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政治课堂融入德育教育的方法分享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o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其拥有卓越的智商,而在于其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其实也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在高中学段,影响学生高尚品德形成的主要学科就是高中思想政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受到人们重视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是高考科目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对于学生形成健康情商的影响。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融入;德育教学
  影响学生快速融入生活的因素不仅仅在于是否具备较强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因素是他是否具有健康的情商与高尚的品德。事实上影响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因素中也是品德方面所占比重较大。在高中学段思想政治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健康品德发展的主要责任,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中融入德育教育是必然的。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来谈谈高中政治课堂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常用方法。
  一、树立生本观念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这一点是不管哪一个学科的教学都必须遵循的目标定位。“以人为本”指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技能,带动学生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这种观念也是以一种“立德树人”理念的体现,教师重视学生和引导学生才会让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学习发展,从而才会加强自己对道德的重视,也才会去改善自己和提高自己。所以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间接式的德育方法,学生通过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才会不断反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素质道德。
  二、让学生学会分析生活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理念是不符合学生生长发展规律的。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去理解一些教材知识点,教师常常会举出一些社会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在了解完事例后便会形成对知识点的认识,从而进行相关记忆。举实例的方法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立德树人”教学法,教师在举例时可以不用说出例子反映了教材的哪个知识点,而是先让学生对事例做出相关评价,然后再结合教材进行总结。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政府的职能”和“政府的责任”这一节内容来进行事例说明。比如:“一位老大爷为了生计在学校附近摆摊,而城管面对这个现象以殴打、掀摊等暴力手段来解决这种所谓的‘城市污秽’问题。同学们,你们说这到底是谁的问题呢?”针对这个实例,学生可能会针对“政府”和“大爷”两个角度进行评述。有的学生会说政府管理城市是政府的责任;有的会说大爷摆摊是违反城市管理条约的,应该受罚;有的也会说政府应该帮助大爷解决生活问题,而不是用暴力手段去伤害大爷。由此可见,每个学生都会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每一种看法也折射了社会道德、人类品格等方面的内容,学生表述自己观念的过程就是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的过程,因此在这样的过程中,道德教育和素质培养也会通过学生对事例的了解以及对事例的反思体现出来。“德育树人”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的教授来实现,更能够通过学生的自悟和自省来体现,并且这种方式更能够强化学生的印象。
  三、让学生“德”用生活
  “德”不仅居于一个人的内心,它更多的应该是表现在对周围的人的态度与回应上。德育是新课程标准教育理念下的重要部分,教师在教育学生规范道德、提升素质时也要鼓励学生去践行这种“美德”,在生活实际中体现出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具备哪些具体的美德和素养。比如在学习完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课时,教师更加得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践行“集体主义”精神,去关注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内容。学生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在上学和放学的途中不要闯红灯过马路、在校园内遇见老师同学主动打招呼、节日里主动问候自己的家人、周末帮助自己的父母完成家务等。这些行为都是各种“美德”的体现,所以教师通过教材内容的表述,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积极践行,体会理论的实践内涵,这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学生能够从实践中体会到教材知识点的用意,并且在生活实践中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提升自己的社会素质和道德观,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让学生形成人文精神
  人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人是不断发展中的人,每一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一个人的存在都会对外界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一定要让学生养成人文精神,学会正确的看待自己和他人,学会正确的对待自己和他人。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认识和反省,能够区别于其他物种,是人类所特有的属性。人文精神一说最早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普遍指人类对于人性、真理、生活的追求。它体现了人类的自我关怀,是人类对于自己的尊重。人文精神是人类不断进步中所凝聚出的思想结晶。高中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重点培养的对象。作为国家的接班人,将承担起民族复兴的艰巨使命。人文精神能够为生活、为生命的指出前进的方向,是一门高深的生命哲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人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一种目光长远的表现。学生毕业后,不论是战斗在各个领域的精英,还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人文精神都将对他们有所帮助。在一个人漫长的生命中,人文精神会成为人的旅途向导,在一个民族的发展史上,人文精神是整个民族立足于世界的重要支撑。
  综上所述,学生的发展不能仅仅是知识的发展,高中学生是距离社会最近的新生人群之一,让他们学会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人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操控者,其教育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方向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所以,在高中政治课堂融入德育教育必然要从教师树立“以生为本,教育树人”的教学观念开始。
其他文献
摘 要:一个高质量的课堂导入很容易把小学生从纷乱的思绪中拉回到课堂学习中来,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到集中。但是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却并不重视课堂导入,很多教师都是简单导入,甚至是不导入。这样的教学方式都是我不赞同的。那么,究竟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导入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导入;艺术探究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节完整的新授课,应包括导入新课、新
期刊
摘 要:农村初中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新时期背景下对这个群体在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方面的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如何结合农村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有效的自主式教学方法,是每一位农村初中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自主式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转移至如何改变学生高效学习的方式,如何不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新课改理念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当我们走进用新理念打造的新课堂,就会发现:教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正在悄悄地转变着,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并使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教学与原来相比,具有了民主性和开放性,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由原来的教学主导者,变为教学引导者、组织者,正在逐步把课堂还给学生,一
期刊
摘 要:语文知识情感性浓厚、生活气息浓厚,这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点。如果说单纯说教的教学方式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是不适宜的,那么在语文课堂中,我们该说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是根本不能出现的。语文课堂里需要“情感融合”,需要“心灵碰撞”,更需要“走进生活”。所以,在语文知识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中应该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本文笔者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创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期刊
摘 要: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音乐素养除了在课堂学习中逐步形成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综合实践活动,努力开发和积极利用课外学习资源,有效地开展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是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音乐实践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创造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音乐课应着重培养学生音乐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音乐实践,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