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然百宝箱——四季”活动的启示与思考

来源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_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我的自然百宝箱——四季”活动鼓励公众参与,细心观察与记录大自然的变化,讲述关于四季的故事。本活动旨在利用博物馆资源,探索开展公众展览的新模式,为传播科学思想与博物学精神提供从受众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角度的新渠道,进而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生态环境,体会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关键词 自然博物馆 自然笔记 公众参与
  1 活动概况
  2016年,第二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以“人与自然”为特定主题。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上海自然博物馆策划的“我的自然百宝箱——四季”活动鼓励公众细心观察大自然,收集与之相关的实物、声音、照片、视频等,并对它们进行记录,比如制作标签,附上采集人、采集地、采集时间等。然后发挥想象力,围绕物候变化在大自然中的体现,拟定自己的主题并配上文字,讲述关于四季的故事。我们希望借助这一契机,引导公众直接参与,主动获取自然科学知识,自主培养科学思想与博物学精神。
  1.1 组织形式
  “我的自然百宝箱——四季”活动通过组织现场展览,以优秀作品展示评选的方式,将博物馆的外延无限延伸至每一个普通公众。打破“公众是受众”的单向传播壁垒,将公众打造为展览的主体,他们既是创造者、诠释者,又是参与者。展览的所有展品都来自于公众,展示的是物品,是情感,也是经验。让公众在筹备作品的同时,记录自然、感受自然、揭秘自然,从而唤起他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的亲近之情、保护之意。
  1.2 主题说明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四季”。大自然的四季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欢乐美丽无处不在,有万紫千红的春天、蝉声阵阵的夏天、鲜果飘香的秋天和冰天雪地的冬天。对于春夏秋冬的探究过程,有助于公众找到观察大自然的切入点,建立对自然界的初步概念。
  公众对于四季之物都有各自的印象和记忆,不妨运用孩子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结合求真务实的科学知识,赋予突破创新的表现形式。你的四季是几枚不同季节捡来的叶片、一本记录时节的自然笔记,还是一本记载着四季游历的相册、各种鸟啭虫鸣山泉叮咚的录音……“我的自然百宝箱——四季”活动鼓励公众关注身边的本地动植物,采集独特的四季自然收藏来讲述自己眼中的春夏秋冬,体会花鸟虫鱼的奇妙之处,分享自然经历与故事;让收藏物件不仅仅流于表面,更带来赞叹四季更迭中生命多姿多彩的力量,倾诉出人与自然不断变化、相互影响产生情感。
  2 作品征集
  “我的自然百宝箱——四季”活动采用网络报名,在网站、微信、App上分别设立“作品墙展示”、“活动介绍”、“精彩板块”、“我的自然百宝箱”4个板块,让公众可随时随地上传照片、聲音和视频并附上自己的所思所感。同时借由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拓展传播途径,提升宣传效果。
  本次活动共收到作品200多件,通过专家评审和观众投票,挑选出来自30余位公众策展人的42件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主要分为自然收藏、自然手工、自然笔记与自然摄影四大类,综合应用人们身边易得的自然之物,结合不同材料的特殊工艺,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美感。
  (1)自然收藏:上海自然博物馆研究员何鑫的《春华秋实的植物之美》(见图1)告诉我们:“从叶子到花朵,从种子到果实,从浑圆到长薄,从巨大到细微……在我们身边的植物世界,除了那些呼吸着新鲜的绿,还有这些孕育着未来的褐,它们凝固的瞬间吐露着生命的千姿与百态。这就是自然的力量!”
  (2)自然手工:上海市顾村中心小学的“自然触碰工作室”带来了叶脉化石模型——《蜡梅》(见图2),配以富有诗意的蜡梅在“四季”里的形态描述:“隆冬腊月,暗香飘逸,蜡梅绽放;春暖花开,新叶冒芽,果实孕育,绿如玛瑙;入夏时分,叶儿繁茂,顺逆如同猫舌头一般;深秋,蜡梅娄状果实成熟,内有数枚种子;初冬,落叶凋零,花苞孕育,一年的更替又将开始。触碰蜡梅,体验四季不同的感觉吧!”
  (3)自然笔记:《自然笔记:开启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一书的作者芮东莉展示了《把大海装入自然笔记》(见图3),并写道:“海边拾贝,这大概是许多人都有的经历。在海边玩耍最有趣的就是,永远不知道大海下一秒钟会馈赠给你什么宝贝,可能是一枚贝壳、一条小鱼,或是一只海星。拾到的宝贝,既可以晾干后,把它们装进盒子里,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收藏,比如自然笔记。用自然笔记收藏的好处在于,那些不能或不容易放进盒子里保存的宝贝,比如活的小动物,用自然笔记记录下来,它们就永远鲜活地珍藏在你的笔记里,与你相伴。并且,你还可以对你的宝贝做进一步的整理和研究,同时在笔记里记录下你收藏时的情景以及心情,这样的收藏,将让你收获更多的知识,并留住美好的时光。久而久之,你的自然笔记积累得多了,它就像一只自然‘百宝箱’,翻开它的每一页,就如同打开‘百宝箱’的每一个抽屉,里面装着最珍贵的宝贝和最难忘的回忆。”
  (4)自然摄影:自然爱好者“南宫鼹鼠”历时一年完成了《我的24节气美图》(见图4),将自己的自然观察历程娓娓道来:“从立春到大寒的每个节气,不论身在何处,我都会留心记录下当时当地的植物,用手机随手拍上一组照片。星移斗转、四季轮回、生生不息,农耕民族骨子里遗传着对自然的信仰。悲欣过后,恬淡自守,温酒听雪落,读诗闻花香。”
  4 展示现场
  如图5所示,本次展览在同一展区范围内借由树型装饰隔断作为空间分割,现场还设有活动区域以满足参观者直接参与衍生活动的需求,同时公众策展人、学科专家也为公众带来了更多的知识渠道。
  4.1 展览:规格化陈列
  在同一场所进行公开陈列的作品,需要依托于标准化的布展用品来容纳风格上的千差万别。整个展览以“百宝箱”为灵感源泉,利用充满年代感的旅行旧皮箱来烘托“可移动”的概念,并赋予了宝箱内作品一定程度上的神秘感。二手旧皮箱的选材正是对于“环保”理念的最好应用。皮箱基层的木板箱采用最简单的木工板拼搭,贴以自然元素的海报画,与分割区域的硬板纸小树相辅相成,在易于搭建的同时也利于拆卸和重复利用。   4.2 作品:独特化表现
  来自公众的作品形态各异,从小若芝麻的果实种子到一掌之大的草木标本,从脆若陶瓷的螺壳到固若金汤的矿石,从自然笔记手绘到鸟类骨骼标本,每个作品都倾注了作者独一无二的热情与呵护自然的感情。为提高作品的观赏性,在展览筹备阶段由上海自然博物馆提供针对性服务,协助作者运用提供的布展道具完整地呈现作品的风貌。作品展示成功的关键在于恰如其分,需要同时兼顾自然科学与主题关联性、创意美观性和展示形式直观性三个方面。
  4.3 活动:自由化教育
  现场常规教育活动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小小博物家”品牌活动相挂钩,与展览作品和主题相配套,公众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在现场直接报名参加。此外,展览期间还邀请了专家学者、收藏达人莅临现场,与公众来一场“自然的邂逅”,介绍其工作体会、研究成果等。这不仅带动了展览现场的互动感,更让公众在观展之余能够深入了解作品的意义所在,接受自然科学知识的多维度熏陶。
  4.4 留言:互动化平台
  作品理念的传达离不开文字记录、书写形式和语言意境的表现力。公众作为策展人,相较于专业策展单位,更注重与参观者的分享和交流。每个“百宝箱”里都写有策展人说明,或是讲述在大自然中的采集过程,或是抒发自己对“四季”的情感,又或是表达自然理念等等。
  每个“百宝箱”内都预留有可贴留言纸的区域,参观者可至展览入口处领取纸、笔,将自己的感想填写到留言纸上。我们从字里行间能读出观众对于作品的反馈,比如“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我很喜欢你的笔触,用色非常温暖”、“你收藏的东西,好有自然的感觉”。
  留言纸作为沟通交流的传统媒介,借助“百宝箱”这个展示平台,传递着公众策展人的自然理念、博物构想以及与作品之间的呼应,传递着参观者第一时间的知识收获、自然意识以及与策展人之间的共鸣,进而调动着参观者深层次的情感互动。
  4.5 投票:情感化抒发
  为了解公众策展人的作品是否为多数参观者认同,并为选拔优秀作品提供基础,展览现场设置有投票区域。参观者可领取统一的投票纸,按要求写下自己最喜爱的作品。借由“最喜爱的作品投票”这个环节,观众在观赏完所有作品后,可以停下脚步,细细回味整个展览中的收获与感悟,或是展示自然的冲动,或是亲近自然的渴望,或是保护自然的呼吁,这些都可以通过“投票”来进行抒发。
  5 啟示与思考
  5.1 注重意识培养,激发公众参与
  “我的自然百宝箱——四季”活动是“街头博物馆”这类策展方式的衍生应用,倡导以热爱大自然的公众作为策展人,从某种程度而言是对传统陈列展览的挑战和颠覆。让公众转变角色,从以往的参观者、学习者、信息接收方,变为作品的创作者和展览的策展人,在专业人士的协助下,逐步成为优秀的信息发布者,主动负责展览的各个环节。全程参与将带来全情投入,使得公众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观众对于展品的认同,也带动了现场交流的氛围,让公众的参观热情得以一再升温。
  5.2 跨学科全龄段,培育综合素养
  筹备策展作品的过程带动着公众综合运用自身技能,积极发掘自身潜力。本次展览的公众策展人涉及各行各业,有科学教师、中小学生等等,涵盖各个年龄段热爱自然的公众。从观察自然、素材采集、制作成品、展示形态设计、呈现方式考量甚至现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参与者信息收集、倾力动手、团队协作的能力。他们用落叶折成鲜花并配以视频展现,令人难辨是叶是花;用画笔勾勒出海滩边的贝壳,与拾来的贝螺实物相辅相成……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做到知行合一,锻炼思考和操作能力的同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可以说,这是一次参与者自我提升的绝佳机会。
  5.3 培养博物精神,提升环保意识
  “我的自然百宝箱——四季”活动依托展览的呈现形式,鼓励公众走进自然,激发其探索自然的本能。借助记录自然,让公众重新审视身边的一切,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充满新鲜感的动植物,有意无意之间,树立博物精神,把人们再次带回自然母亲的怀抱。由热爱博物学到敬畏生命,这是境界的升华。正如国际自然保护周的初衷“呵护自然”,真正让公众关注生态现状,强化自身的环保意识,才能更好地带动环保氛围。
  参考文献
  [1]芮东莉.自然笔记:开启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2]任众.大自然笔记:与神奇自然的四季约会[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3]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梦想课堂联盟.大自然的味道[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4]芮东莉.自然笔记,让孩子快乐地亲近大自然[J].少年儿童研究,2012(7):12-25.
  [5]何家婧.用“自然笔记”书画生态足迹[J].中国林业,2012(12):24-25.
  [6]严晶晶.“自然笔记”青少年生态实践创新活动初探[J].生物学教学,2013(9):52-54.
  [7]陈红波.让创新成为全体学生的素养——虹桥中学“自然笔记”特色课程群建设的实践探索[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5(4):12-17.
  [8]陈敏敏.当小队活动遇上“自然笔记”——叶城小学少先队员24节气与植物相伴[J].辅导员,2017(8):23-24.
其他文献
在建筑行业中,水泥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原材料,水泥在建筑结构中主要起到粘结作用,它可以把砂、石、钢材粘结成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中使用最为广泛
1计算依据(1)《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范》(JGJ/T223—2010);(2)《××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2008);
“科学列车”深度看展品系列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场馆资源,通过引入辅助教学实验,展示科学现象,促进科学理解,有效提高了展览对公众的科学传播效果.以上海科技馆“智慧之光”展
泉州市政府于日前下发今年全市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包括水泥、造纸、化纤、电力等4个行业,涉及泉港、晋江、南安、安溪和德化的16家生产企业。据悉,今年泉州全市将淘汰的落
近日,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最终认定,公布了第二批学术期刊认定结果.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上海科技馆主办的《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榜上有名.本
摘 要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国内9个省和直辖市15个科技馆共130名科技辅导员进行调查,发现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其他8个因子和总均分均与全国常模存在显著差异。从员工、工作、组织、社会四个维度对其工作生活质量(QWL)进行原因分析后,结合分析结果和国内外经验,在心理健康维护制度、教育活动开发与实施、职业路径和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改善策略。  关键词 科技辅导员 心理健康 SCL-90
2019年10月15—17日,2019“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暨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年会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办。作为会议捐赠单位的合肥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会议
在第八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开幕之际,上海《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杂志社在中国自然科學博物馆协会、上海科技馆的指导下,在福建省文物局、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市场推广与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联合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云罡同汇视觉艺术设计有限公司、福州科技馆,于2018年11月22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科技、社会与博物馆”主题论坛。   此次活动是本届大会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下,博物馆文化创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相较于实践先行的步伐,其理论研究则相对匮乏。本文就博物馆文化创意最基本的定义、分类及其本质进
2017年5月27日上午,上海科技馆馆长、教授王小明在北京举行的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创新争先奖励大会上,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奖这一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