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摩擦加工Mg-Sn-Zn-Al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来源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hang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滑动摩擦加工(SFT)方法对挤压Mg-7Sn-5Zn-3Al合金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SFT合金的显微组织、力学和腐蚀性能。结果发现,SFT后,合金表层的晶粒显著细化,第二相体积分数明显减少且分布弥散。拉伸测试结果表明,SFT合金显示了优异的力学性能,其屈服强度、极限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81 MPa、366 MPa和18.1%。SFT方法对合金的耐蚀性改善明显,呈现了低的平均腐蚀速率(4.51 mm/a)和腐蚀电流密度(197.2μA/cm2),这主要与晶粒细化、第二相体积分数
其他文献
刀盘作为土压平衡顶管机的重要组件,是土压平衡顶管机的支撑与切削机构。当刀盘处于不同的地质环境中,其受到的载荷是复杂且多变的,再加上刀盘的配置和掘进参数的不合理性,最终就导致了刀盘结构的变化较大。为了使刀盘的强度和刚度有所提高,使用Ansys Workbench对刀盘进行静力结构分析,得到了刀盘的等效应力云图与位移量云图,发现顶管机刀盘最大应力集中在法兰与牛腿连接的地方。对刀盘外圈、环状筋板、牛腿的尺寸进行优化设计,将优化前后刀盘的整体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发现,优化后的刀盘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善,达到了对顶管机刀盘
传统制造业系统检测主要借助显微工具进行观察。当前智能制造零件尺寸越来越小,加上传统方法受主观性影响,往往存在一定偏差,需要设计一种效率和精度均更高的检测技术。随着高分辨率相机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一些改进的算法模型对智能制造系统图像进行识别分类是可行的。基于混合遗传卷积神经网络(GA-CNN)技术分类准确率高,比较适合应用于智能制造系统零件检测中。
针对传统研究过程中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获得负氧离子不能保证作用效果独立性的问题,研制出一种创新性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空气负离子与PM2.5污染物样品进行混合作用的观察监测装置。实验装置主体是运用三维结构设计及优化的密闭反应空间,运用多传感器技术监测获取密闭空间内空气负离子与PM2.5样品反应与作用的实时状态参数,采用嵌入式技术以及软件开发技术实现实验装置机构的控制,传感器数据的处理、存储、显示以及分析。选取2019年8月份某天东北林业大学城市示范林业基地(实验林场)栎松林作为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测试环境,测试结果
通过梳理罗兰C导航系统的发展脉络,并根据综合PNT体系建设的发展态势,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在终端应用层面探讨了应用E罗兰/北斗组合导航技术的可能性。从授时工作互补性与定位导航互补性两方面阐述采用此种应用模式所带来的技术优势及应用前景,依据当前国内外罗兰C导航系统相关技术的发展水平,提出研制芯片化、小型化以及智能化的E罗兰/北斗组合终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这对深入挖掘我国长河二号导航系统应用潜力和建设国家综合PNT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使得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更加显著,成为制约云计算发展的主要因素。实际上,目前的云环境下面临着比传统网络环境更加严重的网络威胁,因为云环境的资源虚拟化特征和高度共享等特性让其安全状况的形势相对特殊。作为未来IT领域研究的热门方向,云计算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需要进行重新改进和优化,在复杂的网络结构中进行安全措施的实施。
随着新基建和5G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建设排上日程,基础设施的设计选型是数据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能否达到数据中心建设预期及投运后是否满足的可用性要求。基于此,介绍了数据中心供配电设备的技术路线、选用因素以及性能数据。
如今,为实现“源网储荷”一体化运营目标,面向主动配电网的源-网-荷-储新型能源协调控制技术研究开展迫在眉睫。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构建了“源网荷储”协调优化系统架构,以分布式电源并网逆变器与储能系统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技术为理论基础,探究“源网荷储”的具体模式设计,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
构建了熔融物U-Zr-Fe-O体系的热力学模型和相应的Gibbs自由能表达式,建立了熔融物热力学数据库.计算分析了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熔融物热力学性质,并获得了计算相图、相分
加密网络中传输的文件是保证文件安全的一种有效方法,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密技术的研究成为我国研究领域中的重点。通过研究现有数据加密技术,在AES和ECC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Windows操作系统中文件加密系统。该方案将对称密钥加密算法、公钥加密算法以及数据签名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保密文件的快速安全传输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操作模式,同时也为在计算机网络中建立完善、严格的安全机制奠定了基础。
数字光纤直放站的良好特性和在公网GSM系统上的大规模应用,使其在铁路GSM-R系统上也开始得到应用。数字光纤直放站与模拟光纤直放站有诸多不同的特性,其在铁路上的应用对动态检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动态检测过程中,深入探讨采用数字光纤直放站环形组网模式延伸基站覆盖方式可能影响铁路GSM-R服务质量的几个方向,为今后采用数字光纤直放站延伸GSM-R基站覆盖的铁路进行动态检测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