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预算在国有企业的运用

来源 :中国外资·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01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势在必行。随着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正式挂牌,标志着国有资产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问题并没有引起重视,本文就有关经营预算在国有企业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 经营预算 运行机制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所谓的国有企业,就是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资产的投入主体。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国有企业却普遍表现为效益不高、活力不强、竞争被动、发展后劲不足,这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出现的突出问题,也是严重束缚国有企业活力释放、进一步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障碍。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不可逆转,国资委有效监管力度有限,而国家财政的作用必然凸显。我们认为,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现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的统一与平衡,应该成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重要制度。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引入
  为了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目标,产权改革是最为重要的一环,然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十分严重。由于国家财政与国有企业的紧密关系,财政一直参与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在国资委专司机构成立前,国有资产这一块事务主要在财政部。然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等重大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对此,我们不得不把视线投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来。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该而且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国家财政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制度创新。战略性的结构调整不可避免,也就是产权改革的不可逆转,在这个基本前提下,有两点必须得到保证,同时也应该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保证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公平性,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企业退出后国家所得到的资本性收入得到公平的分配。国家预算的透明性确保了国有产权交易的公平性,而通过预算渠道国有企业的产权交易收入分配的公证性一定程度得到了保障。大批国有企业的退出和重组也涉及到一个巨大的退出成本问题。是象以前那样国家通过财政、银行、股市给予大量的补贴和支持还是国家直接支付国有企业的退出成本,让国有企业在一个公平竞争环境的情况下走市场化的发展之道呢? 显然,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把对国有企业的各种补贴、支持归于国家财政预算的框架是公平和有效率的,这就涉及到国家公共预算支出结构要做相应的调整,同时社会保障预算的建立成为必然选择。从微观角度来看,建立国有企业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重要内容。编制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为激励、约束国有资产经营者提供操作平台,有利于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行为的监督和考核。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有企业制定经营计划的依据,完成收益预算是国有企业的重要经营目标。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和执行结果的考核,可以督促企业经营者负起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构建思路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界定于自然垄断行业和一般竞争领域经营性企业的国有资产,即国有资本。这一界定体现了社会主义财政所特有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公共预算的根本区别。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主体是财政部门。《预算法》规定政府预算的唯一编制主体是财政部门,而且企业的国有资产与政府的预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而为维护政府预算的完整性,也要求由财政部门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内容来看,一般收入项目应该为三类:一是一般经营性收入。具体包括利润、股利、红利、投资收益等;二是国有资产出售与转让收入、国有企业的清算所得;三是公共预算转入资金。而一般支出项目则可分为四类:一是一般经营性支出 ,包括注入和增加国家资本金支出、股份公司中国家股增资配股支出、扶持国有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支出等;二是专项支出;三是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的运行费用;四是对社会保障预算的补充支出等。
  ■三、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其他预算的平衡
  1、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国家预算体系总体设计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国有企业微观经营机制的建立问题、国有企业退出社会负担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等交织在一起 ,单从某一方面推进都很难有所成效。国家预算所具有的综合性应成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一个较好的视角。因此,我国的预算目标模式应该是建立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相互统一与平衡的框架体系。具体到国有企业而言,我们认为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社会负担的化解应该是政府公共预算的支出范围。社会保障预算:以社会保险为核心,以政府救济、社会优抚、社会福利为补充,形成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的作用十分突出 ,国有企业的冗员负担、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都需要社会保障的支持。
  2、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为主体的三种预算之间的统一与平衡,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三种预算的收支会发生大的变化。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建立三种预算统一的信息通道与三种预算平衡的调控机制;以“国有企业改革”为导向来确认国有资本用于弥补公共财政与社保基金缺口的额度;从支持财政与社保的社会目标考虑国有资本的中长期预算;完善国有资本与社保基金分级预算服从全国社保基金统一预算的制度。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作用
  众所周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主要有三个作用:(1)提供总体信息。(2)为宏观经济提供资产数量和质量的科学依据,以便实施分类指导。经营预算得出的结果,同时又形成新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前提。(3)是建立一本国有资产存量和流量的总帐,接受国有资产的真正所有者——全体人民的监督。体现在对企业现金流管控;对成本费用的管控;对投资和科研执行情况和费用的管控。
  ■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过程中问题和解决措施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过程中问题体现在数据失真问题;与财务预算的对接问题;执行情况的监督问题。除了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监管体系的组织机构外,还需要采取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才能构建完备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监管体系。社会要由“人治”走向“法治”,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预算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如果缺乏相应的机构和专业人员,就很难对预算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和监督。国有企业应加强部门之间的监督和对具体操作方法、手段的控制。
  ■六、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政府两种职能的逐渐分离,如何尽快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以单独反映国有资产经营活动的状况,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再投资的有计划进行,对完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集中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机制性问题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小凯.《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贸易理论和增长理论的重新思考及产权经济学”,1989
  [2]钱颖一.《企业的产权分析》.《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1998
  [3]科斯.《企业的性质》.《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4]科斯.《社会成本问题》.《论生产的制度结构》,1994
  [5]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迁》,1999
  [6]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财产权利和制度变迁》,1991
  (责任编辑:郭伟)
其他文献
2005年1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致协主席贾庆林同志接见国家行政学院《宗教事务条例》专题研讨班学员并作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全
4月24日,第八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海江田万里、韩国外交通商部通商交涉本部长金宗埂共同出席会议。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基础医学课程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授课形式,通过基础医学课程群网络平台的建立,拓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空间,采用以问题为中心和病案讨论相结合的教学
目的:探讨CAP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CA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38例。初治10例,复治28例。结果:全组完全缓解(CR)9例(23.7%),部分缓解(PR)16例(42.1%),总有效率(CR+PR)65.8%,初
许多研究表明,癌基因扩增与表达异常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演变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肿瘤的研究后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用卵巢癌SKOV3细胞株,对裸鼠进行转瘤、核酸杂交技术;对肿瘤组织的erbB-2、c-myc、H-ras基因
《食品安全法》实施以后,社会各界所期望的中国食品“安全”时代并没有如期到来。本文对我国食品安全事故背后的根源进行了广泛、深刻的挖掘,提出责任是促使执法主体正确行使权
对我院1980~1996年间临床误诊的25例青年人肺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青年人肺癌的早期确诊率,25例误诊患者占同期青年人肺癌患者的71.4%,误诊疾病为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纵隔肿物,肺脓肿等,对误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期刊
2005年1月19日下午,国家行政学院召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陈福今,中央督导组组长、国家质量监督局副局长王秦平,国家行政学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突出的地位,要求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