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西汉墓葬文化的考古学观察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ming5201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淮河流域西汉墓的分布、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组合的差异,可以将西汉时期的淮河流域划分出颍汝区、梁楚区、东楚北部区、南楚北部区和吴地北部区等五个考古学文化区。淮河流域西汉墓葬盛行厚葬,并有聚族而葬的家族墓地、夫妇合葬、墓祭以及垫棺或垫椁等丧葬习俗。淮河北岸地区西汉墓流行随葬陶仓、瓮、铁质农具以及画像石、画像砖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汉时期当地旱作农业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淮河南岸地区西汉墓随葬的釉陶器则属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系统,反映了吴越地区稻作农业的生产生活状况。淮河流域西汉墓葬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过渡性特征,汉文化共性因素的构成比例由颍汝区至吴地北部区呈现降低趋势。作为过渡地带,淮河流域西汉墓葬还表现出区域碎片化和聚合性等特征。
其他文献
2011年11月13日,第二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颁奖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教育部科技司、基础教育二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师范司、
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书信真实记录了边塞戍卒的生活和情感,为了解汉代边塞题材文学作品的创作环境,展现汉代边塞诗产生的社会背景,边塞诗与边塞战争的互动关系,边塞诗的语
通过对10kV线路控制回路、闪光电源的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