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认知机制:深化与发展

来源 :课程.教材.教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2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使学生形成、理解物理概念,进而掌握物理规律,并使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得到发展,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议题.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学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一直停留在创设物理情境、进行思维加工、理解物理意义和运用概念规律的经验层面,未能真正厘清学生形成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认知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物理教学的发展.为此,本文基于爱因斯坦的概念形成与发展理论、物理学知识—能力结构以及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了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理论,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有益启示.
其他文献
课程是实现教育方针政策的基本载体.教师作为课程执行的直接责任人,其执行水平和效果是反映课程场域中立德树人实现情况的重要指标.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内涵可概括为“五度”,即教师执行课程的法度、教师执行课程的尺度、教师执行课程的刚度、教师执行课程的速度、教师执行课程的效度.教师课程执行力具有“知力”“能力”“行力”“效力”四大基本表征.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发挥对正确认识课程、发展课程、以及实现课程育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关系演变经历了创立与政治化、改革与错位、深化与协同三个发展阶段.高中课程育才与高考选才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高考科目仅是全部高中课程科目的一部分,高中课程标准也只是选择高考内容的依据之一,这导致二者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建议健全高中课程实施的督查机制、增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功能与作用、优化高考科目设置、深化高考内容改革,以提升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协同育人成效.
人类初始的图像追求、社会的图像化存在、数字技术赋能图像设计与传播,以及图像符号本身蕴含的教育功能,给图像繁盛时代的教科书"以图育人"提供了机遇.同时,教科书"以图育人"也面临图像陷阱、师生图像素养欠缺以及图像"解码"方法单一的挑战.应对策略在于:正确把握教科书图像的价值赋意,增强"以图育人"的自觉性;加强师生图像素养培育,为"以图育人"提供能力保障;采用灵活多样的图像解读方法,丰富"以图育人"效能以及利用好教科书的多维图像,拓展"以图育人"的多元路径.
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教材是驱动教学变革的重要诱因.教材与教学的关系经历了手抄时代"教材辅助教学"、印刷时代"教材支配教学"以及数字时代"教材重构教学"的嬗变过程.教材驱动教学变革有其必然的逻辑,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选择的价值逻辑、教材结构编排的教学逻辑、教材形态转换的媒介逻辑以及教材编审制度的变革逻辑等方面.实现教材驱动教学变革的基本路径主要有立足教材价值逻辑研发优质适学教材、把握教材结构逻辑促进教材"活化"、依据教材媒介逻辑处理全媒体教材关系、坚守教材变革逻辑发挥教材教学功能等.
学科大观念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科大观念居于学科的中心位置,是问题解决者对学科核心概念心理化的结果.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建构地理学科大观念的目的在于启发教师更好地帮助学生将地理概念与已有经验及真实世界建立联结.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出中学地理学科大观念建构路径的五环节操作性框架:分析地理情境、提炼地理核心概念、与经验建立联系、叙写地理学科大观念和发展地理学科大观念的内容进阶.这一操作性框架可以用于指导中学地理教师建构适合自己教学实践的地理学科大观念.
高阶思维是基础教育关心的核心议题之一,但课堂中高阶思维的培养依旧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面向初中数学课堂的高阶思维内涵框架",包含11项思维特征,归属于策略型思维、批判型思维、创新型思维三大类型.策略型思维强调学生在解决开放的、非常规的问题时是有策略的,不是盲目的.批判型思维强调学生表现出辨别、评估等能力.创造型思维强调学生产生的新观点、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