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的男嫁女娶习俗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地的瑶族大多有男嫁女娶的习俗,其中广西尤甚。比如桂北资源县的瑶族,家中有儿有女,人们常常是把儿子“嫁”出去,而留女儿在家里,娶一个女婿到家里来。娶女婿到家里来的婚礼叫“接崽酒”,同样办得热热闹闹。举行婚礼之日,女方家派接亲队伍吹吹打打到男方家接亲,接回来后即拜堂,拜堂后举行酒礼,由双方亲戚参加。参加酒礼的客人要喝36杯酒:“和气酒”4杯,“洗尘酒”6杯,“邀客酒”2杯,“齐席酒”2杯,“正席酒”18杯,“团圆酒”4杯。18杯“正席酒”又分为上九杯和下九杯。喝完上九杯后,礼房主笔把接崽主家事先为新郎起好的名字用毛笔端正地写在红纸上,由婚礼的主持人当众高声宣读。客人一致认可后,礼房主笔将新郎的新名字贴到主家的香火堂旁,从此,新郎就算是正式加入了他的新家庭,成了新娘家的人。
  桂中桂平市紫荆镇的盘瑶也盛行男嫁女娶,有的人家甚至几姐妹全部招郎上门,并以“一水三枪”的方式定婚姻。“一水”指一杯糖水。紫荆镇的盘瑶姑娘在对歌中若相中了小伙子,便捧一杯糖水放在他面前。小伙子如果一饮而尽,说明他对姑娘也有意,他们于是就离开众人,从此单独对歌。当他们通过对歌已经互相了解,并产生了深深的感情之后,姑娘家便请媒人向小伙子的父母说亲。小伙子的父母若也同意,两人便准备成亲。成亲这天,新郎由媒人领着,在父母、兄弟姐妹及七八个扛鸟枪的歌友陪伴下前往女方家。到了女方家门口,枪手朝女方家屋顶的上空连放三枪。女方听到枪声,也派出枪手,朝新郎的上空也连放三枪,表示欢迎他们的到来。与此同时,人们放鞭炮、吹唢呐,在热闹的气氛中接新郎进门,这便是“三枪”。这天,如果新娘家设酒宴招待亲友,说明新郎落户女方。若只用香茶待客,说明新郎新娘将两边轮流居住。是到女方家落户还是两边轮流居住,这些由双方事先商定。这天新郎新娘不拜堂,只在厅堂设歌台招待来贺喜的宾客。第二天一早,由媒人主持家庭會议教育新人要尊敬父母,关心兄弟姐妹,与邻居和睦相处。会议结束后,新郎的父母和歌友告辞回家,婚礼结束。
  瑶族的这种女娶男嫁习俗与汉族的上门习俗不同。汉族的上门习俗一般是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人家才偶尔为之,而瑶族的上门习俗则很普遍。由于很普遍,在瑶族社会中,对这种婚姻形式也有很明确的一些规定,以免产生纠纷。比如在金秀瑶族自治县三角乡盘村,男嫁女有“顶一头”和“两头顶”两种情形。“顶一头”,即男方嫁到女方家,婚后男方改用妻姓,并按妻子的排辈另行取名,从而完全成为女方家庭的人。这种情况,女方一般要给男方父母相应的钱粮。男方赡养自己父母的义务主要由留在家里的兄弟姐妹承担。顶一头的婚姻,子女一般随母姓,或是只留一个儿子或女儿随男方的姓。“两头顶”则指男方嫁到女方家,但保留自己的姓名,婚礼由女方操办,女方不必给男方父母太多的钱粮。“两头顶”的男子在女方家同样参加劳动,在家庭的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也有发言权和决定权。“两头顶”的婚姻所生子女的姓由夫妻双方对半平分,即从第一个开始,第一个随母姓,第二个就随父姓,第三个又随母姓,第四个又随父姓,依此类推。有的“两头顶”若干年后,或因女方父母己去世,或因男方家中的确有困难等原因,经过协商,也可一起回男方家居住生活。
  瑶族的这种男嫁女娶习俗在广西各地是比较普遍的,除前述桂北的资源和桂中的桂平、金秀外,灌阳、全州、恭城、贺州等地的瑶族都有这样的习俗,国内的湖南、广东、云南,国外的泰国、越南等国家的瑶族也都有这样的习俗。但也并非所有的瑶族支系都有这样的习俗。瑶族的支系众多,但学者们倾向于认为瑶族的众多支系实际上都可归入盘瑶、布努瑶、平地瑶、茶山瑶这四个支系里。在这四个支系中,盘瑶人口最多,布努瑶的文化与苗族相近,平地瑶实为从盘瑶分化出来的新支系,而茶山瑶人口最少。男嫁女娶的习俗实际上只存在于盘瑶、平地瑶、茶山瑶这三个支系中,布努瑶支系则很少有这样的习俗——其上门习俗与汉族比较接近。
  瑶族的男女是比较平等的。尽管男女在劳动中也有分工,但在家庭生活中,很少出现汉族的那种“夫唱妇随”的情况,夫妻双方在家庭生活中基本平等,不管是女嫁男还是男嫁女,双方都平等,家庭中的重大事情往往都由双方商量决定,男女在家中都有继承老人财产的权利,也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因此,瑶族,尤其是盘瑶、平地瑶、茶山瑶这三个支系没有重男轻女的倾向,瑶族的男嫁女娶习俗实际上正是瑶族男女平等文化的一个部分,也是瑶族男女平等的表现。笔者曾在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做田野调查,在莲花镇凤岩村,笔者采访了一对瑶族父女,女儿在恭城县县城政府部门上班,她的爱人也是瑶族,是另一个乡镇的,也在县城的政府部门上班,他们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笔者问他们是谁嫁谁娶,他们说他们是两边顶。在莲花镇上笔者又采访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三个儿子在家,两个女儿在上海工作。笔者问这位老人,是更喜欢儿子还是女儿,老人说,当然是女儿。莲花镇的瑶族大多数是平地瑶,平地瑶是汉化程度较高的瑶族支系。尽管受汉文化影响较多,但男女平等的瑶族传统观念至今仍然得到较好地传承。
其他文献
曾经,家乡的那考河是一条臭水沟,那考河流出的臭水常常会污染到下游的竹排冲,导致河道沿岸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严重地影响了周边社区的正常生活。  曾几何时,那考河变了,在城市环境建设的改造中,那考河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湿地公园。  环境就是民生,那考河成为湿地公园得益于南宁市海绵城市的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城市建设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像海绵一样良好的“弹性
期刊
绣花  一针一线牵动着淳朴  实而存华  如大米般沉甸  布鞋面上  衣袖边缘  挤满缤纷,彩蝶飞舞  艰涩的日子  母亲依然把愉悦与希冀  如歌一样吟唱  梦里枕着阳光、雨露  一路芬芳,一路孤行  始终,点缀远方  织布  夏日如蓝,机杼欢声  如一只脚系棉线跳动不停的画眉  无论怎样飞跃  都永远飞不出  母亲轻巧的手  织布机上的布料  脸面涂灰  毫无知觉间  仿佛被压在石块下的劲草  
期刊
秋霜染红了山川,瓜果熏醉了鸟兽。“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好醉人的秋天!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邀文友依然兄回老家驯乐苗族乡游秋。  第一次到苗乡的依然兄闹着要去看看老苗王故居。老苗王故居在大屯,离乡政府驻地四五公里,不远。进屯可驾车也可步行。驾车走新路,路程短,快捷,但了无新意。步行可走旧路,虽绕道,路程长,却可能有意外收获。我们决定步行走旧路。  “老三,你看!”行程中,依然兄突然惊
期刊
暖风轻手轻脚  织一件绿的地衣  山村里  鳥在啼鸣草在疯长  盘旋的公路  插进远眺的木楼  刮过山坳的风  晃动无忧无虑的年轮  牛背上的童年  成了永久的记忆  有雨的日子  岁月倚着木楼的栏杆  听石板小巷频叩  远去的脚步声声  虫鸣无限放大  藤蔓缠绕的古树  爬满密密的乡愁  总在特定的时间里  弥漫的袅袅炊烟  依稀回放昨天背影  山村的色彩  是一幅泛黄的水墨画卷
期刊
盛夏时节,在距广西全州县城七公里的枧塘镇枧头村有一片百余亩的清幽荷塘。炎炎烈日下,碧绿的荷塘里荷花争奇斗艳,競相绽放,处处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阵阵荷香。青翠的荷叶间,绽放的荷花白的似雪,粉的似霞,而白里透红的荷花就似少女美丽彩裙的花边,连片的荷塘里呈现着缤纷的色彩,不时有蜻蜒和蜜蜂翩舞花蓬问,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说起赏荷,自然会让人想起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期刊
闻着花香,行走在花浪之上,有红瓦白墙被桐花拱于高原之上,在花海间若隐若现,犹如海市蜃楼,这便是三堡街了。三堡小学可算是三堡街的起点。每逢街日,从这里向东行进,商铺相对交错,硬生生把山岭下的桐花撇开。只见人流三五成群,货物东来西往,至大约两百米处,就到了三堡街的丁字路口。  这里不是一般的热闹,从西南面降盘村来的人流,与东北面堡上壮寨方向来的人流在此融合交汇,就像三堡的曹渡河匯入红水河,洪流翻腾,浩
期刊
如今的旱冲,山连着山,水连着水,高低起伏,层峦叠嶂,满目都是茂密的绿树,是个风景如画、物产丰饶的宝地。  平乐县大发瑶族乡的大山深处有个叫早冲的瑶寨,那里生活着瑶族最独特的一个分支——过山瑶。过山瑶亦有“中国的山地吉卜赛人”之称,就像族名一样,为了选择肥沃的山地刀耕火种,他们经年累月地从一个深山岭头迁徙到另一个深山岭头,过着艰辛贫苦的“过一山吃一山”的游耕生活。后来在政府不断地动员和帮助下,他们终
期刊
我来新加坡求学前后加起来已经有一年多,借着地理上临近的方便,第二次造访马来西亚才终于踏上地理书上的马六甲海峡。  1650年,荷兰人在马六甲建了红屋(Stadthuys),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古老的荷式建筑。我一开始以为红屋就是那个红色的教堂,原来不是。在教堂旁边的钟楼才是真正的红屋。红屋旁有个口子,沿着几十级台阶上去,花10令吉(1令吉约为1.5元人民币)就能进去参观博物馆。这个博物馆里陈列了马六甲
期刊
黑花和丈夫小白在农贸市场租了一个摊位,专卖粮食。端午节将至,为了能在端午节多赚些钱,小两口提前购进了不少包粽子用的江米。可是没想到,端午节越来越近了,买江米的人却寥寥无几,这可把黑花急坏了,尤其是遇到那些只问不买的人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這天中午,来了个中年妇女,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她指着货架上的江米问:“老板,这江米多少钱一斤?”卖货心切的黑花并没有迎上去,而是若无其事地转身走到旁边的摊位,假装
期刊
林强爱好摄影,这天一大早他就驱车来到大溪河边,准备拍一组大溪河波光潋滟的风景照。天才蒙蒙亮,林强正拍得不亦乐乎,这时镜头中出现一条月牙似的小船,船上有个小小的身影,然后那个小身影撒下一张小小的网。林强定睛一看,那小身影是个又瘦又黑的小女孩,她在捕鱼。  林强不由得担心起来:大溪河这么宽,水这么深,这个小女孩孤身一人太危险了。要不我把她的鱼全部买下来,她不就可以早点回家了吗?  林强当即朝小女孩大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