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伊豆的舞女》中女性角色的自我认知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hu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伊豆的舞女》是日本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早期作品。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为20世纪初,当时的日本在男尊女卑、职业、身份等差别的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下,女性对男性有尊卑,艺人又处于社会最底层。本文主要分析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该作品中女性的自我认知。
  关键词:《伊豆的舞女》;女性;自我认知
  作者简介:刘贞利(1992-),女,汉族,河北邯郸人,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张云杰(1994-),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1
  一、前言
  《伊豆的舞女》这部作品在日本一经问世便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还被翻译成了许多种语言,收录进课本,搬上了电影荧屏。作者的创作背景在20世纪初,当时的日本在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女性地位低下,又有职业的尊卑,女艺人处于当时日本社会的底层。该作品中的主人公“我”——东京学校的高中生在伊豆旅行时就遇到了这么一群处于社会底层的巡回艺人。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作品里女性的自我认知如何,以下主要以舞女和阿妈为主进行分析。
  二、直白勇敢的舞女
  十四岁的舞女阿熏是作者着重描写的人物,通过作者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一个纯真无邪的舞女,面对感情直白勇敢。
  十四岁的年纪应该是纯真无邪的,但是过早跟随哥哥嫂子和阿妈一起巡回卖艺,过程中的艰辛让舞女明白自己身为艺妓,身份低下。第一次在茶馆里见到“我”时,舞女做了两个动作,一个是让出自己的坐垫,并把它翻过来,推到旁边给“我”坐。另一个是看到“我”抽烟,连忙把随行女子的烟灰碟推到“我”面前。从这两个动作能够看出舞女明白跟“我”身份的差异,把垫子翻过来给“我”坐,见“我”抽烟赶紧把烟灰碟推到“我”面前。第一次见面的舞女对“我”是尊敬有距离的。
  等“我”跟他们一起来到旅馆歇息时,舞女给“我”端茶,刚跪坐在“我”面前脸就红了,手也开始颤抖,茶洒了一地,露出无限羞涩柔媚的表情。从此处可以看出舞女对“我”跟他们一起作伴旅行是欢迎和高兴的,并没有因身份的不同就排斥和拒绝。舞女敢于也乐于与“我”亲近。在跟“我”下棋,听我给她读书时,舞女离得我很近,头几乎挨到“我”的胸脯。下棋时也没有跟别人似的轻易输给“我”,她天资聪颖又聪明好学,跟“我”下棋是棋逢对手,十分痛快。阿熏小小年纪就做了舞女没什么机会读书,但她却非常好学。听“我”读书时十分认真,眼睛里散发着光芒,不放过任何一次获取知识的机会。在当时的社会现状下以及她的身份地位,不能给她很好的学习机会。舞女对“我”的尊敬与爱慕和“我”是个学生,能够读书写字是个知识分子有一定的关系。
  “我”下定决心跟她们去大岛,途中抄近道走,到了山顶,舞女蹲下身拿自己的手巾给“我”掸土,又把鼓放下来给“我”当凳子。一系列动作看出舞女对“我”发自内心的喜欢和尊敬。她知道自己是个舞女,做这些理所应当,可是却没有丝毫谄媚,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尊敬。途中听到“我”说路边的棍子不错适合当手杖,就急忙给“我”拿了一根,跟伙伴谈论“我”是个好人,她关注着“我”在旅途中的一切。十四岁的舞女虽然明白自己的身份地位,但生性纯真的她并未十分拘谨这重身份,她渴望与我的亲近,对待感情,舞女直白而又勇敢。
  三、洞察一切的阿妈
  四十多岁的阿妈在艺妓这种身份下已经活了快半個世纪,她深知“我”与她们身份的不同,所以一开始得知“我”要与她们结伴而行时,只是漫不经心地对我做出敷衍的回答。在她的心里“我”跟她们身份不同,属于不同阶级的人,“我”不过是个外人,所以她的回答看不出什么热切和欢迎。当阿妈发现舞女端茶给“我”表现失态时,她立刻吃惊地紧蹙起双眉,把手巾扔了过来,她不希望舞女小小年纪对“我”这样一个不同阶级的人心存爱恋,这也是她保护舞女的一种方式。见惯了男子好色嘴脸的阿妈,当看到鸟商借机对舞女动手动脚时,立刻板起可怕的面孔阻止了鸟商。她虽然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但她还是时时刻刻保护着还稚嫩的舞女,让她免受男人的轻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舞女施以爱护,使她懂得自尊自爱。半路上休息歇脚时,一行人来到小溪边,阿妈让“我”先喝,说在女人后边喝不干净。这句话清晰地表明已经四十多岁,严重受日本传统男尊女卑观念影响的阿妈在我面前的尊敬和客气,但是这种客气带着些许疏远,严重的男尊女卑的观念仿佛成了“我”与她们之间难以越过的屏障,“我”无论怎么做也始终和她们不同。
  当得知“我”想带舞女去看电影时,阿妈阻止了,以演出走不开为由,阻止了舞女和“我”的进一步交往,对于“我”和舞女之间的感情,连舞女的哥哥荣吉都想让舞女留下一段珍贵的记忆,可是阿妈是个见识阅历丰富的女人,知道“我”和舞女之间存在身份地位的差异,任何感情都没有后果,与其将来让舞女念念不忘越陷越深,不如残忍一点,将这种念头摧毁在摇篮之中。
  四、结语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早期作品,该作品也源于他本人的真实经历,作品中的“我”就是作者本身。在这部经典作品中,舞女无疑是作者最想描写的人物,她跟作者之间的感情宽慰了性格孤僻的作者的内心。通过描写舞女,我们又看到了阿妈、舞女的哥哥和嫂子以及百合子。其中最能表现女性人物自我认知的是舞女和阿妈,舞女和“我”的亲近和阿妈的阻止形成对比,两种不同时代但拥有同一身份的女性将两种不同的女性自我认知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勇敢直白,一个洞察事实,使作品的人物形象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赵露.解读《伊豆的舞女》的女性形象与主题[J].语文建设,2016(04).
  [2]何乃英.《伊豆的舞女》探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6(03).
  [3]翟斯丹.浅析叶渭渠版本《伊豆的舞女》的翻译特色[D].吉林:吉林大学,2012(06).
其他文献
关系是亚洲商务文化一种典型的特点。也是关系通常被认为在中国生意成功的“空气和水”。因此,过去许多研究试图阐明关系在实际商务交易中起的作用以及其带来的影响。 本研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锐性剥离术对卵巢EMs患者的疗效及对其卵巢功能和妊娠率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110例卵巢EMs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
摘 要:英国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雾都孤儿》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成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之一。这部作品运用犀利的笔锋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疾苦和挣扎,其中南希的人物形象更是丰满,耐人寻味。本文将从小说中的情节入手,解析南希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雾都孤儿》;南希;批判现实主义  作者简介:关羽含(1994-),女,汉族,辽宁省本溪市人,辽宁大学英语语言文
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一样,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创作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这一文学评论角度出发,探索美国社会和历史对文本创作的影响,主要着
将《洛丽塔》抛开世俗伦理的标准,可发现小说浅层肉欲表达下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对人物洛丽塔和亨伯特生活关系的深层暗含。本文主要以小说三次情节的“突转”为基点来分析
《奥德赛》作为荷马笔下的古希腊英雄主义史诗,集中展现的是英雄奥德修斯冒险与返乡历程的瑰丽画卷,充满了神话世界的神秘色彩,也映照着当时的现实文化特征与社会秩序。史诗
越南女诗人胡春香善于以酒入诗,其诗歌中有大量关于酒的佳作。这些涉酒诗在人格自主、形式对仗以及意境朦胧等方面展现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体现了胡春香从女性视角出发的个性
鉴于目前电力设计院专业设计人员在方案决策中对技术的相对偏重和对工程造价的不敏感或局部关注,而且由于设计方案在客观上的复杂性和设计人员认识上的多样性以及主观上的片面