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的急救和护理对策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fo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的急救措施和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疗效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疗效比较:患者的显效率为60.4%,好转率为27.1%,无效率为12.5%,总有效率为87.5%;各疗效间的差异(P<0.05)。满意度比较:满意率为70.8%,一般率为27.1%,不好为2.1%,总满意率为97.9%;各满意率间的差异(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并且还能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参考。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救;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178-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血供急剧的下降,使病变部位严重缺血缺氧,若不及时的解除病灶,患者病变部位的心肌就会坏死,引起一些列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而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故而,及时的抢救和正确的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本院通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取得良好的量表疗效和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在40岁~70岁,平均年龄在(56.2±4.7)岁;经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间的差异(P>0.05),不具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凡是2012年2月~2014年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 排除标准:(1)不是急性梗死的患者;(2)无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3)合并感染的患者;(4)患者或其家属不合作或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疗效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最后统计分析。
  1.3 治疗方法主要采用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如(1)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可立即2%的利多卡因静脉推注或静滴胺碘酮抗心律失常,待早搏消失心率减缓后,继续静脉点滴;若病情严重,同时可考虑电除颤。(2)房颤和室颤,立即采用电除颤,然后继续对症治疗。(3)房室传导阻滞,立即安临时起搏器,然后对症支持治疗。
  1.4 护理方法(1)患者到医院时,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为维持血压、电解质等治疗做准备;同时予患者吸氧,卧床休息,上心电监测仪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准备相应的手术器械。(2)与患者或其家属谈话,告知病情的危重性;同时安抚患者,在医院治疗的成功性是很大的,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3)抢救完毕后,立即予患者卧床休息、继续吸氧、心电监护,继续维持静脉通道,吸痰,交代患者及其家属饮食和排便的注意事项。同时,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及时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反馈给医师;并与患者及其家属多沟通,缓解期焦虑情绪。
  1.5 疗效判定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应的辅助检查为判断依据。显效:患者自觉良好,心电图提示恢复正常,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为阴性;好转:患者自觉较前好转,心电图提示较前好转,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含量较前下降;无效:转院或死亡。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6 满意度的评定主要根据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调查表对患者或其家属调查。主要分为满意:治疗和护理都理想,服务态度好;一般:治疗和护理都还行,态度一般;不好:治疗和护理不好,服务态度不好。总满意度=满意率+一般率。
  1.7 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两组率比用百分比进行描述;以P<0.05 为有意义。
  2 结果
  2.1 性别、年龄的比较
  经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间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性别、年龄的比较(例,%)
  组别 男性 女性 P值
  例数 25 23 P>0.05
  40~50岁 8(32.0) 7(30.4) P>0.05
  50~60岁 8(32.0) 8(34.8) P>0.05
  60~70岁 9(36.0) 8(34.8) P>0.05
  2.2 疗效的比较
  经治疗后,患者的显效率为60.4%,好转率为27.1%,无效率为12.5%,总有效率为87.5%。经统计分析,各疗效间的差异(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疗效的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P值
  疗效 48 29(60.4) 13(27.1) 6(12.5) 87.5 P>0.05
  2.3 满意度的比较
  经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满意率为70.8%,一般率为27.1%,不好为2.1%,总满意率为97.9%。经统计分析,各满意率间的差异(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满意度的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好 总满意率(%) P值
  满意度 48 34(70.8) 13(27.1) 1(2.1) 97.9 P>0.05
  3 讨论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其病情急,进展快,并发症严重,预后不好,死亡率高。故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严重的后果。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高,我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率高,对医院的满意度好。可能原因如下。我院对所有患者都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同时配合相对完善的护理;特别是多次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交谈,告知其病情和注意事项,及其心理安慰,在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因焦虑导致应激水平增高而使患者病情恶化。正如何冉[3]在相应的报告中指出,提供有效的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由于本实验中有少量主观因素,但由于本研究条件限制,可能对结果有一点影响,但是本实验设计较为合理,其结果是比较可信的。
  综上所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并且还能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郭淑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12,16(30):3989-3990.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J].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284.
  [3]何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率失常的急救与护理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 2012,20(11):1812-181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对消化内科病房护理中细节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将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2月,消化内科接诊的52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全体对象按照护理参与情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严格的细节护理。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病情发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分析细节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 治疗6周后,经细节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腹腔镜手术联合祛瘀解毒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祛瘀解毒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IL-8、CA125及EMAb变化,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及12个月内的妊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IL-
期刊
【摘要】目的对胃溃疡合并出血的患者进行内科治疗和临床护理,并观察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胃溃疡合并出血的患者作为本次课题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内科治疗,而针对治疗后的护理工作,实验组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个体护理,而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常规治疗,84例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均脱离危险,而护理工作
期刊
【摘要】目的:对门诊小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了解门诊小手术病人的心理状况,明确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心理变化情况。结果:经过对门诊小手术病人的心理进行干预护理,病人的门诊手术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对门诊小手术病人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在提升病人满意度的同时,充分的改善了医患关系,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门诊小手术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高龄危重患者压疮危险情况发生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高龄的患者进行建立压疮监控的体系和细心护理。结果:降低了高龄患者在医治过程中难以避免产生压疮发生的发生概率。结论:在对高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监测、各种准确的评估和精细化的护理,可以预防或是减少压疮的产生,因此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并且也可以减少再用于治疗压疮所引起的经济负担,另外也可以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  【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对相关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研究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范与对策。结果 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升了护士的安全意识,减少了骨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结论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其护理能力,加强骨科病房的安全管理能力可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纠纷,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分析  【
期刊
【摘要】为了了解和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与护理之策略。通过遴选2010年3月到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2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取病情观察、饮食护理、静脉补液、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系列措施。结果,18例经过积极抢救控制酮症酸中毒,2例因为严重感染并发心肺肾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通过病例跟踪调查发现,通过准确及时的病情观察和严密的护理对改善病人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支气管炎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儿科收治的73例小儿支气管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7例(整体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3%,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应用于小儿支气管炎护理,能够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采集中段尿标本和留取24h尿糖定量的方法对150例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部分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并发症及尿糖、血糖控制水平有一定相关性,女性患者和60岁以上且5年以上糖尿病病史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的机率较大。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并发泌尿系感染要进行早期护理干预,主要护理措施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关于骨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并对此进行应对措施实施的探究。 方法对就诊的54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基本护理,观察组进行安全隐患分析和防范措施并实施到护理过程中,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安全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结果:观察组在经过安全隐患分析和防范措施后实施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骨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具有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