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布局与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dongx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布局和结构的现状
  
  2004年,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650亿元,同比增长41%,是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的2.5倍,也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的一年。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
  1.从产业大类结构看,计算机与元器件类产品比重继续上升,而家电等电子消费产品的比重有所下降。2003年,在以总产值计算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生产规模结构中,计算机类占28.6%,电子元器件类占23.8%,家用视听设备类占20.3%,通信与广播电视设备类占19.6%,电子仪器与设备类占2.2%,其他占5.5%。2004年,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计算机类、电子元器件类和电子仪器及设备类产品的增速都超过40%以上,其生产规模在全行业中所占比重继续提高,而家用视听类、通信类和广播设备类产品比重则有所下降。这一特点反映了我国各行业对投资类电子信息产品需求逐渐提升的趋势。
  2.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端产品比重不断提高。2004年,笔记本电脑和高端彩电增长迅速,增幅超过70%以上。笔记本电脑销售1200万部,占PC机销量的50%以上;高端彩电?穴背投、液晶和等离子电视?雪销售收入占全部彩电销售收入的比例,由2003年的15%上升到2004年的25.9%。新型电子元器件产销大幅增长,尤其是微型显示器件和集成电路产品,产销量较上年增长均超过50%以上。
  3.产品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地区和优势企业集中,产业集中度提高。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大信息产业区域。2004年,三大区域的劳动力、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比例分别为83.8%、89.3%、86.7%和88.7%。首批9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已经挂牌,2004年完成的产品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实现利税总额分别占全行业的79.6%、77%和75.8%。同时,一批跨地区、跨行业发展的大企业集团进一步做大;2004年,百强企业中有16家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6家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
  4.从行业资本结构看,外资对行业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2004年底,电子信息产业利用外资超过1000亿美元,《财富》世界500强中的IT企业已有90%在我国投资。2004年,电子三资企业?穴制造业?雪对全行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工业增加值、出口额占行业的比重分别为77%、70.3%、74.4%和85.8%,比上年分别提高了9.5、12.4、22.4和3.1个百分点;对该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86.8%。
  
  二、存在的问题
  
  1.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在企业收益与社会贡献方面的“反差”加大。电子外资企业完成销售利润率上升并高于内资企业,但其每百元销售收入创造税金,却低于内资企业且呈连年下降趋势。2004年,电子外资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为4.2%,高出内资企业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外资企业每百元销售收入创造税金却逐年下降,2004年仅为0.7元,比2002年降低了0.6个百分点;而内资企业每百元销售收入创造税金,近3年来均保持在2.1元左右。这一“反差”表明,加入WTO3年多来,外资电子企业在税收政策环境方面日益好转;而内资电子企业在税收的国民待遇方面却没有大的进展。
  2.人才结构失衡妨碍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我国电子信息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特征:一方面电子信息产业科技人员较少,IC(集成电路)高级设计师等高端专家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技术工人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这种橄榄型人才结构,已经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严重障碍,特别是对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和通信产品设计等高级人才需求较大的领域更为严重。据统计,美国现今拥有40万人的集成电路设计人才,而我国仅有3000—4000位设计人才。
  3.电子元器件行业与产业整体发展严重脱节。其总体特征是,通用元器件生产能力富裕,传统产品多,新产品所需的新型元器件供给严重不足,与国内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电子元器件企业与整机企业联系不紧密,双方主要是产品配套的交易合作,缺乏企业间包括所有权在内的深层次联合;在研发、生产和发展战略上没有形成有机协调、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国内整机生产企业几乎成为国外元器件的组装线。这种状况不利于集成产业链条各要素形成合力,把产业做大做强。三、对策建议
  1.调整相关政策,改善内资企业的政策环境。加入WTO3年来,外资企业在政策方面的“超国民待遇”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内资电子企业在税收政策方面仍然处于不利地位,而外资企业在业内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如果内资企业在销售利润率日益下降的情况下,还要承担比其竞争对手(外资企业)更多的税负,那么它们不可能具备自主创新的起码基础。因此,应尽快调整相关政策,改善内资电子企业的市场发展环境。
  2.重点支持电子元器件研发和制造,推动良性互动的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形成。一是出台鼓励有实力的整机企业向关联元器件领域投资的政策,通过资本纽带加强整机企业与元器件企业之间的联系。二是政府要重点支持新型元器件的发展,特别是围绕各种家电消费类产品、移动通信、数字电视、基础网络设备等重要整机产品配套的新型元器件的发展。
  3.产业政策要从刺激出口转向鼓励国内企业基于内需的自主制造和研发。从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形成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机制角度看,目前我国支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政策远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比较系统的政策是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导向政策。在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将相当资源集中于鼓励出口的后果,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长期被“锁定”在加工贸易的道路上,难以升级。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比其他产业技术进步的速度要快很多,产品生命周期短。同时,由于电子信息产品“技术标准”特征,限制了不同技术标准之间制造经验的扩散。政府主管部门和政策制定部门,应从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单一的出口导向政策与自主创新政策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把产业发展资源从刺激企业出口转向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创新,鼓励产业链上互补企业之间良性互动合作机制的形成上来。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工经所)
其他文献
一、布局和结构的现状2004年,我国纸及纸板产量达4863万吨,比上年增长18.1%,消费量为5339万吨;纸及纸板的进口量为616万吨,出口量为140万吨,产品自给率91.1%;人均消费量为42
为了保证电气自动化这一技术在当前的电气工程中有良好的运用,技术人员要能掌握电气自动化的要点,并能在运用中和电气工程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从而保证这一技术的应用效果.本文
我国化肥工业,包括基础肥料生产和化肥的二次加工两大部分,基础肥料生产,主要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化肥的二次加工,主要包括复合肥、混配肥?穴含微量元素肥料及有机、无机复合肥?雪等。    一、布局和结构的现状    目前,我国耕地潜在肥力不足,全国土壤结构呈现多氮缺磷少钾的局面。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除了农民的施肥习惯外,我国磷肥和钾肥生产不足以满足农用所需,是造成我国耕地肥力不足的主要原因。目前,我
四川省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下辖4个社区,分别为兴蓉社区、永丰社区、正街社区、联谊社区,都属于老旧院落.前两个社区主要以城市拆迁居民为主,后两个社区以农转非居民为主,各
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推动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实现管理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进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在变电所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入转化后的数字信号,并实时处理输入各项信息数据.相较于传统的常规变电所二次系统,变电所综合自动化
【摘 要】企业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企业活动的源泉,在于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本文旨在运用人力、资源理论、组织行为学原则,站在企业发展的战略角度,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阐述作者对于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初步认识,力求在发掘员工潜能以推进企业全面发展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或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企业职工  一、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  1、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
一、中国化纤行业国际贸易面临的新问题和新形势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化纤工业得到了快速成长。2004年化纤产量已达1425.5万吨,占世界化纤总产量比例已超过1/3。化纤使用量在我国纺织纤维中比例已经超过2/3,化纤已经成为我国纺织工业乃至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3年来,化纤、纺织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世界能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化纤及其纺织品
电费是供电企业重要的经济来源,要保障电费收费及时、准确,就必须做好抄核收工作的每个环节,加强各个方位的管理制度的建设,促进抄核收工作的效率大幅提升,因此要实行完善的
问题:家庭的破裂rn过去几十年来,英国的社会结构和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如此深刻,以致人们已经认不出这就是那个不很久以前还统治着1/5世界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