缂织残枕熠金光 跨越千年寻真貌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keycn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使用枕头的历史悠久,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新疆山普拉古墓群,出土了一件缂织金枕,其形制独特,纹样精美,配色鮮艳。在一件文物上同时出现丝、毛、麻、金多种材质,并将缂织与捻金技术相结合,织出精美的图案,体现出古代西域高水平纺织织造、制造技术,更是西域文化与中原文明相互碰撞、融合、发展的实物体现。
  关键词:山普拉古墓群;缂织金枕;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
  人类使用枕头的历史悠久,制作枕头的材质种类繁多,比如草枕、石枕、竹枕、木枕、瓷枕、布枕等在我国考古发现中多有出现。其中用各种纺织面料缝制成袋状,包裹填充物的布枕延续至今,成为当代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居用品。
  20世纪80年代,考古队员对距今2000多年前的新疆山普拉古墓群中的一座多人合葬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在一个箱式木棺中发现了一件隐隐闪着金光的枕头(图1),此物由毛织主体和两个对称的丝织筒状物组成。因枕头独特的功用性,在埋藏过程中需紧贴尸身,历经千年,织物自身老化、污染病害严重,加上纺织品文物易糟朽、易破裂的特征。出土时枕头与沙砾、尘土、干草等污染物混合在一起,残破不堪,基本不见原形制。尽管如此,从文物残存细致的缂织工艺、精美而有规律的纹样、独特的形制特征都可判断出这件枕头的独特与珍贵之处。出土后该枕头经过简单的清理,便一直保存在新疆博物馆的纺织品库房。
  进入20世纪后,随着国家对新疆文物事业的重视与大力支持,2011年,新疆博物馆建立了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重点科研基地—新疆工作站,工作站的建立直接推进了新疆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的开展和执行,那些出土后一直沉睡在库房的大量珍贵脆弱的纺织品文物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这件缂织金枕被选入“新疆山普拉墓地出土纺织品文物保护修项目”中进行后续的保护修复工作。缂织金枕历经墓葬数千年、库房数十年的漫长等待后,通过现状调查、检测分析、病害记录、形制研究、修复方案制订、修复材料制作、针线修复、修复档案建立、装具定制等科学而有效的保护修复手段后,其原始面貌得以生动立体地呈现出来(图2、图3)。
  缂织金枕主体形状呈“凹”字形,长方形枕身用毛、麻、金混合织造,在平纹组织上缂织阶梯山纹、叶片纹、晕裥条纹,这些纹饰整齐规律排列(图4、图5)。其用麻质线心缠绕金片的金线织造叶片纹的半边,突出了整个枕身纹样的立体感,随着光线的变化,形成金光闪烁的质感;红绿绢拼接的两个筒状物对称缝制在枕身两边,顶端缝出尖角,在尖角上捆绑细丝带,红绿绢已老化褪色,与污物融合形成了斑驳的面貌,但从局部残留仍可体现出红绿配色产生的碰撞感。从缂织金枕的形制特征、织造工艺、纹样设计排列、颜色搭配来看,说明古代于阗人已具备完善的审美意识、成熟的纺织织造技术,并具有将多种面料及文化元素综合运用的能力。
  这件缂织金枕使用捻金与缂织相结合的织造工艺,更加突出其珍贵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新疆地区考古发现的早期缂织物以毛织物为主,缂织技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被西域先民熟练掌握。青铜时代的小河墓地已出现红色毛纱缂织出的阶梯山纹腰衣。在扎滚鲁克墓地也可看到曲折纹、几何纹、动物纹等纹样的缂毛织品。从纹样及缂毛工艺来看,新疆山普拉古墓群出土的这件缂织金枕应与上述两个墓地的缂毛织物有一定联系,但其缂织部分除了使用毛线外,还使用线芯为亚麻纤维的金线,这种形式十分罕见,或是目前金与缂织工艺结合最早的实物体现。此时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密切,西域的缂毛技术应对宋代以后中原地区不断发展的缂丝工艺有一定影响。
  黄金作为贵金属,一直以来十分稀有,到宋元时期中原地区将黄金作为纺织的装饰才大规模出现。相较之下,我们发现在新疆地区较早出现将金与织物相结合的形式,但在新疆考古发现的早期纺织品文物中并不多见,十分珍贵。
  汉晋时期的营盘墓地出土的贴金花丝织物,是将金箔片按所需形状粘贴在织物上。北朝时期波马古墓出土的缀金珠刺绣丝织物,是将小金珠缝缀在织物上。本文所见缂织金枕是用捻金工艺将金片缠绕在麻线上形成金线,再将金线作为纬线织进织物,通过织造技法的变换形成花纹(图6、图7)。上述三件文物中金与织物的结合,分别运用了粘贴、缝缀、织造三种不同的工艺,足以看出古代西域地处丝绸之路要道,出土文物琳琅满目,多种文化面貌百花齐放。同时,这些墓地中出现使用黄金作为装饰的纺织品,这在同期墓葬中也极为罕见,并非所有的墓中都有的随葬品,这也说明陪葬此种物品的墓主人身份十分尊贵,应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此外,西域地区出现的贴金、捻金、缀金工艺织物与中原出现的同类物品之间是否有传承关系,还须有更多的实物及依据来证明。
  新疆山普拉古墓群出土的207件保存完整或较好的织物中,其中131件为毛织物,毛织物是新疆山普拉古墓群出土织品中的主流。如缂织金枕一般,多种材质混合在同一件织物上的情况在新疆山普拉古墓群出土织物中极为少见。
  这件缂织金枕的制作由毛、麻、丝和金箔组成,以毛为主的枕身缂织部分制作工艺复杂、精细,拼缝筒状部分使用丝绸织造中比较基础的织法,缝线及系带使用丝线。由此可见此时的西域地区已有非常成熟的毛纺织工艺,同时西域与中原交流已逐步建立起来,在主流的毛织物上逐步融入来自中原的丝绸工艺,普遍使用光滑、柔软且较细的丝线缝合织物,综上,亦可以推测出此时的于阗应处在毛麻向丝的过渡时期。通过缂织金枕可看到多元文化元素混合的痕迹,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相互交流影响、融合发展。
  在东汉时期,月氏南下,匈奴西徙,中原内乱,他们均无暇顾及西域,这也给当时西域诸国创造了发展的机会。东汉时的于阗人口较西汉时期大为增长。经过不断地发展,至魏文帝时期,于阗已经与鄯善、焉耆、龟兹、疏勒合并为西域大国。政治局面的改变也为于阗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通过这一时期保存下来的纺织品,我们也可窥见当时于阗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和织造技艺的高超。新疆山普拉古墓葬群包括附近的扎滚鲁克墓葬出土的毛织品,这些出土织物代表了同时期西域地区毛织物发展水平的最高峰。
  20世纪80年代初期,勤劳的新疆山普拉居民为了抵抗干旱的自然环境,改善生活水平,他们开垦耕地,开渠造田,在此过程中发现了新疆山普拉古墓群。虽然早年该古墓群已经过多次盗扰和破坏,但仍然有大量精美、珍贵的汉晋文物呈现在世人面前,尤其是大量极具特色纺织品文物的出土,这些纺织品文物成为研究世界古代纺织史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由于年代久远及保存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纺织品文物出土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病害。
  此件缂织金枕出土时本体残留少、形制复杂难辨,但仍能看出其制造工艺精湛,研究及观赏价值极高。2013年,这件缂织金枕移交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纺织品修复组时,纤维已呈现出严重老化的形态,织物组织脆弱松动,文物边缘已有大量纤维掉落,并有持续掉落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这件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十分必要且迫在眉睫。
  经过科学有效的保护修复手段,可以延缓织物纤维继续松散掉落的过程,使文物本体可得到充分保护,达到延长文物寿命的目的。通过形制的复原,也使该文物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原本的光彩,让后人能更直观地感受几千年前新疆地区高水平的纺织织造技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更用实物证明了新疆自古就是贯穿东西方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新疆地区多民族聚居,多种文化面貌共存,在与中原文化的不断交流、往来中融合发展。西域文化与华夏文明紧密相连、休戚与共。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新疆山普拉:古代于阗文明的揭示与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
  [2]王博.山普拉墓地出土的汉晋拈金线缂棉[M]//包铭新.丝绸之路.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石雕与武汉之渊源rn在我国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上,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摇篮之一.在中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同时,居住在长江流域的先人也以自己艰苦的劳动和卓越的智慧,在西起巴东、东至三吴的辽阔土地上,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楚文化.博大精深的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同是我们华夏民族文化和艺术骄傲的源头.
期刊
9月27日,民政部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团支部联合部管社会组织青年代表举办“学党史、悟思想、促担当”读书交流暨“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团日活动.部管社会组织综合党委书记、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党委书记柳拯,部管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副书记、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蒋玮,与青年代表们一同参与了活动.
期刊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民政局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营造良好的社会组织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推进几项重点工作为着力点,全力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推动社会组织持续健康发展,有效助力赤峰市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近年来,浙江省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高度重视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工作,围绕三个“始终坚持”,在确保社区社会组织政治方向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精细化培育和管理的工作体系,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在市域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在武汉,就有这么一群小小的石榴籽,他们是从天山南北来武汉求学的新疆少数民族高中学生.rn2018年9月14日,在市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的精心组织下,东湖中学新疆班“代理家长”培训暨结亲结对学生见面会在东湖中学举行.我作为市政协委员,在接到报名通知的第一时间便积极报名,希望可以为这些身处异乡的孩子们带来家的温暖.
期刊
我是一名从事中国古代历史教研工作的书斋学者,担任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rn自2012年成为武汉市政协委员以来,我一直担任文史委副主任.近十年的履职经历使我愈加坚信,一个城市的魅力绝非只有高楼大厦和经济指数,文化软实力正是城市的鲜亮名片,有时甚至作用更大.
期刊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出了一个新名词:小红星,它的微光一直可以追溯到2019年.rn从需求中应运而生rn2019年,为了解决暑期社区青少年社会实践需求强烈、志愿服务岗位紧缺、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钟楼区多家部门联合启动了“小红星·在行动”暑期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上百名8-13岁的青少年踊跃参加,在8个志愿服务点开展了“红色故事我来讲” “书香伴成长”“\'小河长\'护水行动”等活动.
期刊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rn每每在校园里听到孩子们吟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忆江南》时,我的思绪就会不由自主地飘到千里之外,素有“山水秀丽甲东南”之称的家乡——温州永嘉楠溪江畔.那里有我儿时满满的回忆,那里有指引我前行的人,那里也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期刊
汉口西商跑马场,1902年投入运营,原是旧租界洋人的乐园.1949年,时代翻开新篇章,跑马场回到人民手中,主体部分建设成为解放公园.rn西商跑马场范围颇大,东起今永清路,西临解放公园路,南靠解放大道,北至惠济路,占地达800百余亩,遗留了不少老建筑.我自幼生活在跑马场周边,对这些老建筑有过观察和接触,根据个人记忆回顾一番,或许可为专题研究作一些补充.
期刊
阳夏战争rn“满街的死人!”“踩上肉唧唧的发臭垃圾,下脚的地方都没有!”rn每每我奶奶蒲守道给我们讲述战后的惨状,我仿佛能闻到焚烧死人那恶心呛人的气味、几个月不散的恶臭,看到混乱中随处可见的抢劫和斗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