况,对症下药。
2.2气象牵头,三方共同会商
对渔业生产而言,5~10月是水产的关键时期,通常情况每周1次,突发性天气不定期开展服务。根据未来1周的天气变化情况,气象部门和渔业技术人员、养殖大户共同会商,同时电话连线信息员,了解生产情况,三方会商最终形成的生产指导建议通过短信平台等方式免费发送给全区农户。突发性的灾害天气过程与渔业生产应急措施相结合,及时指导科学养殖和安全生产。茶叶采摘期的时效性强,根据天气变化指导采摘进度,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
2.3构建三级服务网络
气象与农业技术专家、各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管理人员和信息员,形成三级服务网络节点(见图1)。由气象部门综合各方意见后,形成综合性的指导意见,并通过短信平台、材料传真、送达等方式向各级传递,以点带面,覆盖全区所有渔农和茶农。

3服务内容
3.1碧螺春茶叶服务要点
通过2年的服务,吴中区气象局总结了碧螺春的服务要点,制定了周年服务方案。碧螺春茶属春季茶,采摘期为3~4月。影响它的产量和品质的气象因子主要有温度、降水、光照、湿度等。服务的关键:一是开采期预测。本地春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温度、降水等气象因子变化大,使春茶的开采年际之间的变化差异大。因此,对开采期进行预测,对于安排和组织劳动力开采、提高品质、增加产量、提高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采摘进度。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与天气息息相关,适时采摘可以促进碧螺春优质高产。根据天气情况调整采摘计划,对茶叶的品质和效益至关重要。采摘期间的天气服务尤其重要。要主抓温度的变化趋势和降水情况,服务前主动与茶叶技术人员会商茶叶采摘进度及应对天气变化的措施,通过短信平台及时将会商意见向近百茶叶大户提供服务,服务覆盖了近80%的茶农。
3.2渔业养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
渔业养殖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见表1。
4参考文献
[1] 马培荣.洪泽湖螃蟹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气象,1983(6):23-26.
[2] 申晓强,王志禄,陈 英.陇南优质茶叶生态气候种植区划[J].甘肃农业科技,2003(2):20-23.
[3] 张永强,卢 荻,罗 虹,等.河蟹养殖中气象条件的影响及趋利避害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03(5):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