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脑更高效的招数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w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脑力劳动者,我经常需要做很多烧脑的工作,例如读书、写作、备课等等。因為把自己逼得太紧,前段日子,我经常会感觉脑子不够用。甚至还出现了一些用脑过度的症状,例如大脑发沉,四肢无力,一看书就头疼等等。
  于是,我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做到科学用脑,从而让大脑高效的运转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读了一些脑科学方面的书,找到了一些令人满意的答案。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以致用之后,大脑的运转效率真的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就在刚才,我连续做完了两个心理咨询的案例,现在居然还能保持头脑敏捷在电脑上敲下这段文字。
  下面,我就把自己所整理的一些脑科学的干货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也能够做到科学用脑,从而让自己的大脑运转的更加高效。
  第一招:越运动,大脑越聪明
  研究发现,与久坐不动的人相比,那些经常运动的人会在长期记忆、推理能力、注意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显著的提升。
  也许有人会说,每天坚持运动真的很难。尤其是在冬天,换衣服什么的真的很麻烦。其实要想让大脑运转的更好,不必每天都进行长时间的运动。一项研究发现,只要坚持每周运动2~3次,每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就会对大脑产生很大的益处。
  因为晚上经常会有课或者是有其他的事情,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保证每周至少运动两次,每次运动的时间至少在30分钟左右。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我真的从这项习惯中受益匪浅。我开始慢慢发现,自己的大脑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容易感到疲惫了。每次运动完之后,我都会像打了鸡血一般高效工作很长时间。
  第二招:睡得好,大脑才会运转的好
  成堆的研究表明,睡眠缺失会同时损害一个人的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推理能力、情绪等等。也许你会说,事情太多做不完,有时不得不熬夜啊。记住,如果你不得不熬夜,请一定记得补个觉。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45分钟的小睡将会提高被试的学习效率和记忆能力,而且这种提升可以维持6个多小时。
  曾有一段时间,我强迫自己晚睡早起,导致自己的睡眠严重缺乏。虽然看起来减少了睡眠的时间,增加了学习的时间。但是我不得不说,这种自虐式的勤奋只是为了感动自己,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学习和工作效率都变得超级低。
  只有睡得好,大脑才会更好的运转。在无法保证充分睡眠的前提下,早起真的会毁一天。
  第三招:远离压力,大脑才能发挥潜力
  处在压力之下的大脑,无法像正常大脑那样有效的运作了。严重的压力还可能导致大脑某些组织的损伤。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会损害我们的大脑,那些短期而且适度的压力往往还会促进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的表现。也就是说,对大脑会产生巨大危害的是那种长期持续的严重压力。这种压力会将人们推向抑郁的边缘,并且会破坏一个人的记忆、语言、推理能力、流体智力以及空间感知能力。
  如何摆脱长期或持久压力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很难几句话讲清楚。如果你长期处于压力之下,并且感觉自己无法摆脱这种压力和痛苦,那么我建议你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你解决问题。
  另外,我个人认为,悲观的认知风格是导致一个人长期遭受压力困扰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会推荐那些经常感到压力的人去读读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里格曼写的那本书——《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第四招:学会离线思考,不要成为手机的奴隶
  当你在工作或学习的时候,如果一直都习惯把手机放在自己的眼前,并且开启了信息提醒。那么,我几乎可以预测,你的工作或学习效率一定会很低。为什么呢?因为只要手机中装了微信,并且开启了信息提醒功能,那么各种各样的信息,无论是重要的还是不重要的,都会朝你扑面而来。
  而大脑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保持随时在线会导致大脑信息超载。当无关的信息大量的涌入大脑之后,我们就很难对那些重要的问题做出更加深入、广泛的思考了。同时我们也会因为自己频繁被打断而变得心情焦躁,进一步影响大脑的工作效率。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进行离线思考呢?我建议大家在干正事的时候,关闭WIFI,并且养成定时看手机的习惯。例如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看一次手机,而不是只要一收到信息提醒就去看手机。想想看,我们又不是消防队员,并没有那么多紧急的事情要去处理。如果真的有特别紧急的事情,对方会直接打电话的。如果你即使没有收到信息提醒,也会忍不住去玩手机,那么我给大家推荐一款手机软件来帮助你更好的避免手机的干扰。这款软件的名字叫做“Forest”。
  如果你能够在25分钟的时间内不去玩手机,屏幕上的一颗小树苗就会长成一颗大树。如果你忍不住去玩了一下手机,系统就会提示“你的树已经枯萎”。如果你想要养成一颗大树,就要重新开始,并且忍住诱惑不去玩手机。怎么样,是不是很酷?
  第五招: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拒绝其他干扰
  有很多人会认为,同时进行很多个任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这其实是一种假象。实际上,这样做只是会增加大脑的负担,降低做事的效率。
  一项来自脑科学的研究发现,人的“思考脑”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任务或想法,除非其中的一项任务达到了自动化加工的过程。否则,当我们认为自己在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时候,实际上只是不断地在不同的任务之间切换。由于这些任务之间会互相干扰,最终的结果就是完成每项任务的时间都会变长。
  所以说,为了让大脑更好的运作,我们必须学会屏蔽掉各种无关干扰,坚持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情。如果看到这里你还觉得不以为然,那么就看看下面这项研究吧。
  这项研究发现:专心致志只做一件事情,可以将工作效率提高4倍。30分钟专注工作的效率,比10个不断切换的3分钟要强10倍。
  知若不行,不如不知。当你下一次感到脑子不够使的时候,试试上面这五招吧!
其他文献
冬季饮食,人们多会选择火锅、羊肉等肥甘厚味食物,这些原因都会造成体内痰湿内生,大便不通,气血不畅,郁而化热,出现“上火”表现。内有积热,外在气温低,体内外温度差加大,易受风寒,造成“寒包火”感冒。  按理说“上火”了就要“去火”,但实际并没那么简单。临床上,很多病人反复吃“清热泻火、消炎解毒”的药物,却只能下一时之火,隔几天又会再犯。这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找到“上火”的根源。只是暂时“压住”火,过几
期刊
安全性行为是保持人们身心健康的性行为作法,狭义的指减低性病感染风险的性行为,广义的安全性行为除此之外,再包括进行性行为的人的心理状况、进行性行为的环境等。  不安全性行为的风险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身体的损害、心理的损害和计划外怀孕。  身体损害,很直接的就是造成生殖器官受损,比如有人为了模仿A片中的動作,而造成勃起阴茎的折断。然后还有怀孕期,产后恢复期,过度劳累的时候,醉酒后,生病的时候,特别是心脏
期刊
每到苹果公司发布新产品时,大洋此岸的人们便会情绪高涨、热议纷纷。这个时代,科技的影响力真可谓空前了。然而,你的iPHONE上的时间并不会因为高科技而产生加速度,它和书桌上的日历始终保持着同步,自有历法起就从未变过。  大洋此岸的人们,我们,中国人,在时间里注入的情感似乎更多。是的,又一轮仲秋之月被造物主挂上枝头,我们说“千里共婵娟”或者“天涯共此时”,以古人的情绪描摹的,是此时月亮的身形——团圆。
期刊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逆势上扬,并最终夺冠,12年后再一次站在奥运会金牌的领奖台上。作为中国女排的队长,惠若琪在半决赛和决赛均打中最后一分。  经历了两次心脏手术,遭遇了太多人的质疑,惠若琪涅槃重生,成为女排精神最好的诠释。她说,每一个女排队员身上都在诠释着不同的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是说出来的,而是我们在平时生活和训练中一点一滴形成的。”  (Q=提问,A=惠若琪回答)
期刊
在医学中金银微粒已被用于抗击各种恶性肿瘤,但这种微粒至今仍表现出相对不稳定性。进入血液时微粒相互黏合,导致血管堵塞,这些微粒也就无法到达病变部位。《韩国化学学会会刊》上发表的文章称,现在该问题成功获得解决。  莫斯科国立钢铁合金学院院长阿列夫京娜·切尔尼科娃介绍说:“我院科学家与印度同行联合制取出十分稳定的黄金纳米微粒,这种微粒注入血液时不再会发生聚合。”  微粒合成物呈多角星形状。正是这一形状令
期刊
由锋菲恋说开去 悔雅  有个词汇叫“未完成事件”,这一概念来自完形心理学,这个学派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很多人会说,“事情过去就已经过去了”,“時间可以解决一切”等,但事实并非如此,生命中的那些“未完成事件”会让人难以忘怀,念念不忘,人们有一个倾向:重新拾起并且完成“未完成事件”。比如有的人因为和初恋女友忽遭分手,失去了联系,几十年后还在不停地寻找初恋女友。有的人自己当年没
期刊
何谓茶也?单从茶字本身的结构来看,从草向木而生,可见茶的本身仍草木也。《尔雅?释木》中对茶的解释众多,其中的一条这样释义到:茶的古称还有荼、诧、茗等。  而“茗”又为何物?许多字典、词典里的第一条解释就是:茶的通称,故有“品茗”、“香茗”等词。可见茶在广义上来说,可与茗字替换,顾有后来喝茶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就成品茗了。在古代众多文人墨客的诗词典籍里,很多对茶的描摹,也都以茗做了替身。而这世间的任何
期刊
近日,英国盖茨黑德市一只名叫“小豆蔻”(Nutmeg)的猫咪因心脏衰竭抢救无效去世了,享年32岁,相当于人类144岁。它曾是世界上最长寿的猫。  据悉,“小豆蔻”(Nutmeg)是在1990年被莉兹(Liz)和伊恩(Ian Finlay)夫妇在自家花园里发现的,随后带它去猫咪保护协会做检查,发现它已经是一只5岁的成年猫,且脖子上长有肿瘤。  “小豆蔻”大概就是世界上最长寿的猫了,目前吉尼斯纪录的保
期刊
关于节日的记忆,千丝万缕的总是和吃食撇不开关系,或可以称为舌尖上的节日,吃食就是节日的标配。但凡可圈可点的节日,无不围绕吃食进行一场锅台上的战争。当某些吃食被分门别类的标记为某节日的不二选择时,那些食物就华丽丽转身,被赋予某种特定含义,扶正更名,身价百倍,光芒万丈。  食物煎炒烹炸所演绎出来的馥郁芬芳,是任何大自然的香味都无可企及的。花木之香,只能沁人心脾,怡人性情,飨人鼻息,却无法满足口腹之欲,
期刊
暮云寂清寒,明月挂枝头,莫问相思几许,客愁几缕。把酒临风,挥之不去的是这思乡之愁。千里明月挂相思,醉我只身安卧,对月寄思情。  中秋,又是异乡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想没有比这句话更能描述我此时的思乡之情。纵凭栏依靠,静身楼台,极目观望,灯火阑珊。大街上,霓虹闪烁,车辆川流不息,归心似箭;小巷里,张灯结彩,欢歌笑语中洋溢出合家团聚的温馨气氛。烟花为夜披霓裳,月清寂冷相思浓。回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